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威寧雙龍鎮:調結構 助脫貧 謀發展

雙龍鎮距離縣城10餘公里,平均海拔高、地勢相對平坦、土壤肥沃。過去,農作物以玉米、馬鈴薯、烤煙為主,管理粗放,農產品出產單調、附加值低;群眾收入靠去廣東、浙江一帶務工,創收方式單一。


威寧雙龍鎮:調結構 助脫貧 謀發展


自2019年以來,雙龍鎮趕上了全縣發展蔬菜產業的快車。全鎮緊緊圍繞脫貧攻堅春風行動令指示及“五步工作法”要求,牢牢把握農業產業革命“八要素”,推動產業扶貧和農村產業結構向縱深發展,一場悄無聲息的變化正在雙龍鎮發生著。


從低效作物到“短平快”蔬菜產業


“以前,村民們都喜歡種玉米,但玉米的產能低,一年只能種一季,一年到頭在地裡忙忙碌碌卻賺不到多少錢。”水潮社區老村主任趙貴升回想起該社區以前產業的情況,感慨說。


威寧雙龍鎮:調結構 助脫貧 謀發展


過去,受當地種植習慣的影響,玉米曾是雙龍鎮產業發展的“主角”,人的口糧、畜禽的飼料都來源於此。


為了改變農產品單調的現狀,雙龍鎮精準落實縣委政府關於發展“短平快”蔬菜產業的安排部署。舉全鎮之力,堅決調減低效玉米,大力發展短平快的蔬菜種植。


據悉,雙龍鎮今年規劃種植蔬菜3.5萬畝,種植大棚967個,共有15個經營主體參與經營,主要種植白菜、蘿蔔、蓮花白、荷蘭豆等,目前正在使用犁地機積極進行土地翻犁。


“我們合作社在雙龍鎮有4000畝蔬菜基地,由於雙龍海拔高,氣溫低,晝夜溫差大,這使蔬菜口感更加清甜,很受外地人喜歡,去年我們種植的蔬菜全部通過我們自己的銷售渠道全部銷往廣東一帶。”八一合作社經理江豔如是說。


二月,正值春耕春種的好時節,雙龍鎮廣袤的田地裡,群眾正在蔬菜基地播種、施肥、鋪膜,覆土……忙得不亦樂乎。


看到現在到處都是綠油油的蔬菜,一個個大棚裡,一棵棵蔬菜正茁壯成長,想到3個月後一輛輛大貨車將從這裡把蔬菜運到外地銷售一空,老村主任趙貴升立馬就露出了笑容。


從單一收入到多元創收


“我在基地務工,一天工資80元,做滿22天,每天還能多補貼20元,我又把家裡的土地流轉給合作社,每畝土地還能得到1000元的土地流轉費,綜合下來比外出務工划算多了,還能照顧家庭。”建檔立卡貧困戶劉壽早高興地對記者說。過去,劉壽早由於家中孩子讀書,妻子由於身體較差,為了照顧家人,劉壽早完全無法外出務工,只能靠莊稼維持全家人生計。


威寧雙龍鎮:調結構 助脫貧 謀發展


蔬菜基地採用“合作社+基地+貧困戶”的產業運營模式,產業覆蓋的貧困戶能夠優先到基地務工,還能參與年底的經營分紅,拓寬了貧困戶的就業增收渠道。


據悉,雙龍鎮全鎮3.5萬畝蔬菜基地,預計給群眾發放土地流轉費3500萬元,忙碌時節每天能夠帶動3500人次穩定務工就業,每天發放務工工資28萬元,有效帶動全鎮870戶建檔立卡貧困戶通過發展產業務工就業增收脫貧。


“我們基地每個季度都需要大量的務工群眾,只要老百姓想賺錢,我們都隨時都歡迎他們到基地務工。”八一合作社經理江豔說。


現在在村裡就可以務工了,還能有土地流轉費、年底分紅,群眾創收的方式更多了,日子越來越好。


順勢而為謀發展


隨著蔬菜種植越來越標準化,發展高效生態現代農業成為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的重要手段。


威寧雙龍鎮:調結構 助脫貧 謀發展


“下一步,加大產業結構調整,讓群眾享受更多產業發展帶來紅利的同時,我們將加大宣傳,努力打造雙龍鎮高山冷涼蔬菜品牌,建設山地高效現代農業。”雙龍鎮黨委書記冶偉蒼說。


據悉,雙龍鎮目前已完成10餘公里現代農業黃金觀光路線規劃並在積極建設當中,觀光路線建成之後,將覆蓋水潮、大地、紅光等村,有效促進全鎮經濟發展。


威寧融媒記者:朱四運

實習記者:陳志垚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