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疫情下的腫瘤患者,受新冠病毒感染風險更高

新冠肺炎疫情還在繼續蔓延,目前已確診病例七萬多例。在疫情籠罩下恐慌而又緊張的人們中,還有一個被忽視的特殊群體正在直麵人生的“生死抉擇”,那就是

腫瘤病人。對於他們來說,疫情是人命關天,癌症同樣也是人命關天。


那麼,疫情下的腫瘤患者到底是何現狀?病情嚴重程度究竟如何?他們又該如何自救?國際醫學期刊《柳葉刀》關注了這個特殊群體,對感染新冠病毒的癌症患者進行了詳細分析。


疫情下的腫瘤患者,受新冠病毒感染風險更高

《柳葉刀》:SARS-CoV-2感染的癌症患者全國性分析


癌症患者群體,可能有更高的新冠病毒感染風險,其重症率更高,惡化速度更快!


575家醫院,1090例感染患者的癌症數據分析


此項分析是目前疫情下首個腫瘤患者臨床數據彙總分析,研究組代表國家呼吸系統疾病臨床研究中心,與國家衛健委合作,在全國範圍內監測新冠肺炎病例。


截止於2020年1月31日,研究組收集並分析了31個省(自治區、直轄市)中575家醫院的2007例病例。排除417例缺乏既往病史記錄的病例後,最終在納入1590例感染病例中18例為癌症病史病人。


研究數據結果顯示,18例癌症病史中,癌症患者的比例為1.3%(95%CI,0.6%-1.7%),似乎高於中國的總體癌症發病率(0.29%,根據2015年中國癌症流行病學調查)。且肺癌為最常見類型(28%,5/18)。


與非癌症患者相比,癌症患者的重症風險更高!發生嚴重事件(入住ICU、有創通氣或死亡)比例更高,這也與臨床醫生評估結果一致。這部分患者年齡普遍更大、吸菸史比例更高,更容易出現呼吸困難,基線CT症狀更嚴重等。


此外,研究人員還發現,過去一個月接受化療/手術的患者比未接受治療的患者有更高的重症風險(75% vs. 43%)。在排除年齡、吸菸史和其他共病等危險因素後,癌症史被認為是發生嚴重事件的最高危險因素!而年齡,是嚴重事件的唯一危險因素。


疫情下的腫瘤患者,受新冠病毒感染風險更高

非癌症患者、癌症倖存者和當前癌症患者的嚴重事件比例


研究者還發現,這些癌症患者惡化速度更快!(中位至嚴重事件的時間為13天 vs 43天)。


疫情下的腫瘤患者,受新冠病毒感染風險更高

△ 發生嚴重事件的風險對比:癌症患者惡化更快


免疫力低下給艱難生存的癌症患者致命一擊


從研究數據中不難看出,疫情下的癌症患者面臨著艱難處境,他們比正常人更易受到感染,這是由於惡性腫瘤和抗癌治療(放化療或手術)使他們全身處於免疫抑制狀態,自身免疫力低下,一旦患病,預後將會更差。


且新型冠狀病毒目前尚未有明確有效的藥物治療,被隔離收治的癌症患者,大多采取對症支持治療與經驗性的抗病毒藥物治療。


這種情況下,癌症患者自身免疫情況就成了對抗病毒的唯一支撐,然而,如此脆弱不堪的免疫力又怎能對抗得起來勢洶洶的病毒呢?病情危重,甚至死亡率大幅提升,是這一人群不願直視的現實。


更值得關注的是,一些進展期癌症患者,本可以定期去醫院接受常規治療維持生存期,但疫情的爆發,全國各地醫療資源緊缺,門診暫停、治療延期、手術推遲……癌症患者面臨的處境似乎只剩下焦慮和不安。


疫情下的他們該如何自救:


他們才是新冠疫情下亟需關注的特殊人群,哪怕有一個地方出錯,對他們來說都是直接關乎生命。


為此,《柳葉刀》也提出了幾點基本建議,希望能夠幫助到疫情下的這些特殊群體。

首先,對於處於穩定期的癌症應考慮疫情地區推遲化療或擇期手術;


其次,癌症患者或癌症倖存者都應該加強個人保護措施;


最後,對感染新冠肺炎的癌症患者,尤其是老年或有其他合併症的患者,應加強監測或治療,給予優先處理。

希望相關管理部門能夠實實在在考慮到癌症患者們所面臨的問題,在疫情控制之餘,給患者們帶來更多治療保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