02.21 懂得分享的孩子会更快乐,家长别被“物权意识”蒙蔽

现在许多家长都接触过"物权意识"这个概念。3、4岁孩子以前的孩子不愿意分享,是受到了刚刚萌生的"物权意识"影响,并不代表这个孩子"自私"或"小气",家长不必过于担忧。

但孩子的心智也在随着年龄的增加而成长,倘若家长总拿"物权意识"当借口,不对孩子的行为和心理进行正确的引导,当孩子的占有欲占了上风,就有可能真的变得很自私。

《黄瓜国王》:一个由"自私"引发的"惨案"

法国经典IP《树屋童话》中,有一个叫《黄瓜国王》的故事,讲的就是一个由"自私"引发的惨案。

从前在遥远的地方有一个国家,国王是一个非常好吃且自私的人。

懂得分享的孩子会更快乐,家长别被“物权意识”蒙蔽

一位叫崔赛克的花匠种出了非常好吃的黄瓜,他把黄瓜分享给偶遇的公主品尝。可这一幕正好被路过的国王看见。国王看见自己的女儿居然还一个平民在一起,怒从中来想要处死崔赛克。

公主见状赶忙告诉国王,崔赛克种出了好吃的黄瓜,请国王饶过崔赛克。国王品尝了黄瓜之后果然很满意,但是他命令崔赛克只可向自己供给黄瓜,不允许其他任何人吃。

懂得分享的孩子会更快乐,家长别被“物权意识”蒙蔽

崔赛克在国王的命令下,没日没夜的看守花园谨防偷黄瓜的小偷。一天夜里,崔赛克看到一个人影在摘黄瓜,以为是小偷,害怕被国王责罚,于是立刻将手里的长矛扔过去。

被刺中的却正是过来采摘黄瓜的国王!

在神象的指引下,崔赛克成了新一任的国王。新的国王崔赛克乐于分享,把自己种的黄瓜分享给每一位百姓,十分受人敬重,国家和人民变得团结又和睦。

懂得分享的孩子会更快乐,家长别被“物权意识”蒙蔽

这个故事中的国王是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想把所有的好东西都占为己有,过于强烈的占有欲和控制欲,让周围人特别的困扰和痛苦。

最后国王在自己定下的命令下丧命,这既是一场惨剧,又在一定程度上是对大家的一种解脱

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但也要让孩子明白分享的快乐

"分享"是我们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质,人际交往、团队运作都需要通过每一个人乐于分享的心态去运作。

心理学上有一个"互惠原则"的说法:人们总是会以相同的方式去回报别人对自己做出的一切,而自己所付出的事情往往也有相应的回报。也就是说,"分享"与"回报"是相辅相成的,是每个人不可避免的存在。

过度以自我为中心的孩子,就像故事里的黄瓜国王一样,根据"互惠原则",让周围人感到困扰不已。而生活中,孩子却又不可能真如国王一样,可以毫无界限为所欲为,不懂分享最后只能是自己吃亏。

懂得分享的孩子会更快乐,家长别被“物权意识”蒙蔽

由此可见,学会了分享的孩子,才能收获更多的快乐。

尊重孩子的"物权意识",与鼓励孩子学会分享,其实并不矛盾。有些家长常常顾此失彼,容易引发焦虑心态。只要做到既不贸然责备、又不放任孩子不管,相信孩子一定能在我们的耐心呵护下,健康成长。

教会孩子"分享"的三个小方法

△家庭里营造分享氛围

在孩子成长的早期阶段,家庭的影响十分重要。孩子眼里见到的全是父母的行为举止,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会孩子有着潜移默化的影响效果。

一方面,父母热情好客乐于分享,孩子也会受到感召。

另一方面,父母不要过于强调孩子在家庭里的"中心地位",好吃好玩的东西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享用,孩子才不会产生"好东西应该都是我一个人的"的极端想法。

懂得分享的孩子会更快乐,家长别被“物权意识”蒙蔽

△通过绘本故事让孩子有一些感受

孩子的心理发展不能一蹴而就,必然需要经历一些过程,家长不需要太过于焦急。现在市面上有各种各样的绘本,画面精美、色彩丰富,能够很好地引起小朋友的兴趣。

大家为什么都不喜欢黄瓜国王?为什么崔赛克当了国王,那么受人爱戴?孩子的思维随着跌宕起伏的故事情节,慢慢地发生变化。

△生活中鼓励孩子实践

除了带孩子多阅读一些有趣的绘本故事,还可以鼓励孩子多接触生活的实际体验。

例如,幼儿园里会安排一些活动,让孩子带上自己喜欢的玩具,让小朋友自己介绍玩具的优点,鼓励大家交换玩耍。家长不要对这样的活动不屑一顾,可以好好趁这个机会,让孩子体会一下分享带来的双份快乐。平日里和小伙伴约着一起,也可以利用类似的方法,孩子就会慢慢感受到分享所带来的快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