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懂得分享的孩子會更快樂,家長別被“物權意識”矇蔽

現在許多家長都接觸過"物權意識"這個概念。3、4歲孩子以前的孩子不願意分享,是受到了剛剛萌生的"物權意識"影響,並不代表這個孩子"自私"或"小氣",家長不必過於擔憂。

但孩子的心智也在隨著年齡的增加而成長,倘若家長總拿"物權意識"當藉口,不對孩子的行為和心理進行正確的引導,當孩子的佔有慾佔了上風,就有可能真的變得很自私。

《黃瓜國王》:一個由"自私"引發的"慘案"

法國經典IP《樹屋童話》中,有一個叫《黃瓜國王》的故事,講的就是一個由"自私"引發的慘案。

從前在遙遠的地方有一個國家,國王是一個非常好吃且自私的人。

懂得分享的孩子會更快樂,家長別被“物權意識”矇蔽

一位叫崔賽克的花匠種出了非常好吃的黃瓜,他把黃瓜分享給偶遇的公主品嚐。可這一幕正好被路過的國王看見。國王看見自己的女兒居然還一個平民在一起,怒從中來想要處死崔賽克。

公主見狀趕忙告訴國王,崔賽克種出了好吃的黃瓜,請國王饒過崔賽克。國王品嚐了黃瓜之後果然很滿意,但是他命令崔賽克只可向自己供給黃瓜,不允許其他任何人吃。

懂得分享的孩子會更快樂,家長別被“物權意識”矇蔽

崔賽克在國王的命令下,沒日沒夜的看守花園謹防偷黃瓜的小偷。一天夜裡,崔賽克看到一個人影在摘黃瓜,以為是小偷,害怕被國王責罰,於是立刻將手裡的長矛扔過去。

被刺中的卻正是過來採摘黃瓜的國王!

在神象的指引下,崔賽克成了新一任的國王。新的國王崔賽克樂於分享,把自己種的黃瓜分享給每一位百姓,十分受人敬重,國家和人民變得團結又和睦。

懂得分享的孩子會更快樂,家長別被“物權意識”矇蔽

這個故事中的國王是自私自利的典型代表,想把所有的好東西都佔為己有,過於強烈的佔有慾和控制慾,讓周圍人特別的困擾和痛苦。

最後國王在自己定下的命令下喪命,這既是一場慘劇,又在一定程度上是對大家的一種解脫

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但也要讓孩子明白分享的快樂

"分享"是我們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美好品質,人際交往、團隊運作都需要通過每一個人樂於分享的心態去運作。

心理學上有一個"互惠原則"的說法:人們總是會以相同的方式去回報別人對自己做出的一切,而自己所付出的事情往往也有相應的回報。也就是說,"分享"與"回報"是相輔相成的,是每個人不可避免的存在。

過度以自我為中心的孩子,就像故事裡的黃瓜國王一樣,根據"互惠原則",讓周圍人感到困擾不已。而生活中,孩子卻又不可能真如國王一樣,可以毫無界限為所欲為,不懂分享最後只能是自己吃虧。

懂得分享的孩子會更快樂,家長別被“物權意識”矇蔽

由此可見,學會了分享的孩子,才能收穫更多的快樂。

尊重孩子的"物權意識",與鼓勵孩子學會分享,其實並不矛盾。有些家長常常顧此失彼,容易引發焦慮心態。只要做到既不貿然責備、又不放任孩子不管,相信孩子一定能在我們的耐心呵護下,健康成長。

教會孩子"分享"的三個小方法

△家庭裡營造分享氛圍

在孩子成長的早期階段,家庭的影響十分重要。孩子眼裡見到的全是父母的行為舉止,所以父母的一言一行都會孩子有著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

一方面,父母熱情好客樂於分享,孩子也會受到感召。

另一方面,父母不要過於強調孩子在家庭裡的"中心地位",好吃好玩的東西要父母和孩子一起享用,孩子才不會產生"好東西應該都是我一個人的"的極端想法。

懂得分享的孩子會更快樂,家長別被“物權意識”矇蔽

△通過繪本故事讓孩子有一些感受

孩子的心理發展不能一蹴而就,必然需要經歷一些過程,家長不需要太過於焦急。現在市面上有各種各樣的繪本,畫面精美、色彩豐富,能夠很好地引起小朋友的興趣。

大家為什麼都不喜歡黃瓜國王?為什麼崔賽克當了國王,那麼受人愛戴?孩子的思維隨著跌宕起伏的故事情節,慢慢地發生變化。

△生活中鼓勵孩子實踐

除了帶孩子多閱讀一些有趣的繪本故事,還可以鼓勵孩子多接觸生活的實際體驗。

例如,幼兒園裡會安排一些活動,讓孩子帶上自己喜歡的玩具,讓小朋友自己介紹玩具的優點,鼓勵大家交換玩耍。家長不要對這樣的活動不屑一顧,可以好好趁這個機會,讓孩子體會一下分享帶來的雙份快樂。平日裡和小夥伴約著一起,也可以利用類似的方法,孩子就會慢慢感受到分享所帶來的快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