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很多家長在教育孩子的時候,都會強調小孩子不能太自私,學會分享才能最大的感受快樂。

如果你願意把你的玩具給朋友玩,那麼你的朋友也可以享受到快樂,同時你還可以玩朋友的玩具,是不是一舉兩得呢?

家長們有這樣的想法是很正常的,畢竟也是希望孩子將來,可以交更多的朋友,在困難時有人幫助,而不是自私到沒朋友。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小孩子不分享就是自私

鄰居家的寶寶叫石頭,石頭的爸爸媽媽平時工作比較忙,一般都是奶奶照顧他,有一次在樓下公園玩的時候,石頭拿出了媽媽給他新買的玩具車。

剛開始的時候,我家寶寶和石頭兩人玩的很好,一人拿著挖土機,一人負責運輸。隨後又來了一個小朋友,看見石頭的高大上玩具車有些心動。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小朋友拉著媽媽的手,表示自己也想玩,這時小朋友的媽媽問石頭,可以把玩具車借給小朋友玩一會嗎?石頭被問的皺眉,這是媽媽給他新買的。

石頭剛搖頭拒絕,奶奶便告訴石頭:“男孩子不能那麼小氣,給小弟弟玩一會。”石頭繼續拒絕,表示自己非常不想借,可奶奶也沒管那麼多。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奶奶從石頭的手中搶過玩具,塞給小朋友,並告訴石頭:“男孩子不能自私,有玩具要分享。”被搶走心愛玩具的石頭哭喪著臉,也沒有心情玩了。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6歲前,強迫孩子分享是在坑娃

心理學研究表明,小朋友在6歲之前,相比之下會缺少一些“他我概念”。也就是說,在這個階段裡他們的心中只有自我,表現出來就是比較自私。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他們知道這是爸爸媽媽給買的玩具,很重要所以不想分享。這就像成年人的世界中,再好的朋友也不能互相分享家人一樣。成年人也做不到無私。

所以換位思考,如果有人強迫你分享你最喜歡的化妝品、手辦或者是最親密的朋友,你會不會選擇拒絕?成年人有權利拒絕,小朋友也有權利不分享。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在6歲之後,孩子開始交友,有了自己的好朋友,也慢慢發展了“他我概念”,想要分享自然會分享。所以,家長用小氣、吝嗇定義孩子是錯的。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不強迫分享,不等於不鼓勵

很多事情都不是非黑即白的,有這樣一位家長,在她的世界裡,非常害怕別人給自己製造麻煩。把物品的歸屬權把握的很好,同時也這樣教孩子。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她告訴孩子,自己的玩具不可以給任何人玩,玩壞了我再也不會給你買,同時你也不能玩別的小朋友的玩具,一旦玩壞了我賠不起,你更賠不起。

被媽媽這樣教育,孩子身邊的朋友越來越少,因為有一次有位小朋友不小心把他的模型碰到地上,結果這位媽媽硬是拉著孩子不讓走,等媽媽賠償。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雖然最後得到了賠償,但慢慢的孩子身邊的朋友也越來越少,沒有人願意去主動招惹“麻煩”。這位家長的做法明顯是另一個極端。

我們不強迫孩子去分享,但是不等於完全不讓孩子分享,孩子們也有自己的想法,很多時候,家長應該做的就是正確引導,隨後把決定權交給孩子。

心理學家表示,6歲前強迫孩子“大方”很荒唐,並不只是“物權”

教會孩子分享,也告訴他們什麼是自主權,在遇到選擇的時候,家長不要給孩子灌輸成年人的主觀意識,讓孩子遵循自己的內心,懂得禮貌就好。

【孕育島寄語】

家長過分的干預孩子的成長,會讓孩子產生一些誤解,慢慢的也會讓他們失去一些自主性。我們不能幫孩子做一輩子的決定,所以在第一次就放手吧。

【今日話題】

你怎麼看待孩子分享玩具這件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