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文末有思維導圖,建議收藏)

兩年前,同學小露的公司擴大規模,新設立了一個新部門,想選拔一位優秀老員工擔任新部門主管。在公司工作了3年的小露,就在這批老員工名單內。

但小露對選拔一點不上心,她完全沒有擔任部門主管的慾望:

一是擔心自己把事情搞砸了,給領導留下不好的影響。好不容易積攢了3年的好形象,若是被這次競爭破壞了,她覺得不值得。

二是認為自己沒有管理經驗,還不能勝任這個主管職位,如果接受這項工作,怕自己應付不來。

三是曾因為自己的疏忽,錯失了一個大客戶訂單,導致整個部門業績從月度第二名降至倒數第一,所以她害怕類似失敗的經歷再次重演。

之後,與小露同期入職的同事擔任了新部門主管,兩年後,又被晉升為部門經理,而小露還是基層員工。

在崗位上工作多年,既沒有升職也沒有加薪,這就是小露碰到的“職場天花板”。她害怕失敗,對未知充滿恐懼,為了讓事情變得可控一些,她不去嘗試新挑戰,選擇待在自己的安全區域,來緩解內心的壓力。

但這樣做並不能解決問題,反而將晉升機會拱手讓人,讓自己置身於職場危險中——喪失職場競爭力。

因為思想的固化,讓人陷入一種停滯不前的惡性狀態,這就是“職場天花板”形成的最大原因。

本文將從以下三個方面,為大家詳細解釋“職場天花板”的含義和特徵,並介紹一套有效的解決方案,為你擺脫“職場天花板”,實現職場突圍:

1、“職場天花板”含義。

2、處於“職場天花板”的人,具有的2種特徵。

3、採取三個對策,擺脫“職場天花板”狀況。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01

“職場天花板”:思想的停滯不前,會造成行動的退步

克留切夫斯基說:

“信念的固定性不僅可能反映思維的一貫性,而且還可能反映思想的惰性。”

所謂職場上天花板,指的是由於一種無形的障礙與困難,阻礙人們在職場中上升到一定的職位。

處於“職場天花板”的人,對待工作,內心表現出一種不確定、不能掌控的無力感,不知道下一步是陷阱還是機會,所以寧可停留在那裡。

就像開篇提到的小露那樣,由於失敗經驗的影響,她對自己沒有信心,也無法承受失敗帶來的後果,所以寧可放棄晉升機會。

其實就是用一種固化的思維來看待事物:

  • 覺得自己能力不足,所以工作就會面臨失敗。
  • 因為沒有做管理層的經驗,就認為自己不能勝任管理崗位。
  • 失敗的經歷造成了心理陰影,便認為自己再也沒有成功的可能。

這種固化的思維,不僅會束縛人的行為,還會讓人對工作失去熱情,慢慢地無法適應工作變化,最終被職場邊緣化,甚至被職場淘汰。

那麼,處於“職場天花板”的人,又會表現出哪些具體特徵呢?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02

處於“職場天花板”的人,具有的2種特徵: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習得性無助

第一、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要麼成功,要麼失敗

心理學家阿瑟•帕克特說:

“對於完美主義者來說,連續統一體上只存在兩極,他們無法意識到還有一箇中間地帶。”

在現實中,人們對於完美主義的理解是,力所能及地做好所有的事情,達到自己能力範圍內的完美。

而關於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心理學家布琳·布朗的解釋是,它並不是對完美的合理追求,而是一種對錯誤規避的思維。

就是說,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的容錯力很差,任何事情只要有一點瑕疵,就全盤否定。不僅如此,他們的想法也很極端,如果不成功的話,在他們看來就是徹底失敗,沒有折中、過渡的環節。

朋友阿樂就是一個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者。

他說要開淘寶店,3個月後,我問他店鋪開得如何,他說:“別提了,我買了一個開店鋪的學習班後,才發現開網店這麼麻煩,還得裝修店鋪,自己拍攝商品,處理商品圖片。商品上架後還要花錢開直通車,否則店鋪沒有流量……一個人實在搞不過來。”

我說為什麼不能一項項慢慢完善,阿樂說:“那不行,店鋪不裝修好,商鋪圖片不好看,怎麼吸引客戶點進來下單?”

阿樂說的似乎有些道理,但仔細一想就會發現,他這種想法就是一種“要麼全有,要麼全無”的極端思想。一定要把所有的工作都準備好,才能正式開店,只要某一個環節沒有做好,那麼店鋪就沒法開起來。

阿樂這種要求零失誤、零瑕疵的完美思想,就是限制他行動的關鍵障礙,也是導致他開店失敗的主要原因。

說實話這種思想對於職場人很不利的,工作上難免會遇到各種各樣超出自己能力範圍外的突發事件,總是等到所有環節都準備好了才去做,這樣會失去很多發展機會的。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第二、習得性無助:被曾經失敗的經歷影響,害怕重蹈覆轍而裹足不前

人們常說:“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這樣的事情在工作上經常發生,就像開篇提到的小露,由於害怕失敗帶來的後果,認為自己無法克服,所以總是選擇逃避。

心理學上將這種現象稱為習得性無助。

習得性無助,就是一個人經歷了失敗和挫折後,面對問題習慣性地產生無能為力的心理狀態和消極行為。

心理學家塞利曾對此做過一個實驗:

他將一隻狗關在鐵籠裡,當蜂音器一響,就對狗施加電擊,狗在籠子裡無法逃避,瘋狂哀叫和狂奔。

多次試驗後,主要蜂音器一響,狗就趴在地上驚恐哀叫,但不狂奔。後來他將籠門打開,狗不但不逃走,在蜂音器還未響前就倒地哀叫。狗本可以逃脫的,卻絕望地等待痛苦。

狗狗之所以會這樣,就是由於長期的電擊,導致它心態發生變化,認為自己無論如何努力都無法逃脫。

職場上那些遭遇多次失敗的人,就是這種習得性無助的心態。因為每失敗一次,就會強化他們對失敗的恐懼心理,他們害怕再次承受失敗帶來的痛苦和代價,所以寧可不去嘗試自己新挑戰或者自己不熟悉的事物,以此換來身心的安全感。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習得性無助

03

擺脫“職場天花板”的三個對策

第一:允許犯錯,運用“魯莽定律”突破零跨越,找到捅破天花板的“竹竿”

脫不花說:

“人生總有很多左右為難的事,如果你在做與不做之間糾結,那麼,不要反覆推演,立即去做。莽撞的人反而更容易贏。”

很多人在做決定時猶豫不決,為了避免出錯和失敗,總想把計劃做到周密,這樣反而會因為過度糾結,形成行動的拖延。

並不是每一件事情在周密計劃後,都能順利完成,很多事情之所以能取得成功,是在無數次試錯後得以實現的。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脫不花和羅振宇

要想將事情辦好,首先就要克服做事畏首畏尾的狀態,運用“魯莽定律”突破行動上的零跨越,讓自己一步步獲得成長。

魯莽定律,是由羅輯思維的CEO脫不花提出,指的是事情先做起來,你就成功了一半。

可從“嘗試-反饋-修正和推進”三個步驟來達成:

(1)嘗試

試著去做一些有挑戰的事情,允許自己犯錯,不要太糾結猶豫,先行動起來。

(2)反饋

從事情的進展中,收集反饋信息:進展速度如何、受到怎樣的阻礙等等。

(3)修正和推進

對過程的反饋,進行相應的調整,找到解決辦法進一步推進事情的完成。

下面以“杜拉拉裝修辦公室”的例子,來解釋這一方法:

杜拉拉剛入職不久,公司準備重新裝修辦公室。由於人手不足、預算太低,沒人願意接下裝修這個爛攤子,卻被杜拉拉接了下來了。(

嘗試

在搬辦公室時,大多部門都積極配合,唯獨銷售部的人員不願動手打包自己的東西。 (反饋

後來,經過杜拉拉的溝通和協調,解決了銷售部的衝突,最後順利完成整個公司的裝修任務。(修正和推進

面對不太熟悉的事情,可以像杜拉拉這樣先嚐試著做,在過程中不斷加以完善。

與其在思想上做到周密計劃,不如在行動上突破零跨越,畢竟事情的成功是靠做出來的,而不是靠想出來的。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第二:學習陌生領域的技能,從“舒適區”向“學習區”跨躍,掌握捅破天花板的“力道”

在學習不熟悉領域的知識時,很多人會定下各種大目標,雖然前期學得很認真,但沒過多久就放棄了。

之所以難以堅持,是因為很多人直接從一個舒適的區域,跳到一個讓自己倍感壓力的恐慌區域。

在這個區域中,人會感覺不安全、不舒服,所以想要逃離和放棄。

這就是心理學上提到的——認知世界的“三圈理論”,它分為三個區域,即舒適區、學習區、恐慌區。

  • 舒適區:該區域的事情,是我們最熟悉,做起來得心應手,繼續做下去,會越來越熟練,但是進步緩慢,不會有突破。
  • 學習區:該區域涉及的領域,新穎且能鍛鍊人,我們很少涉足,但只要努力一下就可以學會,不會太難。
  • 恐慌區:此區域的事情,會讓人感到恐懼、不堪重負,在短時間難以快速學會。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認知世界的“三圈理論”

想要真正成長,固然不能待在舒適區不斷重複,也不能直接從舒適區跳躍到恐慌區,而是應該進入學習區,學習過去甚少涉足的領域。

如何快速進入學習區,培養新的技能呢?有以下3個步驟:

(1)確立標杆

面對一個新領域時,首先要思考應該儲備哪些內容,可以選定一個學習的對象(人或物),研究這個對象是如何做到的。比如想學習寫作,可以選擇寫作大咖粥左羅,作為學習的對象。

(2)模仿借鑑

對照學習對象,模仿其步驟和方法,逐步完成整個學習過程。比如粥左羅寫了一本關於如何寫作的書《學會寫作》,我們可通過研究書裡的方法來一遍遍練習。

(3)複製創新

當步驟和方法都學會後,根據所學知識進行輸出,自己操作一遍,然後對比學習對象的作品,找出差異化並修改。如此反覆,當自己完全掌握後,便可以嘗試不同的方法來突破創新。比如學會了粥左羅的寫作技巧後,可以在內容中融入自己的風格,打造個人IP。

下面再來說一個富蘭克林的例子,富蘭克林是美國18世紀開國三傑之一,雖然他只上過兩年學,卻成了著名的作家。

當時他為了提高自己的寫作能力,他買了一本雜誌《觀察家》(確立標杆),反覆研讀和推敲裡面的幾篇文章,然後他不看雜誌自己寫(模仿借鑑),寫完後再跟原文對比,修正存在的差距。這樣不斷訓練後,他的寫作水平有了很大的提高,也正因為這些積累,為他成為作家打下了堅實的基礎(複製創新)。

一個人想要有所突破,離不開學習,就像富蘭克林這樣,雖然只上過2年學,但是通過學習,來不斷地拓寬了自己的能力邊界。

保持開放性的心態,去學習陌生領域的技能,這樣就能獲得更多實現個人成長的可能性。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第三:利用“正反饋迴路”,加強正向的自我暗示,激勵行動的持續性,不因捅破天花板造成“內傷”

要想讓學習行動持續進行下去,只靠意志力是不現實的,即便剛開始在意志力的驅動下能堅持一段時間,但時間一長,就容易出現懈怠、動力不足的狀況。

在這種情況下,反饋和獎勵的作用就尤為重要了,這裡建議大家運用“正反饋迴路”方法,來強化行動持續進行。

正反饋迴路是系統動力學的概念,指的是具有自我強化的作用,能增強輸出的活動。它的作用是讓整個系統處於良性循環。

在職場上,公司利用“正反饋迴路”來獎勵員工的形式特別常見,比如工作表現優秀,對公司做出了重大貢獻的員工,公司會給予其升職加薪的獎賞。員工在獲得獎賞後,工作的狀態得到強化,做起事情來也會越來越有動力。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正反饋迴路

歸根到底,正反饋迴路就是用“獎賞”的方式來暗示人們,做這件事情能帶來直接的好處,只要一直做,好處就會出現,好處的出現又會反過來促使人們持續去做。

接下來,分享“正反饋迴路”的具體方法給大家:

(1)獎賞要合理

根據行動的難易程度來制定獎賞,也就是合理地獎賞,不能說今天加了1小時班做方案,就給自己獎勵一次國內旅遊,這種獎賞就過頭了。

而應該根據任務的完成情況,以及自己能承受的獎賞範圍內,給予獎賞。

比如《精英律師》的何塞給予自己的獎賞就很合理:當他被晉升為高級合夥人時,他給自己買了一塊手錶作為獎勵。

首先他實現了成為高級合夥人這個目標,意味著任務已完成。另外,手錶的費用在他的經濟狀況能承受範圍內,所以此獎賞是合理的。

(2)分階段獎賞

大多數工作都需要一定時間來完成,也就是需要我們長期“作戰”,如果在整個任務完成後才給予獎賞,時間線太長,即便有正向反饋,它對行為的影響作業也不會很大。

所以,可以分階段來設置獎賞,根據時間和任務完成情況來獎賞。

比如學習PPT技能,短期的學習不能很明顯地體現進度的效果,那麼可以設定半個月為時間週期,獎勵自己看一場電影。

再比如當月簽下了1個銷售單(即根據任務完成情況),獎勵自己在城市周邊旅行一次。

每個人的目標和任務不同,經濟能力也不同,因此可根據個人情況,來設置符合自身情況的獎勵機制。

遭遇“職場天花板”怎麼辦?三個策略克服思想侷限,突破職場瓶頸

職場天花板

04

結語

約翰·菲斯特說:

“只有行動,才能決定價值。”

在高壓、快節奏的職場裡,人若總想萬事俱備後,才去接受新的工作挑戰,這樣很有可能會將晉升機會拱手讓人,自己得不到發展,從而陷入“職場天花板”境況。

想要捅破“職場天花板”,我們應該思想上做出改變,努力克服“適應不良型完美主義”和“習得性無助”的狀態,再通過以下三個方法,提升個人價值,擺脫職場瓶頸:

第一:允許犯錯,運用“魯莽定律”突破零跨越,找到捅破天花板的“竹竿”

第二:學習陌生領域的技能,從“舒適區”向“學習區”跨躍,掌握捅破天花板的“力道”

第三:利用“正反饋迴路”,加強正向的自我暗示,激勵行動的持續性,不因捅破天花板造成“內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