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7 你每天早晨看到的疫情通報,背後是他們的24小時

每天早上,幾乎每一個襄陽人都在關心當天的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的疫情通報。昨天新增確診、新增疑似、新增死亡、新增出院等指標牽動著每個人心絃,簡單的數據背後蘊含著沉重而複雜的工作,更多的是無數抗“疫”工作者的辛勤付出。今天,一起來了解一下疫情通報背後的故事。


8:00市疾病預防控制中心的楊剛和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的張聖早早來到各自的工作崗位,他們的主要工作就是協調各醫療機構和縣(市)區的樣本接收和檢測工作。由於最近市防控指揮部下達了多項核酸檢測“限期清零”的重要任務,各地送來的樣本數量出現激增現象。既要保證樣本的及時檢測,又要保證檢測質量,他們需要對每一批送來的樣本進行細緻的信息核對登記,然後準確反饋給實驗室,以便做好檢測安排。


8:30第一批病例樣本準時送到,意味著全天緊張而有序的工作正式開始。


你每天早晨看到的疫情通報,背後是他們的24小時

楊剛正在進行檢測樣本的核對工作


9:00市公共檢驗檢測中心的94年小姑娘徐露和福建、遼寧的援助醫療專家已經換上了密閉的醫學防護服,等待他們的是剛送來的第一批樣本。徐露已經連續工作了23天,經過他們團隊檢測的樣本已超過3000份。從傳遞窗接過樣本後,她和隊友們熟練地開展前處理工作。“樣本編號——核酸提取——配製體系——擴增檢測”,簡單的流程在密閉的醫學防護服的包裹下顯得是那麼艱難,通常一個流程走下來需要6個小時。為了節省防護服,他們儘量少吃飯、少喝水,保證一套防護服檢測一批樣本。


你每天早晨看到的疫情通報,背後是他們的24小時

新型冠狀病毒的核酸檢測要求在P2等級以上的實驗室進行


13:00市疾控中心的龔文勝帶領五個小分隊已經分別到達各醫療機構,他們的任務是對當天的核酸檢測陽性和疑似病例及時開展流行病學調查。流行病學調查是一項細緻而複雜的工作,需要詳細瞭解病例的發病前的活動軌跡和接觸過的每一名對象,目的是精準地找到每一名密切接觸者,並及時隔離醫學檢查,是阻斷傳染源的重要一環。遇到病人不太配合的時候,流調隊員需要反覆耐心進行詢問,力求密接人員的全覆蓋。


15:00第一批樣本檢測結束,徐露長舒一口氣,輕輕卸下防護裝備,不知不覺頭髮已經全部汗溼,年輕的臉上由於長時間佩戴護目鏡和N95口罩已經出現深深的勒痕。與此同時,市疾控中心、市中心醫院、棗陽一醫院等9家檢測機構均在進行同樣複雜而精準的工作。由於樣本量激增,各個檢測機構每天至少開展兩個批次的檢測,這一過程將要持續到晚上24:00左右。


你每天早晨看到的疫情通報,背後是他們的24小時

龔文勝及其同事在醫院病區開展流行病學調查


18:00這是借調到防控指揮部的範雯婧最忙的時候,各個檢測機構的檢測結果在出來後要第一時間反饋到她那裡,由她進行分類彙總,一檢多少批?陽性多少批?陰性多少批?結果可疑多少批?同樣的二檢排除、出院排查、發熱門診篩查、確診密接篩查、疑似密接篩查均要及時填表後反饋給市防控指揮部和市疾控中心。在收集數據的同時,她還要及時回覆檢測機構的各種疑問。這項工作容不得半點失誤,需要一遍又一遍核對相關信息,長時間地接打電話,她右耳最近出現耳鳴的現象,就把手機調成了免提繼續接聽。由於各檢測機構報送數據的時間不一致,這個精細的統計工作一直要持續到夜裡24:00以後,只有最後一個樣本信息反饋到她這裡後,當天的工作才算結束。


你每天早晨看到的疫情通報,背後是他們的24小時

範雯婧加班加點整理當天的核酸檢測數據


20:00接到範雯婧反饋的核酸檢測信息後,已經工作將近12小時的市疾控中心方雲波和同事們正在進行疫情網的訂正工作。確診病例、疑似病例、治癒病例、死亡病例,都需要他來嚴格把關審核,稍有疑問就要及時跟相關醫療機構和縣(市)區溝通。方雲波的判斷務必要科學精準,尤其是每訂正一例確診病例,就意味著醫院馬上要採取特定的治療方式,其所有密切接觸者要立即隔離醫學觀察,所居住的小區要開展終末消毒和全封閉管理。由於市防控指揮部要求新增病例要在24小時內完成核酸檢測和疫情網訂正工作,他們必須要跟時間賽跑,在每天24:00之前完成全部確診病例的訂正。


你每天早晨看到的疫情通報,背後是他們的24小時

方雲波正在進行確診病例網絡訂正


24:00市疾控中心的胡興周開始對前一日的每一條疫情信息進行審核,病例分類、刪除重複報卡病例、疑似病例排除等工作看似簡單,卻是對每一名病患的高度負責。他們是24小時值守,而每天到這個時間都是最為緊張的。等整理完所有數據以後,胡興周帶領同事們按照時間分佈、地點和人群分佈的要求,開展初步的疫情分析工作,並將分析的結果報告給市衛健委應急辦。


你每天早晨看到的疫情通報,背後是他們的24小時

胡興周對每一條疫情信息進行嚴格審核


凌晨1:30應急辦的賈希亮在本次疫情開始前上任不久,作為2012年人才引進的碩士研究生,這次疫情對他是一場“大考”。他的工作就是對當日的疫情進行全方面的彙總和報送,經過他的統計、彙總和審核以後,按照上級部門的要求起草我市的疫情通報信息,經過各層領導審核以後最終報告給省防控指揮部。每次等他和同事們帶著睡眼離開辦公室,已經是凌晨4:00。


你每天早晨看到的疫情通報,背後是他們的24小時

賈希亮正在統計疫情報表

凌晨2:00戴著厚厚眼鏡的江光煚正一眼不眨地盯著電腦屏幕,他是同濟醫學院預防醫學專業的科班生,疫情開始以後他就以辦公室為家,連續奮戰了將近一個月。他接到的任務是對疫情走勢進行科學的分析研判,“時間迴歸法”、“五色法”風險分析等疫情研判是我市總結的寶貴經驗,在他的熟練操作下,一張張表格和趨勢分析圖逐漸清晰起來。等所有工作完成,已經是早上7:00。江光煚草草洗一把冷水臉,帶著厚厚的材料趕到市防控指揮部參加疫情分析早會。


你每天早晨看到的疫情通報,背後是他們的24小時

江光煚和同事們撰寫疫情分析報告


第二天早上8:30疫情分析早會結束後,市防控指揮部的疫情通報起草完畢,向全市群眾公開發布。


從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同樣重複的工作已經經歷了35個日日夜夜,我們既見證了疫情的兇險,也經歷了疫情回落的艱難,更期待著疫情結束的喜悅。而正是有楊剛、張聖、徐露、龔文勝、範雯婧、方雲波、胡興周、賈希亮、江光煚等抗“疫”戰士的默默付出,以他們科學的分析和高效的配合,才能保證對疫情走勢的精準判斷,更有利於各項防控措施的出臺和落實。


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中,讓我們記住這些奮戰在抗“疫”背後的英雄們,願疫情早日結束,英雄歸來,一切安好!


來源: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防控指揮部疫情防控組 王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