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綠皮書》是2018年上映的一部美國公路片,本片劇情節奏明快,有不失深度,引人深思。本片在豆瓣上的評分達到8.9分得高分,是一部很值得觀看的影片。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劇情簡介

 託尼是一個吊兒郎當遊手好閒的混混,在一家夜總會做侍者。這間夜總會因故要停業幾個月,可託尼所要支付的房租和生活費不會因此取消,所以他的當務之急是去尋找另一份工作來填補這幾個月的空缺。在這個節骨眼上,一位名叫謝利博士的黑人鋼琴家提出僱傭託尼。
  謝利即將開始為期八個星期的南下巡迴演出,可是,那個時候南方對黑人的歧視非常的嚴重,於是託尼便成為了謝利的司機兼保鏢。一路上,兩人迥異的性格使得他們之間產生了很多的矛盾,與此同時,謝利在南方所遭受的種種不公平的對待也讓託尼對種族歧視感到深惡痛絕。

時代背景

《綠皮書》的英文名是《Green Book》其實它的原文是《The Negro Motorist Green Book》翻譯過來就是《黑人出行指南》它詳細標明瞭那些地方是黑人允許進入的,那些是不允許的,為黑人朋友出行規避風險的說明書。從這個書的原意就能看出那個時代,美國對黑人的其實和種族隔離有多麼嚴重了。

本片發生在1962年的美國,那個時代美國依然存在種族隔離政策,而且特別是南部各州對黑人的歧視依然很重,有的州甚至明文規定了種族歧視政策。另外來看,因為美國的種族壓迫政策,導致美國的黑人解放運動如火如荼,而著名的馬丁路德金在一年以後就會在華盛頓發表《I Have A Dream》的著名演講,把黑人解放運動推向高潮。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本片就是在這樣的背景下,開始的一段曲折但又感人肺腑的故事。

下面我將從謝利一個人的孤獨反抗、謝利和託尼的心的靠近和我的感想,三部分來闡述這段尋真之旅。

一個人的孤獨反抗——世界上孤獨的人都害怕邁出第一步。

謝利因為自己是黑色的皮膚,即使受過高等教育,出入豪華場所,見的都是上流人士的貴族,但是仍然還是會受到白人們的各種歧視,從影片的幾個片段就能深刻感受到。

  • 第一個片段就是在漢諾威時本來合同要求準備的是施坦威的鋼琴,但是工作人員卻因為演奏者是個黑人,就擺了個裡面滿是垃圾的破鋼琴,幸好最後託尼據理力爭才換成施坦威鋼琴。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 第二個片段就是謝利因為去酒吧喝酒,結果被一群白人小夥圍毆,喊謝利是黑鬼,最後又是託尼趕過來及時解圍。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 第三個片段是在一個白人的晚宴上,謝利演奏完後,想要上洗手間,結果不能讓他在房間裡面上,只能去樹後面的小黑屋去上,最後謝利一氣之下,只能旅店上洗手間了。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 第四個片段是在商店櫥窗謝利和託尼看中了一款西服,本來想去試穿,結果被店員告知黑人不能試穿衣服,謝利只能羞憤離去。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 第五個片段是謝利因為不可名狀的原因,被抓進了警察局,最後還是託尼趕過來解救了。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 第六個片段是他們的車在雨中拋錨,警察過來詢問看見謝利後又將他和託尼抓進了監獄,最後幸好謝利的律師相助才得以脫身。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 第七個片段也是本片的高潮部分,謝利餐廳的人們演奏,但是卻被禁止進入餐廳用餐,可笑的是餐廳滿屋子的人卻是因為要聽謝利的演奏會的。最後謝利忍無可忍和託尼離開了餐廳。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通過這幾個片段我們感受到了美國社會對黑人濃濃的惡意,即使你已經功成名就了但是你依然擺脫不了你是黑人的事實。他們對黑人的歧視和限制簡直是無處不在,謝利和託尼在從警察局放出來後謝利的一句話充分反映了他的無奈和委屈“你是因為聽不慣他的話才打的他,我這麼多年幾乎每天都要忍受這樣的話。”,但是即使這樣他也沒有放棄去改變現在社會上的這種狀況,從他寧肯放棄音樂廳三倍的酬勞也要去白人的酒會上去演奏,就是想讓白人們看到他們能做得到,黑人一樣能做的很好,甚至比你們更好

但他最痛苦的恐怕還是來自黑人同胞的不理解。其中有兩個片段發人深思。

其中一個是他們在路邊停車時,謝利下車卻看到一群黑人奴隸在地裡面幹活,他們用木訥和略帶錯愕的眼神看著這個和他們有著一樣的皮膚,卻能夠有白人當司機的奇怪傢伙。而謝利卻受不了他們的目光,他感到了羞愧和沮喪。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第二個場景是謝利本來在他住的旅館門口喝酒,一個下工回來的黑人,喊他去踢球,他拒絕了,卻遭到了黑人的冷嘲熱諷。

謝利本來應該是作為黑人成功的代表,向白人抗議黑人受到的歧視政策,但是結果他悲哀的發現自己在怎麼努力白人也沒有放棄對黑人的歧視,而黑人們還是那樣的麻木不仁。他

就像一塊夾心餅乾,就像他所吶喊的“如果我不夠黑,如果我不夠白,不夠男人,那我到底還算什麼!”是啊,我想那個時候的他是對未來的茫然和無力吧,從謝利我又想到魯迅先生筆下的阿Q和和《藥》中那些看砍頭的冷漠的人。謝利大概也是如魯迅般哀其不幸,怒其不爭吧!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謝利成了一個孤獨的獨行者在黑暗中找不到方向,即使白人仍然對他歧視滿滿,即使黑人對他冷漠無情但是他依然用手中的鋼琴默默的反抗著這個不公的世界。

心的靠近

最開始的時候謝利看不慣託尼滿口汙言穢語,粗俗不堪,又沒有禮儀,開車不看路,而且一邊開車一邊吃炸雞等等,而託尼也看不慣謝利充滿規矩,死板古怪。

但是通過託尼一次次奮不顧身的拯救自己,謝利封閉的心漸漸被打開,他開始嘗試去了解自己僱傭的這個白人司機。接過託尼遞過來的炸雞,幫助託尼給妻子寫情書等等,他慢慢了解這個白人和其他的白人不一樣,對黑人並沒有偏見,並願意和他成為朋友。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而託尼謝利的一次次演奏中感受到了謝利博士的才華,通過他的所作所為了解他雖然古板,但是卻心地善良充滿正義感,而且還幫助自己給家裡寫信對他包容等等

他們兩通過一次次言語和思想上的碰撞,最終實現了心靈的和解,兩個人的心慢慢靠近。謝利就像在黑暗中看到了一絲絲的光明,而這點光明就是託尼帶來的,是他讓謝利邁出了第一步

。最後他們憤然離開餐廳後託尼帶謝利去了黑人酒吧,在那裡謝利,彷彿看到了久違的光明,他發自內心的笑了,愉快的在一架普通的鋼琴上演奏起歡快的曲子,那是這段旅程最快樂的時光了。

這世界上有各種各樣的人,恰巧我們成為了朋友,這不是緣分,只僅僅是我們本就應該是朋友。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而這時他們的心已經連在了一起,謝利也不再彷徨了,他因為有了託尼的出現對生活又有了方向。

其中有個小細節是他們回程的路上遇到了暴雪,一個警察過來幫忙,看到謝利並沒有像以前的警察一樣警惕厭惡,而是和藹的打了招呼。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未來仍然是光明的,只要你相信,只要有朋友的相伴。就像謝利最後去託尼家過聖誕節,託尼一家沒有因為他是黑人而嫌棄他,而是愉快的接納了他。而最後謝利和託尼也成了一生的朋友。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謝利和託尼就像伯牙與鍾子期一樣,高山流水只有你能體會,我的心也只有你能體會。

我的感想

美國的黑人制度由來已久,但是通過一代代的人的爭取現在美國的黑人權益得到了大大的提高,甚至還產生了美國的第一任黑人總統,這其中有無數的人做出過貢獻,這段歷史是美國黑人的奮鬥史,也是美國黑人的血淚史。

曾經影響一代人的世界偶像邁克爾傑克遜,就如片中的謝利一樣是充滿才華的音樂家,但是為了獲得更多美國白人主流的認可,通過手術使自己變得越來越白,最後在全世界範圍內獲得了巨大的成功,成為了一個時代的象徵。但是這其中也是滿滿的無奈啊。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從美國的黑人奮鬥史,我想到了中國近代多少的仁人志士,前仆後繼才讓偉大的中國從新站立在世界民族之林,多少的革命先烈,鑄就了現在繁榮昌盛的祖國,我們要珍惜現在的生活,讓祖國更加強大!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注:本文圖片均來自網絡

END


笑笑帶你通過影視看世界,通過故事讀自己——關注趙客笑


《綠皮書》:一個人的孤獨反抗,兩個人的尋真之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