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阳光总在风雨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化工行业的影响

疫时行业浅谈 | 阳光总在风雨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化工行业的影响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国内多个省市地区纷纷采取延长假期及复工时间等措施来控制疫情发展,部分化工企业的正常运行也受到一定影响。根据美世(MERCER)的企业复工调研,截至到2月7日中午12时,在抽样调查的374家化工企业中,13%的企业在2月3日恢复生产(含春节企业保持开工的企业),约58%的化工企业在2月10日后复工,复工率略高于全行业平均水平。


1.物资及人员流动的阻力


化工生产是高度依赖运输的行业,疫情影响首先就是人员和物资的流通。可以预计,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化工行业的物资运输形势都不会太乐观。这次疫情的重灾区在南方地区,南方地区人口稠密、流动性也大,后期防控形势更加严峻。南方化工企业的运销阻力可能将显著大于北方化工企业。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复工率上升有一个时间性的挑战,化工企业的生产运营和管理将面临更为复杂和繁重的任务。


根据金联创的统计,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春节期间原油、国外股市、大宗商品都出现大幅度的下跌,其中原油大跌7%之多,进而导致化工品价格承压走低。节后首个交易日中,国内能化品绝大部分已跌停开盘,特别是越上游产品跌幅越大。同时,疫情对化工行业带来了一些结构性影响,主要体现在与抗疫有关的防护、消毒等应用行业及其上游原材料方面出现了供不应求的情况。


武汉作为全球电子产业的供应链枢纽之一,是电子与光学仪器、半导体和光纤等电子化学产品的生产基地,预计此次疫情可能对全球电子产业的供应链产生消极影响,全球科技巨头,包括手机生产商,将在中国面临延期复工、劳动力短缺等问题,导致供应链管理受挫。这些对于相关的电子化学领域在短期内会造成负面的影响。

疫时行业浅谈 | 阳光总在风雨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化工行业的影响


本次疫情中,中国化工行业企业暴露出了大而不强、抗风险能力低、劳动密集、供应链组织过度集中等缺陷。虽然目前中国化工企业的产量占到全球的近40%,在全球化工100强中也已经占据了13个席位,但一次疫情就能导致部分化工企业的生产、研发、供应链陷入停滞,如果没有政策扶持,未来部分中小型化工企业可能会关停倒闭,显而易见,从化工行业大国到化工行业强国的发展道路上,我们还需「补课」。


1.从系统架构、运维模式等方面进行 IT 架构及应用产品的优化,可靠性和可用性较高的 SaaS 应用会被企业加速接受,管理类应用软件的全云架构成为主流。


  • 智慧研发:通过建立系统化和智能化的研发管理体系,鼓励创新,促进企业内外部创新协同效应,提高研发效率。通过可以定制满足客户不同需求的产品、服务,缩短上市周期来增加差异化竞争优势。


  • 智能工厂:「无人工厂」 愿景,通过集成传感器、传统生产系统和/或 ERP 利用实时数据分析的价值,以提高生产自动化比例。


  • 智能资产管理:通过集成传感器、传统生产系统和/或 ERP 利用实时数据分析的价值,以提高资产可靠性和生产效率。


4.通过数字化手段提升利益相关方的体验。实现包括市场营销、销售、渠道、客户服务、客户和合作伙伴体验管理的数字化,发掘更优的客户洞察和增长模式。建设重点包括:


  • 客户经营数字化:利用平台电商、自有电商、建立战略客户数字化互联和打通线下营销渠道等各种模式,减少和终端用户、终端企业距离。打造全渠道客户、用户管理能力。


  • 客户体验洞察和行动力:通过主动收集客户、用户和生态合作伙伴在各个业务触点的主观体验信息,结合内部系统的运营数据。产生对客户体验的洞察,并根据见解采取行动,以改善组织绩效并达成更好的客户体验。
疫时行业浅谈 | 阳光总在风雨后-新冠肺炎疫情对于化工行业的影响


总体而言,我们认为化工行业在本次疫情中受到的冲击是短期的,参考2003年非典期间的化工行业企业的财务指标,当年第1季度至第3阶段期间的营收和利润增长没有受到负面的影响。因此,我们有理由认为本次疫情包括化工在内的生产制造行业的影响有限,短期内主要体现在由于延迟复工、人员流动限制和交通受限带来的供应链、生产经营及现金流的问题,中长期则将逐渐走上正轨。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