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物權意識很重要:誰動了孩子的“物權”

“物權”是一個很重要的概念,如何對待別人的東西,如何對待自己的東西,其實就是劃清權利的界限。自己的東西可以和別人分享,但自己的意願必須受到尊重。在這一點上,家長往往有一些糊塗意識。

孩子不願意把自己的東西給別人,這是正常表現,也是好事。孩子正在形成自我意識,這個“自我”既包括“我本人”,也包括“我的物品”——“我的物品”就是“我”的附屬品,代表著“我”的權利。只有明確了“我的”這個概念,才能分清“我的”和“別人的”有什麼區別,從而在自己與他人間建立起清晰的界線。


物權意識很重要:誰動了孩子的“物權”


家長提問

寶寶2歲2個月,會推打其他小朋友。在外面她經常搶其他小朋友的玩具,而且不讓別人玩自己的玩具;在家裡也不讓8個月大的弟弟玩她的玩具,偶爾還打弟弟。我該怎麼做才能讓她不打其他小朋友呢?

小七老師回答

2週歲是孩子心理發展的一個里程碑。這個時候的孩子剛剛完成自我認知,知道了自己是個獨立完整的人,是個有別於他人的人。所以,孩子的典型表現就是自私、黏人、脆弱。會出現發脾氣、執拗等行為。

好多孩子的物權概念,在此時就表現為對玩具、食品等物體的保護上,有時甚至出現攻擊性行為。在孩子的攻擊性行為面前,家長到底應該怎麼做?怎樣科學、合理地對待孩子的種種“壞行為”,才能在維護孩子權益的同時,又能培養孩子正確的社交技能呢?

家長在看待孩子的“錯誤行為”(打人)時,要先了解孩子的內心世界。在孩子眼裡,所有東西都是他的——玩具、衣服、食物,甚至周圍環境中的每一個物品都是他的。而平時在家裡,家長往往沒有特意去區分物品的歸屬。孩子的物權意識沒有得到尊重,就會本能地去維護自己的權益——叫喊、搶奪,甚至攻擊別人。

請家長思考:你眼裡的“搶東西”“任性”這些表現,對於孩子來說是什麼?

家長要理解,當孩子剛剛擁有自我認知能力時,對這個世界的一個基本判定,就是全世界都是他的。所以,孩子搶的東西,不是你眼裡的“別人的東西”或“公共財產”,而是他眼裡的“我的東西”。

記住,2~3歲這一年,是孩子物權意識建立的關鍵階段,家長一定不要強迫孩子去分享。

培養孩子的物權觀念,幫助孩子懂得珍惜自己的物品、維護自己的權利,是個極易被忽視而又對孩子的成長有著積極意義的課題。尊重孩子對物品的所有權,是讓孩子學會尊重別人物品的前提,更可以促進孩子在方方面面的健康發展。尊重別人的物品是一種社會規則,孩子學會遵守這個規則,能使他在人際交往中受到歡迎,順利地社會化。


物權意識很重要:誰動了孩子的“物權”


家長可以採取以下做法。

1. 分開“你的”“我的”

孩子的玩具、衣服等物品,不和大人的混著放,而要放置在單獨的地方(如專用的衣櫥、箱子等)。為孩子開闢一個專屬於他自己的小角落(如果有小臥室或小遊戲室更好),這裡擺放著孩子的小櫃子,用來存放玩具、圖書等物品。讓孩子對這個小角落或小房間擁有支配權和使用權,他是這裡的主人,可以按自己的意願來支配、佈置這些地方。家長如果要移動這裡的東西,得先問問孩子的意見。同樣,當孩子想動用家長的物品時,也要先徵求家長的許可。

家長要幫助孩子建立物品取放規則,並帶頭遵守,絕不任意挪動和丟棄孩子已經放好的物品。有的家長不經孩子允許,就隨便丟掉孩子的“藏品”,這種行為常常讓孩子很傷心。家長認為不重要的東西,有時在孩子眼裡是極其寶貴的。家長隨意丟棄,很可能挫傷孩子整理物品的積極性,從而造成其行為上的紊亂。一旦孩子養成亂丟亂扔的壞習慣,家長再去批評指責,往往會無濟於事,很難糾正。有的孩子長大成人了,還改不了亂扔亂放物件的缺點。

家長或來做客的小朋友要取用孩子的物品,一定要經物件的主人——孩子的允許,並做到有借有還。家長還可以讓孩子把自己心愛的玩具或物件給同伴玩和使用,或帶到幼兒園給更多的小朋友享用,和小夥伴分享自己的快樂。

2. 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

孩子搶奪或撕毀別人的東西,有可能是因為好奇,此時父母應趁機給孩子灌輸“輪流”“借用”的觀念。父母可以這樣告訴孩子:“當時鐘上的長針走到5的時候,你才可以玩那些拼圖,現在讓弟弟先玩。”“那是姐姐的彩筆,你要先問姐姐願不願意借給你。”

3. 訂立規矩

讓孩子在拿別人的東西之前要先跟別人講,這是最基本的規矩。此外,父母可以規定在公共場所或別人家裡什麼東西是可以拿的,什麼是不可以拿的。

4. 不要欺騙孩子

當孩子搶奪別人的物品時,父母千萬不要使用哄騙的方式進行處理,如隨口承諾:“你先把東西還給別人,以後媽媽再給你買。”但事後並沒有執行。孩子一旦有受騙的感覺,下次就很難再相信父母的話了。


物權意識很重要:誰動了孩子的“物權”


除了要培養孩子的物權意識,在孩子發生攻擊性行為的時候,小七老師還有以下幾點建議。

1. 先保證孩子的安全

當孩子打人的時候,家長要做的第一件事不是要大聲呵斥,而應該把衝突的孩子分開,緊緊抱住自己的孩子,確保雙方的安全。

2. 安撫被打的一方

家長應安撫被攻擊的孩子,並向被打孩子的家長致歉。家長可以這樣說:“實在抱歉,給你們添麻煩了。寶寶是想保護自己的玩具,不是真的想要弄疼您家的孩子。”

3. 在情緒上接納孩子,再區分行為的對錯

家長可以這樣對孩子說:“寶寶,是不是因為別人搶你的玩具,所以你很生氣啊?”

“你希望他能還回來,是嗎?”

“媽媽知道你很生氣,玩具被搶走是很生氣。可是,我們不能打人啊!”

“我們可以怎麼拿回自己的玩具?”(引導孩子正確的行為,如交換玩具、輪流玩耍等。)

“還有沒有別的辦法呢?”(嘗試讓孩子自己思考問題的解決辦法。)

家長首先要嘗試去理解和回應孩子的情緒,再來區分行為的對錯,“溫柔而堅定”地讓孩子懂得規則,這樣孩子才能接受。


物權意識很重要:誰動了孩子的“物權”


書名:《小七老師育兒說 早教痛點答疑5堂課》

出版:人民郵電出版社

小七老師,兒童早期教育專家,微博認證兒童教育博主。線上課程粉絲超200萬。抖音粉絲超80萬。全國大型育兒講座超300場,覆蓋北京、上海等190多個城市,現場獲得指導答疑的家長累計數十萬。


物權意識很重要:誰動了孩子的“物權”


《母子健康》雜誌簡介:

《母子健康》雜誌創刊於1992年,由國家衛生健康委員會主管,中日友好醫院主辦。透過嚴謹而感性的編輯團隊,專業並權威的專家顧問,以健康第一的理念,為中國女性提供專業的婦產、兒科等方面的指導及保健,提供全方位的育兒健康新知,關注身心協調發展,將醫學常識融入實際生活,與父母一起共創和諧成長空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