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強迫6歲前孩子分享太荒唐!真正原因非“物權”

我家男孩的一個小同伴樂樂小朋友生日了,我陪同孩子送去了禮物。小玩伴家裡很熱鬧,有十多個小朋友到場,樂樂給孩子們分享了不少玩具,唯獨一個新買的玩具不捨得給人玩,他抱在懷裡,說:“我擔心你們弄壞了,我這個玩具叫超級飛槍”。本來有些小朋友還沒注意,樂樂這麼一說,反而引起了很多小朋友注意起他的飛槍玩具了。有一個陪同姐姐一起來生日會的2,3歲的小男孩,衝到樂樂面前就搶。被樂樂擋了一下,小男孩哇一聲哭了。


心理學家:強迫6歲前孩子分享太荒唐!真正原因非“物權”


樂樂的奶奶覺得很不好意思,就對樂樂說:“別那麼吝嗇嘛,給弟弟玩一下。”見到有大人幫腔,小男孩又衝上來搶。樂樂的奶奶乾脆從樂樂手上搶過玩具,遞給了小男孩,還回頭對樂樂說:“不懂分享的孩子不是好孩子。”這時,輪到樂樂不高興了,嘟著嘴巴不說話。

常常有父母認為,不分享的孩子是性格吝嗇的孩子,還有些父母,他們的認識比前面的父母進步一些,他們認為,不要強迫孩子分享,因為孩子的物權需要被尊重,玩具或孩子的其他東西是屬於孩子的,孩子有是否分享的權利。有些爸媽們還認為,當大人尊重了孩子的物權,孩子反而會更樂意分享。

當然,“尊重孩子、不強迫”這個說法現在還成立,無論什麼時候,我們都需要尊重孩子,就像我們希望獲得他人的尊重一樣。可這不是重點,或者說,這些父母沒能真正瞭解孩子。

那麼,“不強迫孩子分享”的真正原因是什麼呢?

孩子6歲前,缺乏“他我概念”,什麼意思?根據發展心理學家Robert Kegan的人際關係發展理論,Kegan認為,小朋友6歲前常常認為“我最大”,他們總是首先滿足自己的需求,因此這階段也被人稱為“自我膨脹期”。他們缺乏“他我概念”,所以在人際關係上,常常表現為“自私”,“想著自己”,例如看見糖果就要吃、看見玩具就要玩,不管是誰的,當然,有些小朋友經過管教,會有所收斂,但他們仍舊以“自我”為主。


心理學家:強迫6歲前孩子分享太荒唐!真正原因非“物權”


從孩子5,6歲後,因為開始了真正的“交友”需求,他們為了發展“小小朋友圈”,這時家長們會發現,小孩開始不大願跟爺爺奶奶或爸爸媽媽玩了,而是跑到鄰居家跟小朋友玩,孩子們也開始慢慢地發展“他我概念”。因為他們需要跟人交朋友,與他人一起玩,那麼就不能不考慮他人,否則他們會被小朋友拒絕在外。

所以,當你家孩子還沒夠6歲,甚至是1,2歲的年齡,常常表現出“不分享”,父母以此認為孩子“性格吝嗇”,還因此強迫孩子分享,無視孩子的抗拒和哭鬧,顯然是不夠了解孩子了。

不強迫,不意味著“不鼓勵”

人是社會動物,讓孩子快樂成長的一個最重要的因素是——擁有好朋友。兒童心理學家Albert Ellis也說,同伴關係以其獨特的方式,對兒童身心發展起著重要的作用。當一個孩子習慣以自我為中心,甚至不惜傷害他人滿足自己,這種做法,一定需要父母的引導和教育的,否則將影響孩子未來的人際習慣。至少,

父母們也要從小讓孩子們知道——什麼是美好的人際關係。


心理學家:強迫6歲前孩子分享太荒唐!真正原因非“物權”


我認識一位母親,有個5歲的小男孩。她對我說:“我家裡很窮,所以我不允許別的小孩弄壞我家孩子的玩具”。所以,“別讓人玩你的玩具,你也不要玩別人的”,常常是她教育孩子的口頭禪。聽說有一次,有個不認識他們的小女孩不小心玩壞了小男孩的玩具鴨,這位媽媽生氣地要別人賠償,雖然那個玩具鴨已經很破舊了。結果,周圍的小朋友都把這個5歲的小男孩孤立起來了,沒人願意跟他玩,誰都擔心父母嘴裡說的“惹麻煩”。很明顯,這位母親錯誤的育兒方式,影響了孩子的人際了。

正如幼兒說在前面提及的,分享是孩子們未來的一種人際相處的方式。孩子年幼時,例如3,4歲,父母可以不強迫孩子分享,但可以鼓勵孩子分享,幫助孩子懂得分享的價值。

有一次,我帶女兒果果到公園玩,果果坐在椅子上吃棉花糖,這時她身旁出現了一個陌生的小女孩。這個年齡與果果相仿的小女孩,靜靜地看著果果,眼睛一眨也不眨。

“分享會很快樂哦,記得小皮球的故事了嗎?”“小皮球”是我給果果講的故事,說的是一個小男孩自己玩小皮球很無趣,當他與別的小朋友一起玩小皮球后,兩人總是哈哈大笑,連小皮球也羨慕他們的快樂。


心理學家:強迫6歲前孩子分享太荒唐!真正原因非“物權”


果果大聲說“記得”,然後從袋子裡拿出了一顆棉花糖,分享給了面前的小女娃。小女娃很開心地嚼著,還送給了果果一朵小黃花。後來,兩女孩在旁邊一起玩耍找樹葉了。

難怪有人說,強迫是無能的“幌子”,育兒的幸福,就像陽光下的點滴甘露,正接收著陽光的絲絲溫暖……

關鍵字:分享思維、幼兒人際、親子關係、育兒方法、早期教育

幼兒說,作者為幼兒心理科普作家黃杏貞,已出版書籍《心理諮詢師媽媽的科學育兒法》(獲國家部級優秀出版物獎)。學習幼兒心理研究和知識,分享科學、實用、有價值的育兒心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