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單位公基經濟知識: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穩定物價

一.物價不穩定的兩種主要情況

1.通貨膨脹:是指在貨幣流通條件下,因貨幣供給大於貨幣實際需求,導致貨幣貶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上漲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供給小於社會總需求。(市場中流通的錢多了)。

2.通貨緊縮:市場上流通的貨幣減少,因貨幣供給小於貨幣實際需求,導致貨幣升值,而引起的一段時間內物價持續而普遍地下降現象。其實質是社會總供給大於社會總需求。(市場中流通的錢少了)。

二.衡量標準

1.CPI是居民消費價格指數的簡稱。居民消費價格指數,是一個反映居民家庭一般所購買的消費品和服務項目價格水平變動情況的宏觀經濟指標。我們國家CPI指數大約控制在3%左右,一般來說當CPI同比增長大於3%時我們稱通貨膨脹;而當其大於5%時,我們稱其為嚴重的通貨膨脹。

2.PPI是生產價格指數,是衡量工業企業產品出廠價格變動趨勢和變動程度的指數,是反映某一時期生產領域價格變動情況的重要經濟指標,也是制定有關經濟政策和國民經濟核算的重要依據。

補充:CPI和PPI的關係:根據價格傳導規律,PPI對CPI有一定的影響。PPI反映生產環節價格水平,CPI反映消費環節的價格水平。整體價格水平的波動一般首先出現在生產領域,然後通過產業鏈向下遊產業擴散,最後波及消費品。

三.穩定物價的主要政策措施之一-財政政策

1.定義:財政政策是指政府根據一定時期政治、經濟、社會發展的任務而規定的財政工作的指導原則,通過財政支出與稅收政策來調節總需求。

2.內容:(1)財政收入:稅、利、債、費(稅收、利潤、公債、費用)(2)財政支出:政府購買(貨幣性支出--直接形成社會需求)、政府轉移支付(實質性支出--不一定形成當期社會需求)

3.具體運用:(1)通貨緊縮-擴張性財政政策(積極的財政政策)

主要措施有:增加國債、降低稅率、提高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增加總需求,)

注:增加國債,政府發行,個人和企業可購買,錢流動到政府手中,政府可加大市場投資。

(2)通貨膨脹-緊縮性財政政策(消極的財政政策)

主要措施有:減少國債、提高稅率、減少政府購買和轉移支付。(減少總需求)。

注:減少國債,政府收回自己的信用憑證,將錢返還給購買者,減少政府投資。


單位公基經濟知識:宏觀調控的目標之一——穩定物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