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作为中学老师,花费大量时间评职称有意义吗?

易查分


我觉得职称制度本身就存在非常大的问题。我还记得小时候说哪个老师是高级教师,哪个老师是一级教师就觉得好牛的样子。现在我才知道完全不是这么一回事。

职称的评定大多是根据工作的年限,换句话说就是按照资历来排,而并非是考量的真正能力。而老师们费尽一切心思去评职称的内驱力,往往是在于每一个级别工资上的差距。从这个意义上来说,评定职称对于教育本身来说并没有太大的意义。

而且现在的状况是,先是评聘分离。先评上这个职称,但是单位聘用是另外一回事。很多老师评到职称之后也很多年工资并没有增加,因为没有跟学校形成正式的聘用关系。

而现在更加真实的状况是,给每个学校的职称人数是有限制的。打个比方来讲,给这个学校的一级名额是40个,而事实上,以前评职称相对来说难度较小,上一批的老师已经比较容易都评上了一级,学校的一级人数已经超过了40个,那么这就意味着这个学校的一级名额就没有了,所以后面的年轻老师有苦难言,做着最大的工作量,评职称却遥遥无期,极大地打击了年轻老师的工作积极性。

所以我的观点是,花大量的时间这样去评职称对于教育本身并没有太大裨益。 但职称又关系到老师的成长。所以我觉得如果能进行改革,职称不再按年龄资历去排,而是根据工作的能力或者是通过考试的渠道公平进行,将评职称的内驱力变成能力而非资历,以这样的方式拉开职称等级,拉开工资差距,能者多得,这样或许能够更加有利于提高教育教学的水平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