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趙國將星如雲,人才濟濟,卻為什麼總是打不過秦國?

公元前228年,秦將王翦率軍攻擊趙軍,大敗趙兵,殺趙蔥,顏聚逃亡。秦軍於是攻陷邯鄲,俘虜了趙國國君趙遷。至此,戰國七雄之一的趙國滅亡。

趙國將星如雲,人才濟濟,卻為什麼總是打不過秦國?

趙國民風強悍,能征善戰的武將輩出。趙國的武將除了廉頗與李牧外,還有趙奢、 韓徐、樓昌、樂乘、龐煖、司馬尚等等,可謂將星如雲。戰國四大名將白起、王翦、廉頗、李牧,秦、趙各佔二席,這不是沒有道理的。將星如雲,人才濟濟,為什麼會敗給秦國呢?

趙國自公元前403年成為諸侯國,到公元前228年滅亡,在175年的時間總共有10代王侯,而在這10代王侯中竟有5代王侯經歷了政亂,分別是:1、趙敬侯元年(前386),趙朝作亂;2、趙成侯元年(前374),公子趙勝與 成侯爭奪君位;3、趙成侯二十五年(前350),成侯去世,公子緤與太子肅侯爭奪君位;4、趙惠文王四年(前295),公子趙章與趙惠文王爭奪王位;5、趙悼襄王時期,廢掉正妻所生的長子趙嘉,將趙遷立為太子。

在這五次趙國政亂中,公元前295年那次政亂的危害尤其大,趙國曆史上難得一見的雄主趙武靈王, 便是在那次政亂中被活活餓死的。趙武靈王的去世,給趙國整體戰略的實行和推進,造成了無法彌補的損失。

趙國將星如雲,人才濟濟,卻為什麼總是打不過秦國?

趙國曆史上,最為強盛、最為風光的時期是趙武靈王的中後期。那時,趙國經過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變革,軍力達到空前強盛。趙國憑藉其強大的軍力,不僅南征北伐,打胡人、滅中山,甚至還直接影響到了燕國、秦國的王位繼承問題——燕昭王和秦昭襄王能夠當上國君,與趙武靈王的扶持分不開。

不過趙國的胡服騎射與秦國的商鞅變法相比,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足。商鞅變法,從上層建築到經濟基礎,從君王奉公守法到普通百姓的家居生活,方方面面都進行了變革。而趙武靈王的胡服騎射變革,主要是在軍事方面。所以,趙國強盛起來得只是軍力,未能像秦國那樣,讓國力也真正強盛起來。正因為如此,這也就是趙國在趙武靈王死後終究免不了被秦國覆滅的悲哀結局。

趙國將星如雲,人才濟濟,卻為什麼總是打不過秦國?

一個國家的強大,歷來都需要文臣武將的,趙國雖然在武將方面與秦國實力相當,但是在文臣方面輸給了秦國。趙國的文臣有誰牛畜、太戊午、 肥義、藺相如、虞卿……這些人之中,除了藺相如比較出名外,其他幾位根本不出名,這些人比起秦國的那些文臣,實在差太遠了。

趙國重武輕文的結果是,武將普遍傲嬌,甚至到了不聽國君號令的地步。趙國的兩大名將廉頗和李牧,都曾出現過這樣的情況。公元前245年,悼襄王命令樂乘接替廉頗, 結果廉頗居然領兵攻打樂乘,致使樂乘逃跑,而廉頗自己最後也逃亡到魏國;公元前299年, 趙王遷命令趙怱、顏聚接替李牧、司馬尚統兵,結果李牧拒不接受命令,最後才被殺掉。

綜上所述,秦國主要能夠覆滅將才廣佈的趙國的最大的原因是,秦王嬴政手下不僅有一批隨時能夠衝鋒上陣、馳騁沙場的將帥之才,同時他還有一批極其善於權謀的文臣謀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