田氏抢了姜子牙的齐国,为何连国名都不改?

YXL独立风中


文|小河对岸

在我国的政治文化中,当一个家族夺得政权之后,总会重新定立国号。故而,江山易姓也就与改朝换代的词义等同起来。明末大儒顾炎武,就曾说道:易姓改号,谓之亡国。但是,在春秋战国之际,齐国却经历了江山易姓,妫姓陈氏(田氏)最终篡夺了姜姓吕氏的江山,但却仍然袭用“齐”的国号。那为何田氏在得了江山之后,却没有另定国号呢?

首先,最为主要的原因还是受到当时的政治礼法制约。田氏篡齐虽在齐国有一定的民意基础,但此举按当时的政治礼法来说,无疑是大逆不道。而按周王朝的政治礼法,当一个诸侯国发生了篡国谋逆之事,不但很难获得他国的承认,还会遭致其他诸侯国的兴兵问罪(周王朝初期,通常由王室兴兵讨伐;而随着周王室衰落之后,则通常由诸侯霸主兴兵问罪),而且会获得仁义之名。这也就是后世常说的:乱臣贼子,人人得而诛之。比如,陈国的夏徵舒弑君,就引来了楚庄王的兴兵伐陈。郑国的高渠弥弑杀郑昭公,并拥立了公子亹为君,而郑子亹及高渠弥最终在参加齐国的盟会上,都被齐襄公诛杀。

正因为行篡国谋逆之事,人人可打,才使得那些乱臣贼子不得不低调。就比如著名的三家分晋之事来说,实际上始于前453年,赵氏策反了韩﹑魏两家,共灭了晋国最强的卿族--智氏(荀氏别支)。但是,韩赵魏在灭掉智氏之后,却并没有立即宣示建国。而是,继续窝在“晋”的旗帜之下。直到五十年之后的前403年,周威烈王受了韩赵魏的贿赂与奉承,正式策命韩赵魏为诸侯,才宣示了韩赵魏的各自诞生。

而司马光亦是以这一事件,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韩赵魏彻底瓜分晋公室,则是到了前376年。也就是说从事实上的三家分晋,到明面上的三家分晋,用了七、八十年的时间。不是韩赵魏不想早日宣布各自独立,而是传统政治礼法的压力实在太大,不得不低调。司马光亦以大篇幅评论此事,并把它作为《资治通鉴》的开篇,就因为这件事件影响太大、太过恶劣。

司马光强烈鄙视周威烈王,并不是苛责周威烈王应该去征讨韩赵魏,而是认为周威烈王给予了乱臣贼子的名分。自此,乱臣贼子也可全凭武力而光明正大起来。

齐国的田氏亦是在韩赵魏的感召之下,通过魏文侯的关系,而正式获得了周天子的承认,而这已经到了前387年。而实际上田氏掌控齐国,始于田乞时期(--前485年),田乞期间,田氏已灭齐国的两大世卿家族--国氏与高氏。也就是说田氏从掌控齐国,到被策命为诸侯,用了近一百年的时间。

三家分晋及田氏代齐,都需要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才能让各诸侯国及国内的百姓渐渐接受。故而,在这一过程中,袭用旧国号就可以避免不必要的政治麻烦。韩赵魏还能袭用“晋”的国号,乃是晋一分为三,都无法独自继承“晋”的政治遗产。而田氏代齐,却是独自取代齐国,故可以袭用“齐”的国号。

再则,袭用“齐”的国号,可以继承“齐”的政治遗产。齐国自周初分封,就为东方的大国,更被赋予了东方的征伐之权,据《史记》记载:及周成王少时,管蔡作乱,淮夷畔周,乃使召康公命太公(吕尚,即姜子牙)曰:东至海,西至河,南至穆陵,北至无棣,五侯九伯,实得征之。齐由此得征伐,为大国。

虽然,周王室已经衰微,但传统的政治名分还在。齐桓公也是依靠被周王室授予征伐之权的名分,才打出“尊王攘夷”的旗帜,并成为了被后世公认的春秋时期第一位霸主。而田氏袭用“齐”的国号,也可悄然享受“齐”的大国美名与政治名分,而一旦另定国号,就断裂了名分上的继承关系。

第三,偷来的锣,敲不得。篡国谋逆原本就不是件光彩的事,庄子曾说:窃钩者诛,窃国者侯,实际上就是讽刺田氏窃取齐国的现象。而在周朝的那种宗法礼仪制影响之下,篡国谋逆是无法做的体面与令人信服的。而改换国号,就相当于去敲偷来的锣,更会引起他人的注目。


有知社


周武王灭商之后,以分封制立国。把功臣和宗室分封到四方,替周天子治理国家。其中军事兼师傅的姜子牙被封到山东一带,国名为齐。齐国是战国七雄之一,从公元前1044年到公元前221年秦国统一天下,享国800余载。

但是齐国的历史比较特殊,公元前386年,姜氏齐国被田和所替代,之后的齐国被称为田氏齐国。有趣的是齐国的这一国运几百年前就被人预测到过。据说,周朝建立之初,姜太公被封到齐国,周公被封到鲁国。临行前相互询问治国之策,姜太公说:“举贤尚功”。周公说:“尊尊亲亲”。

分别后,姜太公对随从说:“鲁从此弱矣”。因为鲁国只重用亲近的人,很难使用优秀的人才。周公对随从说:“齐后世必有劫杀之君”。因为齐国重用有才能的人,如果忽视了品德的作用,可能会出现弑君篡国的野心家。二人皆看出了彼此存在的问题,却未能解决各自的问题。

齐国毗邻大海,开国君主依靠地利,煮盐垦田,富甲一方。到了齐桓公这一代,在管仲的辅佐下,励精图治,发展实业。打着尊王攘夷的口号,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但是,齐桓公晚年变得昏庸无道,尤其是管仲去世后,任用易牙、竖刁等小人。自己竟被活活饿死,从此国力不断衰落。到了齐康王,大夫田和直接取而代之。在田氏的经营下,齐国国力逐渐复苏,成为战国七雄之一。

田氏代齐后,并没有改变国号,一直沿用旧制。为了区别前朝,被称之为田氏齐国。国名是一个国家的象征,事关政权的合法性。田和之所以做出改变,主要出于以下考量。

第一,诸侯国是周天子下面的一级政府,改变国号必须经过周天子的同意。田氏是通过政变获得的统治权,缺乏合法性,周天子未必会同意。如果不改变国号,就省去了这一道程序。

第二,齐国的称号已存在数百年,而且齐也是当地的地名,这一称号在百姓心中已经深入人心。如果擅自改变,可能会引起国人的反对。沿用旧号可以起到安抚百姓的作用。

第三,没有必要。在春秋时期,经常出现更换国主的事件,他与后世的改朝换代有着本质的区别。如果为了更换国名而付出社会动荡的代价,那就得不偿失了。

第四,过去的信息不是那么发达,田和篡齐影响力有限。但如果擅自更改国名,那动静就大了,容易引起其他诸侯国的反对。如果他们联合起来讨伐齐国,将对新生政权产生巨大的威胁,所以田和也不能更改国名。

国号毕竟是一个虚名,象征意义大于实际意义。出于多方面的考虑,田氏一直沿用齐国国号,事实证明这一举措是正确的。

历史,素颜一些会更美。我是素颜历史,期待您的关注。


素颜历史


我觉得有三点原因:

1.不能改。齐国是周王朝分封的诸侯国,并不是独立的王朝,它的国名,或者说域名应该是由周天子赐予的,它的统治者实际上并没有改名的权力。就如同现在美国各个州的州长也不能自己改州名一样(这个比喻不太恰当,但是意思就是这么个意思,应该能懂吧?哈哈。。。)

2.不愿改。齐国经过几百年的发展,已经将“齐”这个字深深的烙印在了山东半岛当地以及当地人的心中,包括代齐的田家人心中。如果贸然改名,当地人短时间内难以适应,周围其他诸侯国也可能造成误会,所以田氏在向周天子请愿分封的时候,也是主动请求被封齐国公的。

3.不好改。很多人觉得,改个地名或者国名,还不是统治者一句话的事?其实远远不是!就比如前些年湖北省襄樊市改名襄阳市,改了一个字,损失的都是天文数字般的金钱。你齐国要改名,那以后各国来的文书也要给你改吧?周天子的命令也要改吧?国内人打官司,进行什么官方活动也得改吧?既没必要,浪费还大,所以就。。。算了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