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物權”概念重要嗎?大人不瞭解的,一起看看吧

爺爺奶奶對娃的溺愛,是毋庸置疑的,生活中和其他人引起爭執的時候,不問緣由,大多時候都是會偏袒自己的孩子......

前段時間看有網友說道,自己和閨蜜去逛街,淘一些小玩意,逛到下午累了正好看到旁邊的飲品店是自己喜歡的,於是,排隊等候倆人一人買了一杯,剛拿到手上掃碼支付費用的時候,閨蜜手裡飲品被闖出來的一個小男孩搶走了,快速地跑到家人身邊,洋洋得意的喝了起來,倆人感覺懵圈了,到手的飲品還沒喝上竟被奪走了。

孩子的“物權”概念重要嗎?大人不瞭解的,一起看看吧

上前跟了去這才發現陪同孩子一起的是奶奶,奶奶週末帶著孫子去商場玩遊戲,玩累了趁奶奶沒注意腳下一開溜跑到飲品店跟前奪走了不屬於自己的東西。

孩子擔心被罵,大聲的喊叫奶奶,還沒等閨蜜開口,孩子奶奶便說道:"小孩子不懂事,大人要讓著點,再說了,孩子喝一口又死不掉"本來想著給孩子說句這樣做是不對的,說兩句就算了,可這孩子的奶奶實在太強勢,自己孫子犯了錯不說,還來指責別人,她還是大人呢,怎麼一點大人的樣子沒有呢?閨蜜說道。

可孩子奶奶還是沒有罷休,小孩子犯錯說了就可以原諒,你還沒完沒了了,閨蜜再也忍不住了:"一杯飲品喝就喝了,我想告訴你的是,我有肺結核,可別傳染到孩子!"說完便轉身離開了,奶奶聽到這話,這才開始著急,但始終沒有責怪過孩子一句"沒經別人允許拿別人的東西這樣是不禮貌的"......

孩子的“物權”概念重要嗎?大人不瞭解的,一起看看吧

孩子的成長教育中,父母甚至家人起著至關重要的作用,首先大人就要有個意識。

孩子小,是沒有"物權"概念的,拿別人的東西,不是孩子壞或者自私,孩子的道德觀念不是天然形成的,而是在和其他人互動當中慢慢形成的。所以,從小就要給孩子建立物權的意識,不要過早的給孩子定義,這樣不利於孩子的身心健康成長。

老人過於溺愛孩子會造成什麼樣的影響?

孩子從小在溺愛的環境中長大,大小事情都有爺爺奶奶在身邊,什麼也不用顧慮,不會受到一點挫折,過著衣食無憂的生活,長久下去很容易養成依賴感。

而且放縱習慣了,會變得很自私,遇到事情總是把責任推到其他人身上,自己從來不會主動認錯,沒有責任感,只會讓人瞧不起;學不會感恩,也不會心疼老人,對其他人有禮貌的問好。未來步入社會這個大家庭不會和人相處,將一事無成,遇到一點挫折就會回頭,這就是溺愛孩子的結果。

孩子的“物權”概念重要嗎?大人不瞭解的,一起看看吧

父母應該怎麼教育孩子樹立正確的觀念呢?

1、 言傳身教

俗話說"育兒先育己",生活中點滴小事,父母的言行舉止就應該潛移默化的影響到孩子,因為在孩子眼裡,爸爸媽媽就是自己學習的榜樣。

2、 分清關係

孩子在2歲的時候,就要教會孩子區分你的、我的,像生活中的日用品,哪些是爸爸媽媽的,哪些是自己的。

孩子的“物權”概念重要嗎?大人不瞭解的,一起看看吧

3、 不要打罵孩子

大多數家長孩子犯錯之後,壓抑不住自己心中的怒火,一氣之下打罵孩子,這樣往往會適得其反,這樣做是不對的,千萬不要在孩子哭鬧的時候試圖和孩子講道理,等孩子安靜下來,告訴孩子這樣做的行為是錯誤的,會讓別人厭煩,不喜歡自己,然後變成壞孩子,重複的說自然多少也會聽進去一些。

孩子的“物權”概念重要嗎?大人不瞭解的,一起看看吧

4、主動認錯、要有禮貌

孩子犯錯後,讓孩子想清楚自己的錯在哪裡,要意識到自己錯誤地行為,不要逼迫孩子認錯,如果孩子沒有主動,那道歉就變得沒有意義;

講文明、有禮貌這是對大人的尊重,什麼情況下應該說謝謝,什麼時候應該道歉,這些也要告訴孩子,父母不教會這些,孩子也不會自己意識到這樣做的重要性。

教育孩子是門學問,平日裡,父母在有可能自己帶孩子的時候,儘量自己帶孩子,畢竟父母也是孩子的第一監護人,老一輩人教育孩子和年輕父母的理念也是有差距,自然很容易養成對孩子的溺愛,話說,要是這網友的閨蜜沒有肺結核還好,要真有被傳染上了,傷心的是家人,受苦的還是孩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