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古人經常經歷被貶,為何感覺極少有人能像陶淵明那樣,棄官歸田?

她一定在夢中


首先必須聲明,我無意將陶淵明和其他文人進行道德層面的高低比較。


陶淵明一生從未遭受貶官之事。他在二十歲的時候,開始了他的官宦生涯,一直到義熙元年(公元405年)八月,陶淵明41歲,最後一次出仕,為彭澤令。這中間二十多年,他多次主動辭官,要麼是因為不堪吏職,要麼是因為對歸家舊居的懷戀,還有母親的丁憂。在陶淵明每次辭官的期間,都有人徵召他做官 ,但他都拒絕了。

分析陶淵明最後的歸隱,我們可以發現好多原因。

1. 陶淵明確實熱愛自然,性格上偏好閒靜卻。“愛閒靜,念善事,抱孤念,愛丘山,有猛志,不同流俗。”

2. 魏晉時期佛老之學盛行,清談之風遍世。道家思想的盛行使的陶淵明有隱世的念頭。“少無適俗韻,性本愛丘山。”

3. 陶淵明所處的時代,難以使他實現理想。尤其是在經過了桓玄和劉裕的事情後,他徹底對東晉的政治絕望了。奸臣當道,朝政腐敗,亂臣賊子層出不窮。

不過,陶淵明在歸隱後,政治態度越發明確,思想上也更加成熟。不同於之前的躬耕生活,歸隱後的他是有意識的了。他以往的田園生活似乎是中小地主,此時卻是勞力出的更多,也就是更接近於一般農民的生活。期間他創作了許多反映田園生活的詩文。他成了中國第一位田園詩人,被稱作“古今隱逸詩人之宗”。


而歷史上那些被貶的古人,就太多了。出名的簡單一列,就有王維,李白,杜甫,蘇軾。

尤其是蘇軾,他還是中國歷史被貶時間最長,被貶路程最遠的詩人。

那為什麼古人經常被貶,而很少有人選擇像陶淵明那樣歸隱呢?

這個問題的答案,必須注意魏晉這個分界線。

魏晉時期,佛道盛行(“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樓臺煙雨中。”)而儒學衰微。一直到唐朝,以韓愈為代表的儒學家又扛起了復興儒學的大旗。此後更經過宋明理學的加深,儒學牢牢佔住了中國文化的核心地位。

總的來說,在中華民族的文化心態的形成與發展當中,儒家孔子的影響遠遠超過了其他諸子先賢。由此,儒家的思想對於中國人的影響也是特別深遠的。古代的中國文人的思想中充滿了矛盾,呈現著十分複雜的動態流程,但不論驚濤駭浪如何變化,即核心仍然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精神。雖然近年來在學術界有“儒道互補”據甚至有不少學人有“外儒內佛”說法,不過認真思考起來,在這一互補結構當中,儒家思想依然在總體上是佔據著核心地位。

而孔子積極入世的人生態度對中國人的影響更是深遠。孔子這種以高度的社會責任感為核心的人生態度,成為儒家文化的一種重要部分。匯入到中華民族文化的傳統中,對於中國古代文人的心理的塑造產生支配性的作用,中國古代文人自幼就要接受嚴格的傳統教育,這種教育的主要內容正是以孔子為代表的儒家經典。在這種文化傳統中成長起來的知識分子,很自然的無不以儒家的積極用世精神,為人生的價值取向。

所以在這積極的入世觀下 ,所有孕育其中的中國人總是對國家政治十分關心,哪怕是一個普通的農民也關注政治,更不必說那些直接參與政治的官員,即使經過貶官,他們依然期望重回中央政治舞臺,為天下,為自己,實現政治理想。


木落生花


你好很高興回答你的問題,閣下這麼問一看就是沒有當過官。當官的快感,和權利的慾望你很難體會。再說人家只是被貶低,有沒有說被殺,幹嘛要棄官不幹。

而且古代很多都是這樣,今天我不得勢,被貶了,那天說不定我就回來了,就算不回來,貶官大家都知道,降低官位,可能還要背井離鄉。就說最差吧,最差也能混個縣令噹噹。縣令官職是不大,可他是一縣之長,相當於今天的縣委書記,公安局長,兼財政局長等職。那可是權利大的很,而且上面管的也不嚴。

就好比今天來說,你在一個縣裡當縣委書記,是個正處級。你要是在省裡當個局長或者副局長,是個正廳或者副廳,是比縣委書記大,可省裡比你大的管多了去了,很多事可不是你說咋樣就咋樣。縣裡呢,基本相當於個土皇帝。

懂了嘛!不是說被貶職好,是說就算貶職了也是個官呀。



shadow背影


首先陶淵明並不是被貶流放。而是自己不喜歡官場那一套而主動辭官去過田園隱居生活。再就是他的家境應該比較富裕有豐厚的物質基礎,他的祖父做過太守,家境應該不會很差。說到底陶淵明更像是個文人,自己不喜歡官場的爾虞我詐,阿諛奉承那一套。本身自己比較孤傲,儘管在官場經歷過很長時間的歷練但骨子裡還是那種自由自在我行我素的性格,所以最後還是徹底告別官場,過上了採菊東籬下,悠然見南山的田園生活。

而那些被罷官流放的人就不一樣了,他們多數是迷戀官場的權利,要想獲得提升難免要依附於某個利益集團。如果哪天這個集團的人倒臺了很難免的也會惹禍上身,牽連到自己。歷史上這樣的例子很多,真正做到功成身退的人少之又少。可能他們踏上這條仕途之路的時候就已經別無選擇,身不由己了!




大海里的小魚


被貶,也是官!中華民族的人對做官是有志氣的人!比如生個兒子,人家就兒子阿官。除了提倡做官之外,你看古代還有什麼這樣提倡和重視的?終究做官是一本萬利之事。終之,做官不要說人類社會,就是動物世界,也紛紛爭權奪利!最明顯就是狼群!霸做頭頭。


李信堂


本是天涯淪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識!古人被貶官後大多數因為官場失意,懷才不遇而怨天尤人,鬱鬱寡歡!之所以這樣是因為沒有徹底放下名利和慾望,而陶淵明之所以能棄官歸田是因為他放下了名利,也就放過了自己!他的興趣由追逐名利,轉變為寄情山水!活的輕鬆,活的灑脫!




曾雒


這個很好理解!

前提:人是要生存的!

而古時人生存無非兩大路:當農民!或者讀書當官!

生存之路本就不多,如何輕易放棄!

若不好理解,試著回答這麼一個問題:

現代人經常被公司辭退,那為什麼被辭退後不回家待著,還要繼續找工作?

無他,需要生存而已!而你,也只有這一條生存之路可以選擇!

就這麼簡單!


大象a三角法則


那不是和現在一個樣嗎,任何時代的官員被貶,歸園田居的永遠都是極少數。就像一個公司職員被開除了,那他可能跑到山裡隱居嗎?人總要生活的,而且大多數人是有慾望的,隱居是沒辦法滿足自己的慾望。所以古人中像陶淵明這樣甘願種豆南山下,草盛豆苗稀這樣生活的,少之又少。


阿肥的每日放送


古人仁孝忠君愛國視為天職,一旦當官可以光宗耀祖、養活家人,還可以通過職務權力來完成心中理想,再加上世代為帝王盡忠的思想,正常很少有人會去辭官隱退的。


富元製作


棄官歸田的應該還有一部分的 只是沒陶淵明的才氣高 名氣也不大 默默無聞的消失在歷史長河中


秦一磚


陶淵明也不是想歸田園 ,但是他上不了班 掙不著錢也沒辦法 ,只是自尋其樂而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