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手》尾声系列,齐豫不得已的固执,突破自我就这么难吗?

上一篇咱聊了刘欢,这一篇咱们来聊聊齐豫。这些日子我看评论,对于齐豫的评论除了各种夸赞,就是讽刺她没有突破,唱那些老掉牙的歌儿。

在聊齐豫之前,我想先讲两个故事,一个是齐豫在访谈里的口述故事,一个是我身边人发生的事情。

《歌手》尾声系列,齐豫不得已的固执,突破自我就这么难吗?

齐豫在访谈中说:“李泰祥老师曾不止一次说过“《橄榄树》是浑然天成的一首歌”,“当年好多人邀歌,都请老师以《橄榄树》为范例。老师总说,就算我想模仿自己,都写不出来了”。

然而这样一句话,在很多音乐大家的口中都能够听到。这是被上帝握住笔杆儿写出的作品,本就是这个世界独一无二又一直存在的东西。

第二件是我身边朋友的事儿。他就读于中国最顶尖的音乐学院,恰巧他自己又是一个技术狂,年纪轻轻就可以让自己的声音自由的游走在一、二、三换声点之间。而曾经我也是一个技术控,在我曾经的认知里,刻苦与训练可以达到所想要的境界。这就导致我们两个人特别聊得来。尤其是那些年我又“迷恋”上了刘欢(刘欢是一个全方位的技术控,不只是演唱方面)。详细的写在了上一篇文章里,这里就不啰嗦了。

《歌手》尾声系列,齐豫不得已的固执,突破自我就这么难吗?

图片来自湖南卫视歌手

然而从某一年开始,乐坛掀起了一阵选秀热潮和唱功风暴。那位朋友想尽办法去参加各种选秀节目。然而每次的结果都是网络上疯狂评论“这不比那个谁谁谁厉害多了”。随后的一段日子里,便开始销声匿迹。

起初我也不理解,直到有一天和他去KTV,他质量极高的完成了一首“选秀金曲”,在我们百无聊赖的时候,KTV系统插播MV,放出了齐豫的那首《欢颜》,齐豫唱的轻盈飘逸,没用什么高超的技术,却又让你听的鸡皮疙瘩一层一层的起。

齐豫在《歌手》上的选歌,我也希望她能唱一些新的作品。然而我在听齐豫唱《飞鸟与鱼》的时候,她的每一个咬字,断气,情绪的表达都让人看的叹为观止。实话说,这首歌我已经听了不下一百遍,但当齐豫时隔这么多年再次演唱的时候,竟然有另一种不同的感觉。我突然想起高晓松曾经说:“一个艺术家首先要活得长”。

然而,语感拿捏,情绪表达,声音性格以及艺术塑造这些内在的东西,何尝不是生来就有的东西。

《歌手》尾声系列,齐豫不得已的固执,突破自我就这么难吗?

图片来自湖南卫视歌手

齐豫说自己受李泰祥影响很大的一点是,李泰祥对于艺术完美的追求与苛刻是毫不妥协的,她与李泰祥在一起录音时,李泰祥经常会在出片的前夕,因不满意成品把一切推倒重来,所有的作品都要经过十分严谨并精雕细琢的打磨,精益求精,要求极高。

齐豫深受李泰祥的影响,她参赛的大多数歌儿都与李泰祥有关,而且均是她已经滚瓜烂熟的作品。李泰祥对艺术的严苛导致齐豫坚信这些歌是在艺术长河里经过漫长的时间检验留下来的经典珍品。而且她的熟练不会辜负了这些作品。

我曾经说,齐豫的声音里有大时代的沉寂感,这种声音扎根于那个时代,且只属于那个时代。那个时代的文学性,匠人们的精雕细琢,真心热爱音乐的执着,都是这个时代不所具备的。对于齐豫而言,这个时代的故事就由别人来谱写,她只是为了留住那个大师璀璨时代的最后一点余温。

《歌手》尾声系列,齐豫不得已的固执,突破自我就这么难吗?

图片来自湖南卫视歌手

《歌手》的第三期,我和那个朋友一起看电视。他看完张芯的演唱,感叹张芯的技术真好。然而那一期张芯被淘汰。网上纷纷讨论着齐豫《飞鸟与鱼》名次太低,那位仁兄在一旁默默的为张芯打抱不平。我向他讲述了张芯输在“唱商”上,这是老天爷赏饭吃的理论。

他没有反驳,也没有迎合。让他们放下自己多年坚持的事情谈何容易,因为后天练就的技术,是他们为自己留下的最后一扇门。这何尝不是一种取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