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一線日誌|廣東醫療隊“最強大腦”研討新冠肺炎中西醫結合診療


截至2月26日12時,國家援助湖北中醫醫療隊廣東團隊(駐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雷神山醫院)累計收治254例(其中重症166例,危重症33例),經中西醫結合治療,累計出院或已達到出院標準87例。


在新冠肺炎重症、危重症診療中,如何更好實現中西醫協同作戰?中醫藥如何更好幫助患者恢復肺功能?2月26日,第一、第二批廣東省援助湖北武漢疫情防控醫療隊專家與廣東省中醫醫療隊舉行研討會,圍繞新冠肺炎的中西醫結合診療展開探討。


一線日誌|廣東醫療隊“最強大腦”研討新冠肺炎中西醫結合診療

▲第二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張忠德在會上發言


廣東省中醫院副院長、第二支國家中醫醫療隊隊長張忠德介紹,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廣東醫療隊負責病區目前累計收治患者254人,出院(或達到出院標準轉入緩衝病房)89人,預計截至本週末將有2/3至3/4的患者可以出院。


“對於輕症、普通型病人,中醫強調加強扶正;對於重症和危重症病人,則提倡中西醫協同作戰,在做好生命支持的基礎上,中醫有助於推動患者呼吸困難、煩躁不安、胃腸功能紊亂等症狀的改善。”廣東省中醫院重症醫學專家鄒旭說。


患者小氣道(內徑小於2mm的小細支氣管)痰液堵塞的問題,是目前專家們面臨的一大診療難點。


“我們發現幾名患者氣喘嚴重,且嘗試各種診療手段效果並不好。針對這些疑難問題,我與鍾南山院士電話溝通,詳細分析患者情況。”張忠德說,他們發現,患者小氣道存在的黏液堵塞是主要原因,必須想方設法將黏液排出。


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下稱“廣醫附一”)呼吸內科副主任醫師謝佳星指出類似問題。“新冠肺炎患者臨床表現主要症狀之一是乾咳,看似沒有痰,但實際上痰液堵塞在小氣道和肺泡,造成患者血氧飽和度下降。”謝佳星說,目前使用的祛痰藥選擇有限,效果也並不明顯,希望中醫藥能在這方面提供解決方案。


一線日誌|廣東醫療隊“最強大腦”研討新冠肺炎中西醫結合診療

▲研討會現場


研討會上,專家還將目光投向康復階段如何幫助患者更好恢復肺功能的問題。


南方醫科大學南方醫院感染科主任醫師郭亞兵、廣醫附一心內科主任醫師陳愛蘭指出,患者進入康復階段後,對於肺部纖維化組織的吸收,目前已有藥物效果尚不明確。陳愛蘭說,還有的患者因為肺功能恢復慢,住院過程中對氧氣產生依賴,導致遲遲不能出院,建議中醫藥可探索更多路徑。


在此次應對新冠肺炎疫情當中,中西醫結合診療是廣東醫療隊的一大特色。廣東省中醫藥系統共派出328人支援湖北,在湖北省中西醫結合醫院、雷神山醫院、武漢市第一醫院等均有整建制的中醫醫療隊開展重症患者救治。


【來源:南方+,記者:南方日報、南方+特派武漢記者卞德龍、李秀婷,攝影:趙瑩,編輯:姚昱暘,校對:劉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