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8 “抗非”英雄团队主动请战,广东“白衣铁军”湖北战疫 粤汉两地千里会诊“隔空把脉”重症患者

在湖北抗击疫情战场,“广东军团”纵横驰骋,一次次彰显“广东力量”。中国工程院院士钟南山是广东最美“逆行者”的代表人物,如他所言:武汉好了,湖北才能好,全国才能好。

在湖北武汉、荆州、宜昌的隔离病房、检验实验室中,广东医护人员日夜奋战在战疫一线,他们的防护服上写着大大的“广东”。他们和来自全国各地的医疗队一样,星夜驰援、绝无二话。

从除夕夜第一批援鄂医疗队开始,一批批广东医护人员义无反顾,北上驰援,将抗击非典的宝贵经验倾囊相授。截至2月27日,广东已累计向湖北派出24批共2461名医疗队员。

“抗非”英雄团队出征武汉

1月23日,一封布满24个红指印的集体请战书点燃广州。17年前抗击非典的24名“小汤山老将士”,在原南方医院小汤山医疗队队长郭亚兵带领下,向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党委请战,愿奔赴救治一线。

短短一天内,从年轻的“90后”,到“40后”退休老专家、老干部,请战书如雪片般飞向医院党委,共计千余人请缨战“疫”。

1月24日,刚接到国家关于组派医疗队支援湖北疫情防控的函,广东首批133人驰援湖北的“白衣铁军”1小时内集齐,他们均来自广州的9家高水平重点建设医院。

大年初一凌晨1时左右,首批“白衣铁军”医疗团队乘坐包机平安降落在武汉天河机场。广州、广东与武汉、湖北携手抗击新冠肺炎疫情的新篇章就此开启。广东医疗队迅速投入战斗,从汉口医院医护人员手中接过病区,让透支的医护人员得以踹口气。

2月8日,元宵佳节。医疗队送出了最令人震撼的节日礼物——病区1天30名患者集体出院。

“没有你们的付出,就没有我们的新生。”60岁的刘阿姨出院时连声道谢。她坦言,本以为生命将就此结束,一度消极低沉,没想到还能健康走出来。

粤汉两地千里会诊破解难题

“病人的病程进展到了什么阶段?”“从舌象上看目前是什么病症?”“用生麻黄还是炙麻黄?”2月10日,在湖北省中西医结合医院急诊四楼,广东医疗队第二批援汉国家中医医疗队专家与千里之外的广东省中医专家团队开展远程会诊,共同研究3个喘息加重的重症疑难病例,商讨诊疗方案。

此次会诊持续了近3个小时,专家们结合多年临床诊疗经验,围绕病人病因、病机、病位以及治疗展开讨论,对每个疑难病案反复研讨,谨慎判断。这已是广东国家中医医疗队抵汉后开展的第6次远程会诊。

“谢谢你们给我们开阔了思路。”会诊结束,镇守武汉战疫一线的广东省中医院副院长张忠德感谢会诊专家团队的鼎力支持。

17年前,张忠德就冲锋在抗击非典第一线,在救治重症患者时不幸感染,在生死线上走过一回。这次,已56岁的他又来到火线,担任第二批援汉国家中医医疗队队长。他除夕就已抵达武汉,经过长时间高强度工作,张忠德已瘦到“脱形”。有人将他战“疫”前后对比图发在网上,感动全国网友。

广东医疗队里,像他这样的医学精英不在少数。中华医学会重症医学分会主委、中山一院ICU主任管向东教授,广东省防控新冠肺炎临床专家组副组长、南方医科大学感染内科主任侯金林教授,国际矫形外科与创伤学会骨显微外科委员会主席、中山一院朱庆棠教授等多个学科的著名专家,纷纷来到一线,组成了“广东兵团”前线指挥战疫的“最强大脑”。

精兵强将补齐洪湖核酸检测短板

核酸检测被视为诊断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金标准”。没有核酸检测能力,就无法排查疑似病例,无法分流患者和办理出院。在荆州疫情形势最严峻的是洪湖,不仅重症、危重症患者较多,且不具备核酸检测能力。此前,洪湖样本都要送到荆州市疾控中心进行核酸检测,这一来一回至少耗费5个小时。

2月9日,广东对口支援湖北荆州开展新冠肺炎医疗救治工作。2月13日,广东医疗队在24小时内就近从武汉调配设备、派驻精兵强将,建立标准化的核酸检测流程,迅速填补了洪湖战“疫”的空白。

广东省支援湖北荆州医疗队总指挥黄飞说,将新冠肺炎核酸检测资格下放到县一级的洪湖市人民医院,再推广至所有市县,此举大大提高县一级医院的诊疗效率。

截至2月21日,在广东医疗队帮助下,洪湖市人民医院实验室累计完成新冠病毒核酸检测1943份,洪湖的核酸检测存量逐步“清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