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法家认为人性本恶。谁的说法更有道理?

岭南人士叶生


人性的存在和发展有四种(层)状态:人性本分一人性本恶一人性本善一人性本美。

从理论上,人按照本能而求生,无所谓道德上善恶之分。因此,产生老子的性本然说和庄子的性本真说。

但在现实社会中,人因争夺资源而表现性本恶,又因争夺造成两败俱伤而改变为性本善。因此,形成孔子性相近说、韩非子的性本恶说、孟子的性本善说和董子的性未善说。

最终,人类追求善由自发变成自觉,由约定、习惯进到本份,由朴素升为完美,从而结成和谐相处的命运共同体。

​所以,人性本善和人性本恶各执一词,没有看到人类的本能和进化两面。只有在认识人类天然本性基础和前提下,辩别和管控人类现实本性蜕变的双重可能性,推进人类把抑恶止恶弃恶与导善本善扬善有机融合起来,向更高的本我真我自我超我境界磨烁和升华。


漫话神州


儒家认为人性本善。《三字经》中讲得好:“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与专。”

孟子认为人有善的根,分别为仁、义、礼、智的恻隐之心、恭敬之心、羞恶之心、是非之心“四善端”,“四善端”与身俱来,皆为性本善的表现。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法家代表人物荀子对孟子的“性善论”给予批判:“孟子曰:‘人之学者,其性善。’曰:其不然!是不及知人之性,而不察乎人之性伪之分者也。凡性者,天之就也,不可学,不可事,而在人者谓之性;可学而能,可事而成在之人者,谓之伪;是性伪之分也。”

儒家法家关于人性论述皆有道理。人性先天性善,受社会环境影响,人性后天性恶。人性好比一张白纸,近赤者赤,近墨者黑。

综上所述,儒家认为人性本善的说法更切合实际,显得更有道理。


英子1164


人性的善与恶无从考证,因为跟遗传有关!有句古话说得好,龙生龙凤生凤,老鼠的儿子会打洞!我记得看过一个视频有种鸟会把鸟蛋生在其他鸟窝里面,而这种鸟一破壳眼睛都还没有睁开就会把其他鸟蛋用身体挤出鸟窝摔破!这就说明坏人跟好人是遗传的


JIA佳哥


关于人性本善,性本恶的问题。本人在此插序几句:

人,先有父母,还是先有儿孙?鸡浮蛋还是蛋浮鸡?没有情感,没有一脉宗亲,没有教养,没有道德,什么也不是。难道还要重新回到原始社会,封建与半封建社会不成。

善与恶,历史以来都是有区别的,不是自封,也不是天生的,是矛与盾的碰撞,也是正义与邪念的碰撞,而慈生的善与恶。人无思想,哪有意识。人无道德,哪有公平正义。

人之固存于世,性本善性本恶也有两种区分法。一是勤奋俭朴,建功立业,除恶扶贫,诚信互助之人,是有崇高理想道德中人。这是有史以来并通过检验和公认的,大多数人。二是好吃懒做,居功自傲,贪污行贿,恶贯满盈,目中无人,大鱼吃小鱼,小鱼吃虾仔等等恶习之人。历朝历代的这类恶人,总称为性恶。性善,大白于天下,性恶,阴险自灭。这就是两种“性“的本质和结果的区别。

善与伪善也是有区别的。没有善,哪有伪善。没有德,哪有假德伪德。善与恶,历来都是通过历史和现实中的人生观,思想观和道德观来检验,区分的。无论是儒学,法学等等,都是从这一逻辑性而总结出来的。

人,无论性善性恶,虽然说心有并存,但在实际的古往今来的历史场合中,善为大,恶为小。史证:善,终于战胜了恶。所以,不能把恶性中人的劣迹,强加于善性人的头上。这是不公平,也是不地道的行径。


郁香墨


人只初性本善是对的,不论儒家的还是法家的都是为了封建社会的一种说教,但到了现代社会,拿到科学的角度来讲,应当是人之初性本善,因为细细想来,人是和动物不一样的,动物象狼它是吃肉的,当狼吃羊的时候,不论羊怎么说教,狼还是要希死羊把它吃掉。但人就不一样了,当最恶毒的人要杀人时,只要你苦苦诉说也许他就会放过你,这就是人有思想,有思想就和动物不一样,就有善的一面,所以说人之初和人之后只要是人应当说人是善的,有很多人看到小动物受伤了都有救它的心理。


用户94824430529


人性善恶,从古至今,都是人们争论的一个话题,其实孔子没有提出性善恶之分,他认为人性是相近的,孟子认为人性本善,为儒家理论进行了预设,既然人性是善的,那就可以通过教化去引导人们向善。

法家认为人性本恶,人有好恶,饥而求食,劳而求逸,死而求生,所以必须用残酷的法制来约束人们。韩非子把法比作是火,因为火厉害,所以人们都不敢靠近。

荀子受法家影响,认为人性向恶,人性有恶的倾向,他在继承儒家思想的基础上,提出了隆礼重法的理论。

西方国家也普遍认为人性是恶的,要实行法治。现在我们国家继承了传统的思想,实行以德治国和以法治国相结合。可以关注、互粉交流。





鲤波说史


人性本来就是善的,儒家说的正确。人性虽然善良,但是如遇侵犯人权时可以随缘对之,敌人来了有猎枪,朋友来了有美餐。


开心果165931305


谢谢提问。两家说的都有道理。在此,切忌混淆了概念。儒家认为性本善,是说,人刚生下来,本性是善良的。而标题中的,法家认为性本恶,是说,人本性是恶的。并不是说,生下来就是恶的。故,两家学派的治国思想是不一样的。儒家主张,道德感化,以德仁治国。法家主张,富国强兵,依法治国。这也与新时代,党中央的决策,相吻合。所以说,两家的说法都有道理。愚见,笑纳。


笑诽


任何说法都有背景,也就是缘起,也都有维度。

儒家思想与法家思想就人性本善与恶观点是完全的相反,两种对立的学说直接带来的治国之略就是仁治与法治的区别。

谁的说法更有道理,人民的眼光是雪亮的,看那种说法更具有生命力,更适合于广大人民群众就知道了。

善能化一切善,而恶只有更恶,也不能阻止善。所以,仁政最得民心,天下不是王者一人的,只是王暂时管理罢了。得天下者是民心所向,民为水,王为舟,顺民心者水载舟,逆民心者水覆舟。

在中国这个国度,礼仪之邦,中庸之道,还是儒家思想更具有生命力。

而法家思想也有优点,特殊时期对中国的历史也起了推动作用。当时局混乱时,确实需要更强有力的中央集权来止争息斗,这时就需要法家思想。当国家已经统一了,战争后的劳民伤财与百废待兴,确实需要儒家的仁政来治理。

所以,那种思想更有道理,只能说在什么情况下,什么历史时期,长久看还是眼前看。

但是,如果当年秦始皇能够把法家与儒家柔和起来,说不定秦朝还能多统治个两百年。


茶入真知


人本无善恶之分,后天使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