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3.04 西周古國——趙國,因“神行馭手”造父而得名,趙姓起源

我們熟悉的趙國是戰國時期的趙國,與魏國、韓國並稱三晉,因為它們都是從晉國分裂出來的。趙、魏、韓原是晉國的卿士,春秋時晉國原有六大卿士,除了趙、魏、韓,還有智氏、中行氏、範氏。後來智氏滅了中行氏和範氏,當野心勃勃的智氏正想滅掉三家中實力最強的趙氏時,當時的趙氏首領趙無恤捷足先登說服魏、韓,三家聯手滅了智氏,從此晉國就成了三家的天下了。趙國正式立國是在戰國初期,但趙氏的封地最早是在周穆王時期確立的,跟它的兄弟國秦國一樣,趙氏族人也經歷了漫長的奮鬥史,與秦國替周室抗擊西戎保衛邊疆的情況不同,趙氏族人世代仰仗駕車技術替天子御駕立足王室,直到正式獲得了自己的封地。


西周古國——趙國,因“神行馭手”造父而得名,趙姓起源


秦國篇中講到,嬴姓始祖伯益被舜賜封嬴秦,其有兩子:大廉與若木。嬴姓家族以治水而生,憑善御而榮。善御,就是擅長駕車的技能。從《史記》記載來看,開創御駕技術先河的是若木的一支,從若木的玄孫費昌開始,這支嬴姓家族就具備擅長駕車的能力了,從此世代相傳,生生不息。費昌棄夏投商,替商湯駕車,鳴條之戰中立下軍功,嬴姓一族悉數顯貴。此後開始,大廉一支嬴姓家族也涉及駕車,從中衍開始,到蜚廉,蜚廉是有名的“神行太保”,善於長跑。蜚廉歸順周朝後,一直傳到造父,造父很好的繼承了先祖御駕善跑的技能,並有所發展,使駕車技術達到了一個空前的高度。造父也因為出色的御駕技術榮幸的成為周穆王的專業司機兼助理。


西周古國——趙國,因“神行馭手”造父而得名,趙姓起源


造父是蜚廉的後代,關於蜚廉,秦國篇中已詳細盡述。《史記·秦本紀》記載,造父替周穆王駕車,前往西疆狩獵,見到了西王母,樂不思歸。這時候周畿傳來急報,徐偃王率領淮夷反叛。徐偃王是徐國國君,自立為王,與周王分庭抗禮,曾幾次興兵作亂,拳腳一度伸到黃河以西。這次反叛很顯然徐國看準周王西巡,想趁周朝群龍無首之際滅亡周室。周穆王當即立斷,連夜返還周畿,令造父駕車,日夜兼程。造父不辱使命,駕車急駛如飛,穿山越嶺,趟水過河,馳聘千里,長驅歸周。造父為平亂爭取到了寶貴的時間,使穆王得以及時歸隊,穩定軍心,避免因群龍無首而成一盤散沙,為鎮壓徐夷叛軍立下了頭功。太史公以“一日千里以救亂”來形容造父的功德。造父因此被周穆王封到臨汾盆地以北一帶的趙城,趙城在今天的山西洪桐縣趙城鎮,境內襟山帶河,地勢顯要,趙氏從此始。


西周古國——趙國,因“神行馭手”造父而得名,趙姓起源


“趙”即“趙”,不見甲骨文,“趙”又跟“造”有關,兩字同音,皆從辵(chuò),又有“及,到達”之義,兩字同源。《說文解字》說:“趙,趨趙也。”趨,快進,以短而多的步子快速前行。“趙”由走、肖組成,即步子碎而多,短而繁,換言之速度之快。趙、趨之義相通。《穆天子傳》記載:“天子北征,趙行囗舍。”是說穆天子北伐時,行軍神速,一日數舍。一舍為三十里,趙,踃跳,速度之快。郭璞注:“趙,猶超騰。”“趙”的本義為趕超、超越。趙的祖先造父擅長駕車,日行千里,為周穆王之專用馭手,因駕車技術高超而被封到趙。“趙”字包涵著趙氏祖先善駕擅馭的技能,又隱含了趙氏族人勇猛、剛烈、忠誠的天性。


西周古國——趙國,因“神行馭手”造父而得名,趙姓起源


《穆天子傳》記載了造父的許多事蹟,穆天子游歷大川期間,作為穆天子的出行司機兼助理,造父全程在側,如影隨形。造父所駕馬車為什麼能日行千里而不倒?造父嫻熟的駕馭技術固然重要,關健還得看所駕馬匹的素質體能。《穆天子傳》透露了一個細節,“造父乃具羊之血,以飲四馬之乘一。”原來造父用羊血當飲料給馬喝,我們都知道,羊血不但作為食物,還是一味中藥,它性溫熱,服用後能產生強大的能量,醫家常用它來治療婦女的產後血暈、血虛,有散瘀,解毒、補血、扶弱之功效。而從現代營養學角度分析,羊血的蛋白質含量非常豐富,服用後能強身健體,效果顯著。造父用它來餵馬,馬便能日行千里,可見造父並不僅僅擁有駕馭能力,還深諳飲食之道。


西周古國——趙國,因“神行馭手”造父而得名,趙姓起源


造父之後,到他六世孫奄父,奄父是周宣王的司機,周宣王伐戎,奄父擔任御駕,以紮實的駕馭技術出色的完成了任務,為祖先爭了光。後來在千畝之戰中,周宣王因不聽勸諫敗於姜氏之戎,周宣王在奄父高超的駕馭技術下得以逃脫,避免了周室的損失。到了奄父的兒子叔帶,叔帶仍然繼承了先祖的駕技和忠誠,但不幸的是叔帶遇上了一個荒淫無道的天子——周幽王,使他生不逢時,報國無門。叔帶只好認清時勢,投奔了正在蒸蒸日上的晉國,事奉晉文侯。從那以後,趙氏族人世代在晉國任職。但由於趙氏族人素以技術見長,缺少經世治國的能人,這也是趙氏族人始終不能登堂入室的原因。直到趙衰的出世,此人擅占卜,有謀略,他看好當時的晉國公子重耳,成為重耳的重要謀臣。後來重耳成為一代霸主晉文公後,趙衰因此上位,從此開啟執掌晉國的先河,其子趙盾也成為晉國第一個凌駕於國君之上的權臣,為春秋末年晉國六卿當政、三家分晉、趙國的形成奠定了基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