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陽光總在風雨後-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化工行業的影響

疫時行業淺談 | 陽光總在風雨後-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化工行業的影響


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國內多個省市地區紛紛採取延長假期及復工時間等措施來控制疫情發展,部分化工企業的正常運行也受到一定影響。根據美世(MERCER)的企業復工調研,截至到2月7日中午12時,在抽樣調查的374家化工企業中,13%的企業在2月3日恢復生產(含春節企業保持開工的企業),約58%的化工企業在2月10日後復工,復工率略高於全行業平均水平。


1.物資及人員流動的阻力


化工生產是高度依賴運輸的行業,疫情影響首先就是人員和物資的流通。可以預計,至少在今年上半年,化工行業的物資運輸形勢都不會太樂觀。這次疫情的重災區在南方地區,南方地區人口稠密、流動性也大,後期防控形勢更加嚴峻。南方化工企業的運銷阻力可能將顯著大於北方化工企業。在疫情防控的要求下,復工率上升有一個時間性的挑戰,化工企業的生產運營和管理將面臨更為複雜和繁重的任務。


根據金聯創的統計,受新冠肺炎疫情影響,春節期間原油、國外股市、大宗商品都出現大幅度的下跌,其中原油大跌7%之多,進而導致化工品價格承壓走低。節後首個交易日中,國內能化品絕大部分已跌停開盤,特別是越上游產品跌幅越大。同時,疫情對化工行業帶來了一些結構性影響,主要體現在與抗疫有關的防護、消毒等應用行業及其上游原材料方面出現了供不應求的情況。


武漢作為全球電子產業的供應鏈樞紐之一,是電子與光學儀器、半導體和光纖等電子化學產品的生產基地,預計此次疫情可能對全球電子產業的供應鏈產生消極影響,全球科技巨頭,包括手機生產商,將在中國面臨延期復工、勞動力短缺等問題,導致供應鏈管理受挫。這些對於相關的電子化學領域在短期內會造成負面的影響。

疫時行業淺談 | 陽光總在風雨後-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化工行業的影響


本次疫情中,中國化工行業企業暴露出了大而不強、抗風險能力低、勞動密集、供應鏈組織過度集中等缺陷。雖然目前中國化工企業的產量佔到全球的近40%,在全球化工100強中也已經佔據了13個席位,但一次疫情就能導致部分化工企業的生產、研發、供應鏈陷入停滯,如果沒有政策扶持,未來部分中小型化工企業可能會關停倒閉,顯而易見,從化工行業大國到化工行業強國的發展道路上,我們還需「補課」。


1.從系統架構、運維模式等方面進行 IT 架構及應用產品的優化,可靠性和可用性較高的 SaaS 應用會被企業加速接受,管理類應用軟件的全雲架構成為主流。


  • 智慧研發:通過建立系統化和智能化的研發管理體系,鼓勵創新,促進企業內外部創新協同效應,提高研發效率。通過可以定製滿足客戶不同需求的產品、服務,縮短上市週期來增加差異化競爭優勢。


  • 智能工廠:「無人工廠」 願景,通過集成傳感器、傳統生產系統和/或 ERP 利用實時數據分析的價值,以提高生產自動化比例。


  • 智能資產管理:通過集成傳感器、傳統生產系統和/或 ERP 利用實時數據分析的價值,以提高資產可靠性和生產效率。


4.通過數字化手段提升利益相關方的體驗。實現包括市場營銷、銷售、渠道、客戶服務、客戶和合作夥伴體驗管理的數字化,發掘更優的客戶洞察和增長模式。建設重點包括:


  • 客戶經營數字化:利用平臺電商、自有電商、建立戰略客戶數字化互聯和打通線下營銷渠道等各種模式,減少和終端用戶、終端企業距離。打造全渠道客戶、用戶管理能力。


  • 客戶體驗洞察和行動力:通過主動收集客戶、用戶和生態合作伙伴在各個業務觸點的主觀體驗信息,結合內部系統的運營數據。產生對客戶體驗的洞察,並根據見解採取行動,以改善組織績效並達成更好的客戶體驗。
疫時行業淺談 | 陽光總在風雨後-新冠肺炎疫情對於化工行業的影響


總體而言,我們認為化工行業在本次疫情中受到的衝擊是短期的,參考2003年非典期間的化工行業企業的財務指標,當年第1季度至第3階段期間的營收和利潤增長沒有受到負面的影響。因此,我們有理由認為本次疫情包括化工在內的生產製造行業的影響有限,短期內主要體現在由於延遲復工、人員流動限制和交通受限帶來的供應鏈、生產經營及現金流的問題,中長期則將逐漸走上正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