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鬆桃:農民“點菜”專家“配菜”“田間課堂”傳科技促增收

松桃:農民“點菜”專家“配菜”“田間課堂”傳科技促增收

“獼猴桃疏果重點疏除樹冠內膛更新區更新枝上的幼果,這部分結果枝雖然樹勢健壯,但這些枝條重點承擔下一年結果母枝培養功能,而且開花較遲,著生果實較小,果實商品性較差,提倡提早疏除。”日前,筆者在松桃自治縣普覺鎮綠心獼猴桃基地道塘村見到,農技術人員現場指導果農給獼猴桃疏花,農技人員邊手把手現場示範,邊用通俗易懂的語言講解著獼猴桃疏花技術要領,在場的果農們不停的點頭稱是。

松桃:农民“点菜”专家“配菜”“田间课堂”传科技促增收

近年來,該縣圍繞調整農業產業結構,打贏精準脫貧攻堅戰役,提高農民的種、養技術水平,增加農產品科技含量,促進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積極創新服務方式,打破培訓常規,延伸培訓觸角,以農牧科技局牽頭,積極組織各鄉鎮農技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開辦“田頭學校”,“現場直播”理論聯繫實際,變“農民適應技術”為“技術適應農民”,變“專家講什麼,農民聽什麼”的“灌輸式”培訓為“農民“點題”。群眾“點菜”,想學啥就講啥。棉花山村老屋基組的群眾點題要學茶葉種植、管理技術、園埂腳村的群眾希望能講點獼猴桃種植、管理、疏花、疏果等方面內容、道塘村的群眾想聽聽發展農旅生態一體旅遊的一些思路。

“群眾按需點菜,農技人員照單配菜。”據瞭解,該縣農牧科技局採取“菜單式”服務方式,先向各鄉鎮500多個村下發“菜單”徵詢群眾培訓需求,農技人員根據各村需求及季節和行業特點,及時安排對口“農技人員”提供所需服務。目前,該縣各鄉鎮“田頭學校”設置了產業發展、種植養殖技術、茶葉、獼猴、山羊、病蟲害等板塊,把群眾點的“菜單”放進相應板塊中,採取田間為課堂、土地為教材等方式開展教學。

松桃:农民“点菜”专家“配菜”“田间课堂”传科技促增收

農技人員“配菜”的“菜單式”培訓,農技“下廚”,群眾缺啥就備啥。該縣普覺鎮棉花山老屋基村民組的劉忠平是種茶致富能手,多年來他憑著自己勤勞的雙手,不斷總結經驗,摸索出一套科學種茶方法,去年580畝茶園毛收入達200多萬元,採春茶期間,就付了春茶勞務費80-90萬元,成為種茶大戶。

今年2月,該鎮棉花山村把劉忠平聘為農民“講師”後,劉忠平總是毫不保留地將茶葉種植、管理技術傳授給大家。劉忠平說,如果能帶動鄉鄰共同致富,自己會更加快樂和自豪。

為確保“田頭學校”真正使農民受益,該縣各鄉鎮除了邀請縣、鎮農林、畜牧、科技方面專家到田間地頭上課外,還把村裡的“土專家”、“田秀才”等“致富能人”組織起來講課,送課進村入戶。

“農村振興發展靠農民,農民發展農民幫。”該縣普覺鎮道塘村支書記曾憲禮介紹,普覺鎮綠心獼猴桃基地涉及岑塘、道塘、園埂腳等村的農民們文化素質還是偏低,思想不解放,視野不開闊,缺乏種植技術。針對這種情況對症下藥,下一步我們把村裡“鄉土能人”組織起來講課,用身邊人講身邊事,這樣群眾更容易接受。

松桃:农民“点菜”专家“配菜”“田间课堂”传科技促增收

農技專家通過“田頭學校”實行面對面地講、手把手地教,用通俗的方言釋疑新技術,做到“現場講解答釋疑、現場示範、現場傳技”,確保農民一看就明白,一學就會。幫助農戶解決種植、養殖技術難題。由於操作性強,實踐性高,又能很好地互動,群眾接受起來快且效果更好,受到農民普遍歡迎。

據悉,這種“田頭學校”是該縣創新培訓新型職業農民模式。目前,“田頭學校”已在全縣28個鄉鎮推廣,授課地點除了田間地頭,還設在養殖、種植現場及庭院內。近年來,該縣還將培訓工作與產業結構調整緊密結合起來,針對當地種植、養殖等特色產業不同的技術需求,對農民進行了輪流培訓。

據統計,截至目前,該縣已舉辦各類“田頭學校”20多期,累計培訓農民10000餘人次,解決群眾提出的疑問2000多個,不少農民通過“田頭學校”掌握了多門種養技術,從生產上扶技,經營上扶智,發展上扶業,致富上扶能,最大限度地服務於脫貧攻堅,90%的貧困戶憑藉所學技術走上科技致富之路。此舉深受廣大群眾的歡迎與稱讚。(石喬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