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音乐」台湾流行音乐最佳专辑——3《橄榄树》


「音乐」台湾流行音乐最佳专辑——3《橄榄树》/ 齐豫


《橄榄树》 齐豫



1978年,还在读台大人类学系的齐豫同时报名参加金韵奖和第一届“民谣风”大赛,一口气包揽了两边的冠军荣衔。她在金韵奖合辑录制了李泰祥创作的《春天的故事》,开启了两人合作的历程。1979年的《橄榄树》专辑,便是“李齐配”交出的第一张震撼乐坛的成绩单。

《橄榄树》是三毛应李泰祥之邀写下的作品。原词还有一段:“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这是她旅居西班牙的记忆,也是对她丈夫荷西的故乡致意。李泰祥拿到歌词之后,觉得不够工整,便改写了一段歌词,加进“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轻流的小溪/为了广阔的草原……”成为我们熟悉的版本。

三毛为此曾经不大开心,她说:“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便不必去流浪也罢。”李泰祥多年后回忆这首歌,则是这么说的:“这首歌就是因为有自由自在的精神,才被大家认同。为了表达出自由自在的理想,所以才改写成后来的歌词……我自己经常被传统束缚,生活上有许多框架,总觉得处处碍手碍脚,一心希望能自由自在地写与创作。《橄榄树》所代表的,就是我对个人生命完整的自由与追求完美的理想之寄托,可以打开胸襟,不再拘泥某些传统……这些都是我真正有感而发的。”

当年,《橄榄树》没能通过广电处审查,无法在电视、电台公开播放,据说是当局恐怕“我的故乡在远方”会挑起两岸隔绝三十年的敏感神经;又有一说是忌惮“流浪远方、流浪”会“鼓励青少年离家出走”……然而,这些毕竟都没能阻止《橄榄树》的广为传唱。齐豫天籁的歌喉和她波西米亚的浪漫形象,自此深植人心。

《橄榄树》专辑是李泰祥在流行歌坛独树一帜、开启新纪元之作。他原有扎实的学院底子,冶古典派与现代派音乐于一炉,之所以跨足流行乐坛,便是意图结合文学、音乐、戏剧的元素,以“大众音乐”做引子,搭起桥梁,渐渐引领更多听众一窥严肃音乐的堂奥。他说:“我决心要从严肃的音乐工作岗位走入群众,写出有风格、能表现我们现在大众生活最动人、最精致的感情,写出众人的悲欢离合与对时代的感觉,并融合文学,通过大众歌曲的形式,带给群众,走进生活。”

李泰祥在《橄榄树》专辑中身兼作曲、编曲、指挥、制作等多重身份,更动员近三十人的管弦乐团伴奏,这样的大手笔,在当时是空前的尝试。齐豫的演唱,原就有极为强烈的个人风格,李泰祥编曲与制作,则完美地引出了她最大的潜能,让《橄榄树》在编曲、演唱、制作各方面,都显得严谨而完熟,和彼时充满“素人”气质的校园民歌截然不同。

《橄榄树》把现代诗和古典音乐融入了流行歌曲的形式,这样的尝试,李泰祥或许并不是第一人,但在他之前,从没有人能把这样的融合执行得如此完美、细腻、天衣无缝。这张专辑在“传统”与“现代”、“精英”与“大众”之间,走出了一条“雅俗共赏”的康庄大道,个中的才情与胆识,时隔多年,依然令人敬畏。(马世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