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威宁双龙镇:调结构 助脱贫 谋发展

双龙镇距离县城10余公里,平均海拔高、地势相对平坦、土壤肥沃。过去,农作物以玉米、马铃薯、烤烟为主,管理粗放,农产品出产单调、附加值低;群众收入靠去广东、浙江一带务工,创收方式单一。


威宁双龙镇:调结构 助脱贫 谋发展


自2019年以来,双龙镇赶上了全县发展蔬菜产业的快车。全镇紧紧围绕脱贫攻坚春风行动令指示及“五步工作法”要求,牢牢把握农业产业革命“八要素”,推动产业扶贫和农村产业结构向纵深发展,一场悄无声息的变化正在双龙镇发生着。


从低效作物到“短平快”蔬菜产业


“以前,村民们都喜欢种玉米,但玉米的产能低,一年只能种一季,一年到头在地里忙忙碌碌却赚不到多少钱。”水潮社区老村主任赵贵升回想起该社区以前产业的情况,感慨说。


威宁双龙镇:调结构 助脱贫 谋发展


过去,受当地种植习惯的影响,玉米曾是双龙镇产业发展的“主角”,人的口粮、畜禽的饲料都来源于此。


为了改变农产品单调的现状,双龙镇精准落实县委政府关于发展“短平快”蔬菜产业的安排部署。举全镇之力,坚决调减低效玉米,大力发展短平快的蔬菜种植。


据悉,双龙镇今年规划种植蔬菜3.5万亩,种植大棚967个,共有15个经营主体参与经营,主要种植白菜、萝卜、莲花白、荷兰豆等,目前正在使用犁地机积极进行土地翻犁。


“我们合作社在双龙镇有4000亩蔬菜基地,由于双龙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这使蔬菜口感更加清甜,很受外地人喜欢,去年我们种植的蔬菜全部通过我们自己的销售渠道全部销往广东一带。”八一合作社经理江艳如是说。


二月,正值春耕春种的好时节,双龙镇广袤的田地里,群众正在蔬菜基地播种、施肥、铺膜,覆土……忙得不亦乐乎。


看到现在到处都是绿油油的蔬菜,一个个大棚里,一棵棵蔬菜正茁壮成长,想到3个月后一辆辆大货车将从这里把蔬菜运到外地销售一空,老村主任赵贵升立马就露出了笑容。


从单一收入到多元创收


“我在基地务工,一天工资80元,做满22天,每天还能多补贴20元,我又把家里的土地流转给合作社,每亩土地还能得到1000元的土地流转费,综合下来比外出务工划算多了,还能照顾家庭。”建档立卡贫困户刘寿早高兴地对记者说。过去,刘寿早由于家中孩子读书,妻子由于身体较差,为了照顾家人,刘寿早完全无法外出务工,只能靠庄稼维持全家人生计。


威宁双龙镇:调结构 助脱贫 谋发展


蔬菜基地采用“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产业运营模式,产业覆盖的贫困户能够优先到基地务工,还能参与年底的经营分红,拓宽了贫困户的就业增收渠道。


据悉,双龙镇全镇3.5万亩蔬菜基地,预计给群众发放土地流转费3500万元,忙碌时节每天能够带动3500人次稳定务工就业,每天发放务工工资28万元,有效带动全镇870户建档立卡贫困户通过发展产业务工就业增收脱贫。


“我们基地每个季度都需要大量的务工群众,只要老百姓想赚钱,我们都随时都欢迎他们到基地务工。”八一合作社经理江艳说。


现在在村里就可以务工了,还能有土地流转费、年底分红,群众创收的方式更多了,日子越来越好。


顺势而为谋发展


随着蔬菜种植越来越标准化,发展高效生态现代农业成为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威宁双龙镇:调结构 助脱贫 谋发展


“下一步,加大产业结构调整,让群众享受更多产业发展带来红利的同时,我们将加大宣传,努力打造双龙镇高山冷凉蔬菜品牌,建设山地高效现代农业。”双龙镇党委书记冶伟苍说。


据悉,双龙镇目前已完成10余公里现代农业黄金观光路线规划并在积极建设当中,观光路线建成之后,将覆盖水潮、大地、红光等村,有效促进全镇经济发展。


威宁融媒记者:朱四运

实习记者:陈志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