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橄榄树》流行四十年,幕后团队超豪华,作者三毛曾不满歌词被改

《橄榄树》诞生于1979年,至今已经四十个年头了。它是华语乐坛当之无愧的经典曲目,脍炙人口,至今没有过时。一首强大的流行歌曲,背后必定有强大的创作者和演唱者,今天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橄榄树》流行四十年,幕后团队超豪华,作者三毛曾不满歌词被改

首先要介绍的是演唱者齐豫。她是歌手齐秦的姐姐,拥有一把在华语音乐圈极少见的“天籁”般的嗓子,时而高亢嘹亮,时而低回婉转,能够完美驾驭这首歌曲。齐豫原本是台湾大学的高材生(后来又到美国读了硕士),1978年还是大学生的她参加台湾歌唱比赛,蝉联两届冠军,由此开始步入歌坛。齐豫拥有独特的气质,超脱而潇洒,很契合《橄榄树》中“流浪”的精神,著名作家、《橄榄树》的词作者三毛认为她是台湾仅有的三个适合“波西米亚”装扮的女子之一(其他两位就是潘越云和三毛本人)。

《橄榄树》流行四十年,幕后团队超豪华,作者三毛曾不满歌词被改

作为《橄榄树》词作者的三毛,短短四十八年人生,多姿多彩,是一代人的精神图腾。她原名陈平,从小打下丰厚的文化根基,成年后留学西班牙,经历了欧风美雨的熏陶,加上浪迹天涯的历练,使她的作品中充满追求自由的气息和浪漫唯美的画风,《撒哈拉的故事》、《雨季不再来》、《梦里花落知多少》都是她风行一时的作品。读万卷书,行万里路,三毛是真正意义上的才女。

三毛应作曲家李泰祥之邀为《橄榄树》所作歌词中,原本还有一段致敬西班牙的文字:“为了天空的小鸟/为了小毛驴/为了西班牙的姑娘/为了西班牙的大眼睛......”但李泰祥拿到歌词之后,觉得不够工整,便改写了一段歌词,加进“为了天空飞翔的小鸟/为了山间清流的小溪/为了宽阔的草原......”成为今天我们熟悉的版本。

三毛对此曾颇有微词:“如果流浪只是为了看天空飞翔的小鸟和大草原,那便不必去流浪也罢。”而李泰祥本人则认为:“这首歌就是……为了表达出这种自由自在的理想,所以才改写成后来的歌词....《橄榄树》所代表的,就是我对个人生命完整的自由与追求完美的理想之寄托,可以打开胸襟,不再拘泥某些传统......这些都是我真正有感而发的。”

《橄榄树》流行四十年,幕后团队超豪华,作者三毛曾不满歌词被改

今天的大陆听众知道李泰祥的人已经不太多了。他在台湾乐坛,可以说曾是神一样的存在。作为古典学院派的大师级人物,他是台湾顶级交响乐团的首席小提琴手和乐队指挥,但他决心融合现代诗歌、戏剧元素、东西方音乐于一炉,创造新的“大众音乐”,表达大众情感,描绘时代精神,同时引领群众进入古典音乐的殿堂。

因此他包办了《橄榄树》的作曲、编曲、乐队指挥和音乐制作,动员数十人的大型乐队为自己的首席女弟子齐豫伴奏,这样的编制和大手笔,造就了《橄榄树》低调而宏大的背景,赋予了它震撼人心的力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