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亞歷山大遺產爭奪戰,淺析塞琉古帝國希臘化進程

在近代,歐洲經過千年的黑暗時代之後,在公元14-17世紀掀起以“人文主義”為口號的文藝復興運動,復興古代希臘、羅馬時期的輝煌成就。人文主義者在研究古希臘文學、藝術的同時,對古希臘史的研究也不斷的深入,也許近代最早的古希臘史著作是蘇格蘭王室歷史學家格利斯(John Gillies)1786年出版的兩卷本古代希臘史,這本書首先從希臘人的祖先赫倫寫起,一直寫到亞歷山大大帝去世,帝國的分裂而結束。英國古希臘史專家格羅特也寫有12卷本的希臘史,該書從古代希臘的傳說開始至公元前301年為止。在這部希臘史著作中,作者以公元前776年作為希臘信史的開端。319世紀的大部分古希臘史著作喜歡以亞歷山大的去世作為古希臘史的結束,或者至多寫到公元前146年科林斯的滅亡,希臘地區最終成為羅馬帝國的一部分。

亞歷山大遺產爭奪戰,淺析塞琉古帝國希臘化進程

一、“希臘化"的界定

“希臘化"的概念首先是德國史家德羅伊森在1836年提出來的,所謂“希臘化”就是指亞歷山大東征以後,希臘先進的文明傳佈到東方,並與當地的波斯文明、巴比倫文明、印度文明及埃及文明相融合,而且這種文化之間的融合為基督教的來臨奠定了基礎,因此從亞歷山大東征到奧古斯都征服托勒密埃及這一段時期就被稱為“希臘化時代"。[1]

德羅伊森(1808-1884)是德國著名的歷史學家,為普魯士學派的代表人物,其深受博克和黑格爾思想的影響。在1833-1843年之間他先後寫了《亞歷山大大帝傳》、《亞歷山大後繼者的歷史》和《希臘化時代國家體系形成的歷史》三本書,在1877-1878年德羅伊森把這三本書合編為一書,命名為希臘化史。德羅伊森在《亞歷山大後繼者的歷史》一書中首先提出了“希臘化”的概念,用德語詞Hellenismus來表示,其涵義為“古希臘的政治、經濟、教育制度在東方民族的擴散及與當地文化的融合”。Hellenismus是希臘語直接拉丁化的結果,為希臘人對他們自己的稱呼,希臘人所居住的地區被稱為赫拉斯,後來這個名字的使用範圍不斷擴大,成為對所有希臘人的稱呼。Hellenismus這個詞在德語中也泛指希臘的文化與風俗,以及對希臘文化風俗的喜好和採納。在‘現代德漢詞典>中Hellenismus有三層涵義:1.希臘的民族性;2.希臘化時代;3.古希臘語風。

亞歷山大遺產爭奪戰,淺析塞琉古帝國希臘化進程

18世紀德國學者J.Q Herder用Hellerdsmus這個詞來指_猶太人的思考方式和其他說希臘語的猶太人。Matter稱法語詞Helln6isme為“在埃及說希臘語的猶太人的思想"。而德國曆史學家德羅伊森從l:馬加比傳》和《使徒行傳》得到啟示,給予Hellenismus於活力和擴大的涵義,不僅指“純粹的希臘人”,而且還指希臘人與非希臘人之間的一種融合。德羅伊森還把這個詞聯繫到一個特別的時代,指從亞歷山大大帝到屋大維(後來的奧古斯都)在亞克興勝利的一段時期,這個時期被稱為“希臘化時代”,指希臘文化被激烈的傳播,這個傳播被看成是一個成功的實例,不僅僅是因為它使基督教的最終提升和其傳播成為可能。

二、塞琉古王國的統治

1.政治:公元前334年,年僅22歲的亞歷山大開始遠征,一路勢如破竹,兩年後佔領埃及。經過與波斯帝國的格拉尼庫斯戰役、伊索斯戰役、高加美拉三次大戰,打敗了波斯帝國的主力,波斯帝國國王大流士三世在逃亡途中於公元前330年被部將所殺,大流士三世的去世標誌著波斯帝國的滅亡。此後,亞歷山大又東征印度,但由於將士厭戰而折返,定都巴比倫,兩年後死於瘧疾。由於亞歷山大去世時沒有指定合法的繼承人,這導致了部將之間的奪權與征戰。亞歷山大的繼承者經過20年的混戰,在公元前301年伊索斯戰役之後,由亞歷山大所創建的大帝國被分裂為幾個所謂的“希臘化王國。

亞歷山大遺產爭奪戰,淺析塞琉古帝國希臘化進程

托勒密佔領埃及:塞琉古以敘利亞為中心佔有了亞歷山大的絕大部分遺產;在馬其頓,公元前276年安提柯二世建立安提柯王朝:呂西馬庫斯則佔領了色雷斯。塞琉古王國在政治統治中“混合了東方‘蠻族’、馬其頓和希臘三者的傳統",在中央。國王擁有絕對的權威。與其他希臘化王國一樣,塞琉古王國實行君主制。對於塞琉古王朝的希臘一馬其頓人來說。他們身為搿異族人一的統治者,為了對廣闊的疆土進行有效的統治和加強統治階層內部的團結,塞琉古王朝統治者採取了重用希臘一馬其頓人的政策,。

塞琉古王國諸王在管理王國時有王友的幫助。塞琉古王國的王友集團,起源於馬其頓軍事民主時期的“戰友",那時的。戰友一大部分是從各個部落的貴族中挑選出來的,戰時充當重裝騎兵和軍事指揮官。這時的王友則大部分來自追隨亞歷山大東征時的戰友或其後裔,但後來較多的來自於希臘、馬其頓的移民,因為在亞歷山大東征之後的幾十年中,大批的希臘一馬其頓人湧向東方,尋求財富和發展的機會,“這些人來自希臘世界的各個角落,被財富、晉升、操縱權力的夢想所吸引。”

亞歷山大遺產爭奪戰,淺析塞琉古帝國希臘化進程


2. 軍事:軍隊是塞琉古王國進行君主統治的基礎,在塞琉古王朝大規模的建城運動中,有相當一部分為軍事移民地,而並非真正意義上的城市。因為建立軍事移民地,既可以防守戰略要地,也可以儲備軍事力量,同時分給士兵一份土地讓其耕種。又可以減輕軍隊的給養問題。而且在塞琉古王朝前期一直戰爭不斷,為與托勒密王朝爭奪科艾勒一敘利亞地區就進行了五次敘利亞戰爭,隨著安條克三世的東征及與羅馬的交戰,軍隊一直處於塞琉古王國支柱的地位。害怕失去軍隊和將軍的支持是對國王行使權力唯一的限制,如果被逼過激,只有他們能把國王拉下寶座。

在塞琉古王國內,軍事特徵是很明顯的,從塞琉古一世到安條克七世這14個國王中,只有安條克二世和安條克四世死於家中,其他12位國王都逝於徵途中。塞琉古王國統治與“希臘化”的關係塞琉古王國在亞洲地區的統治,雖然希臘一馬其頓人在對待當地人的態度上他們自身都存在著矛盾的心態,如塞琉古王國的統治者在政治統治中重用希臘一馬其頓人,在文化教育上卻排斥當地人,且“塞琉古王國在早期的殖民地中,幾乎不授予當地人於公民權”,使得只有少數當地的上層人物才能加入到塞琉古的統治階層之列,但在勞動力短缺時又不得不依靠他們,其所實行的政治、經濟政策客觀上又促進了希臘文明在東方的傳播,促進了希臘一馬其頓人與當地人的接觸與交流。

亞歷山大遺產爭奪戰,淺析塞琉古帝國希臘化進程

在塞琉古王國,作為統治階級的希臘一馬其頓人,雖然他們在其王國內推行王朝崇拜,大力推廣希臘語,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對當地人造成了很大的影響,但他們置身於當地古老的文明傳統之中,又在數量上處於絕對的少數。所以又不可避免的受到當地文化的影響。在政治方面,塞琉古王國面對從東地中海到印度西北部如此廣闊的疆域,希臘城邦制度中那種直接民主顯然不能滿足、也不適合其統治的需要。採用東方的君主制已成為一種必然的選擇,實質上塞琉古王國所實行的政治制度為“古希臘城邦制度,軍事民主遺風的馬其頓王權和具有悠久歷史傳統的東方君主制三者有機的結合”,而且國王居住在對於希臘一馬其頓人來說相對陌生的宮殿裡。

亞歷山大遺產爭奪戰,淺析塞琉古帝國希臘化進程

在文化方面,當地文化對希臘一馬其頓人的影響非常明顯,宗教上的混合主義成為當時宗教的一大特點,希臘神與當地神開始混合,出現了阿特米斯—娜娜神的崇拜。在印度地區。希臘人也受到佛教的影響,此地的希臘化王國國王米南德就篤信佛教,是佛經中唯一提到的國王。在文學、數學、天文學方面希臘人也受到了巴比倫古老文化的影響。

當然,塞琉古王國的統治者在政治、經濟、文化方面所實施的各項政策都是為了更好的維護自己的統治,由於塞琉古王國持續不斷地戰爭,在建城過程中又耗費了王國大量的財富,這必然加重了當地人的負擔,激起他們強烈的反抗,以致巴克特里亞、帕提亞、猶太地區先後獨立,在這種情況下,“塞琉古王國的統治者也經常做出一些讓步,以換取當地人的支持"。並且隨著公元前250年之後希臘移民的減少,希臘一馬其頓人減少了補充新生力量的來源。經過數代的經營,與當地人相比在人口數量上也越來越少,。但並未出現希臘移民向西方故土的倒流運動,這就是說,這股移民潮實際上已經最終匯入東方社會的主流了。因為一希臘化時期和羅馬時期的希臘人從來沒有懷舊的情感而力圖使自己回到古風和古典時期希臘的輝煌中,也不主張當代人回到其偉大祖先的道路上。

通過以上對希臘化涵義的界定和分析,我們知道所謂“希臘化一指的是亞歷山大東征之後,希臘的政治制度、經濟模式、文化思想向東方傳播,並與當地的文化相融合。德羅伊森提出“希臘化"這個概念,當然與他的政治熱情和神義論思想有關,但他的《希臘化史》依然是研究希臘化時代的奠基之作。其思想中所呈現的過度抬高亞歷山大形象的觀點,對後來的希臘化研究產生了很大的影響,以致在塔恩、哈蒙德等希臘化專家的眼中,亞歷山大具有了所謂的“超人一魅力,使他們對亞歷山大及其後繼者在亞洲的統治產生了。有益帝國主義"的觀點,並賦予了他們傳播希臘文明的使命。



[1][日]坂口昂t《希臘文明之潮流》[M],王璧如譯

[2][蘇]:IB. C塞爾格葉夫:《古希臘史》[M],繆靈珠譯

[3]司馬遷:《史記•大宛列傳》第六卷

[4]李天祜:《古代希臘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