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古人经常经历被贬,为何感觉极少有人能像陶渊明那样,弃官归田?

她一定在梦中


首先必须声明,我无意将陶渊明和其他文人进行道德层面的高低比较。


陶渊明一生从未遭受贬官之事。他在二十岁的时候,开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一直到义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渊明41岁,最后一次出仕,为彭泽令。这中间二十多年,他多次主动辞官,要么是因为不堪吏职,要么是因为对归家旧居的怀恋,还有母亲的丁忧。在陶渊明每次辞官的期间,都有人征召他做官 ,但他都拒绝了。

分析陶渊明最后的归隐,我们可以发现好多原因。

1. 陶渊明确实热爱自然,性格上偏好闲静却。“爱闲静,念善事,抱孤念,爱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2. 魏晋时期佛老之学盛行,清谈之风遍世。道家思想的盛行使的陶渊明有隐世的念头。“少无适俗韵,性本爱丘山。”

3. 陶渊明所处的时代,难以使他实现理想。尤其是在经过了桓玄和刘裕的事情后,他彻底对东晋的政治绝望了。奸臣当道,朝政腐败,乱臣贼子层出不穷。

不过,陶渊明在归隐后,政治态度越发明确,思想上也更加成熟。不同于之前的躬耕生活,归隐后的他是有意识的了。他以往的田园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时却是劳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于一般农民的生活。期间他创作了许多反映田园生活的诗文。他成了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作“古今隐逸诗人之宗”。


而历史上那些被贬的古人,就太多了。出名的简单一列,就有王维,李白,杜甫,苏轼。

尤其是苏轼,他还是中国历史被贬时间最长,被贬路程最远的诗人。

那为什么古人经常被贬,而很少有人选择像陶渊明那样归隐呢?

这个问题的答案,必须注意魏晋这个分界线。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而儒学衰微。一直到唐朝,以韩愈为代表的儒学家又扛起了复兴儒学的大旗。此后更经过宋明理学的加深,儒学牢牢占住了中国文化的核心地位。

总的来说,在中华民族的文化心态的形成与发展当中,儒家孔子的影响远远超过了其他诸子先贤。由此,儒家的思想对于中国人的影响也是特别深远的。古代的中国文人的思想中充满了矛盾,呈现着十分复杂的动态流程,但不论惊涛骇浪如何变化,即核心仍然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精神。虽然近年来在学术界有“儒道互补”据甚至有不少学人有“外儒内佛”说法,不过认真思考起来,在这一互补结构当中,儒家思想依然在总体上是占据着核心地位。

而孔子积极入世的人生态度对中国人的影响更是深远。孔子这种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为核心的人生态度,成为儒家文化的一种重要部分。汇入到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中,对于中国古代文人的心理的塑造产生支配性的作用,中国古代文人自幼就要接受严格的传统教育,这种教育的主要内容正是以孔子为代表的儒家经典。在这种文化传统中成长起来的知识分子,很自然的无不以儒家的积极用世精神,为人生的价值取向。

所以在这积极的入世观下 ,所有孕育其中的中国人总是对国家政治十分关心,哪怕是一个普通的农民也关注政治,更不必说那些直接参与政治的官员,即使经过贬官,他们依然期望重回中央政治舞台,为天下,为自己,实现政治理想。


木落生花


你好很高兴回答你的问题,阁下这么问一看就是没有当过官。当官的快感,和权利的欲望你很难体会。再说人家只是被贬低,有没有说被杀,干嘛要弃官不干。

而且古代很多都是这样,今天我不得势,被贬了,那天说不定我就回来了,就算不回来,贬官大家都知道,降低官位,可能还要背井离乡。就说最差吧,最差也能混个县令当当。县令官职是不大,可他是一县之长,相当于今天的县委书记,公安局长,兼财政局长等职。那可是权利大的很,而且上面管的也不严。

就好比今天来说,你在一个县里当县委书记,是个正处级。你要是在省里当个局长或者副局长,是个正厅或者副厅,是比县委书记大,可省里比你大的管多了去了,很多事可不是你说咋样就咋样。县里呢,基本相当于个土皇帝。

懂了嘛!不是说被贬职好,是说就算贬职了也是个官呀。



shadow背影


首先陶渊明并不是被贬流放。而是自己不喜欢官场那一套而主动辞官去过田园隐居生活。再就是他的家境应该比较富裕有丰厚的物质基础,他的祖父做过太守,家境应该不会很差。说到底陶渊明更像是个文人,自己不喜欢官场的尔虞我诈,阿谀奉承那一套。本身自己比较孤傲,尽管在官场经历过很长时间的历练但骨子里还是那种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性格,所以最后还是彻底告别官场,过上了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田园生活。

而那些被罢官流放的人就不一样了,他们多数是迷恋官场的权利,要想获得提升难免要依附于某个利益集团。如果哪天这个集团的人倒台了很难免的也会惹祸上身,牵连到自己。历史上这样的例子很多,真正做到功成身退的人少之又少。可能他们踏上这条仕途之路的时候就已经别无选择,身不由己了!




大海里的小鱼


被贬,也是官!中华民族的人对做官是有志气的人!比如生个儿子,人家就儿子阿官。除了提倡做官之外,你看古代还有什么这样提倡和重视的?终究做官是一本万利之事。终之,做官不要说人类社会,就是动物世界,也纷纷争权夺利!最明显就是狼群!霸做头头。


李信堂


本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古人被贬官后大多数因为官场失意,怀才不遇而怨天尤人,郁郁寡欢!之所以这样是因为没有彻底放下名利和欲望,而陶渊明之所以能弃官归田是因为他放下了名利,也就放过了自己!他的兴趣由追逐名利,转变为寄情山水!活的轻松,活的洒脱!




曾雒


这个很好理解!

前提:人是要生存的!

而古时人生存无非两大路:当农民!或者读书当官!

生存之路本就不多,如何轻易放弃!

若不好理解,试着回答这么一个问题:

现代人经常被公司辞退,那为什么被辞退后不回家待着,还要继续找工作?

无他,需要生存而已!而你,也只有这一条生存之路可以选择!

就这么简单!


大象a三角法则


那不是和现在一个样吗,任何时代的官员被贬,归园田居的永远都是极少数。就像一个公司职员被开除了,那他可能跑到山里隐居吗?人总要生活的,而且大多数人是有欲望的,隐居是没办法满足自己的欲望。所以古人中像陶渊明这样甘愿种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这样生活的,少之又少。


阿肥的每日放送


古人仁孝忠君爱国视为天职,一旦当官可以光宗耀祖、养活家人,还可以通过职务权力来完成心中理想,再加上世代为帝王尽忠的思想,正常很少有人会去辞官隐退的。


富元制作


弃官归田的应该还有一部分的 只是没陶渊明的才气高 名气也不大 默默无闻的消失在历史长河中


秦一砖


陶渊明也不是想归田园 ,但是他上不了班 挣不着钱也没办法 ,只是自寻其乐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