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疫情期間,中小企業能存活多久?有什麼好的方法?

南陽圈兒


對中小企業來說,開源節流是主要的,要咬牙頂過這一段時間的低點和低潮期,總會迎來特別好的時期,現在是谷底,再怎麼走也是往上走。


中醫顧鴻


中小企業能存活多久和疫情關係不大。只是這次疫情,確實成為壓倒已經經營很困難的中小企業的最後一根稻草。由於我國的大多數中小企業都在競爭特別激烈的傳統行業刨食吃,生存環境特別脆弱。再加上中小企業融資難貸款利率高的等因素,是中小企業的資金週轉特別緊張,一有風吹草動,就面臨著倒閉的危險。有數據顯示中國中小企業的平均壽命二年半不到三年。

中小企業怎麼應對這次疫情,除了國家推出的一系列紓困政策之外,最關鍵還是企業的內功要過硬。這次疫情對製造型企業的影響是訂單難以完成,那麼應對的方法是向客戶做耐心地解釋,取得客戶的諒解。積極的恢復生產,儘快完成訂單。如果資金有困難,一方面盡最大可能取得銀行貸款,另一方面向自己的員工尋求幫助,比如給員工先發一半的工資,或者推遲一個月發工資,等完成訂單後再補發,甚至可以多發。保住企業也就保住了員工的工作。這次疫情對餐飲 酒店 旅遊 娛樂等行業的打擊是最大的,這些行業會出現倒閉潮和失業潮,要想有好的應對很難,這些企業只能先趴下,關閉門店,辭退員工,保持實力,爭取疫情過後東山再起。

對於貿易和其他類服務性的公司,要儘快轉換業務模式,能在線上做的業務儘量在線上做,能用電子商務解決的業務要儘快用電子商務的方式解決。企業經營只有順應大趨勢,才能保持不敗。


勇談生活


清華大學經濟管理學院、北京大學匯豐商學院、北京小微企業綜合金融服務有限公司聯合對995家中小企業進行了調查,疫情期間公司面臨的主要支出壓力方面,員工工資和五險一金佔62.78%,租金13.68%,兩項合計76.46%;說明多數小企業員工薪資和五險一金是成本支出的大頭,其次是租金;償還貸款佔13.98%,三項合計佔90.44%。

清華大學的995家中小企業調查預計了本次疫情對公司2020年營收影響程度,結果顯示,29.58%的企業估計疫情導致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幅度超過50%,28.47%的企業預計營業收入下降20%-50%,合計58.05%的企業2020年營業收入下降20%以上。

賬上現金餘額能維持企業生存的時間來看,34%的企業只能維持1個月,33.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17.91%的企業可以維持3個月。就是說,67.1%的企業可以維持2個月,85.01%的企業最多維持3個月,只有9.96%的企業能維持6個月以上。

所以中小企業從抽樣的數據來看,如果疫情始終延續下去,那麼中小企業維持不了太久,所以在特殊時期,任何人都應該本著對自己健康負責,對他人負責的態度,嚴格落實疫情期間的防護措施,不可存有僥倖心理!


麋鹿說法


疫情固然會有些影響,當然也是在提醒所有從業人員都應具備居安思危的意識,這次疫情給很多中小企業的運營造成了困擾,但,為什麼會有很多企業在這個時候逆襲了?外界因素不能左右企業運營才是王道。大家都加油吧,這是大自然給了我們思考的時間。




五大名窯藝術博物館


這就看這些中小企業的經濟實力,以及生產力,貨源儲備,外銷渠道,線上線下是否暢通無阻,人員配置是否充足…

按照國際通行標準,公司大小一般按僱員人數來劃分。一般500人以下的公司都是小公司,中型公司為500——2000人。

小型企業如果按照人工資一人一天/100元算,一天開銷需要500人x100元=50000元。

中型企業一天開銷需要2000人x100元=200000元

保守估計:小型企業大約可以支撐三個月左右…

保守估計:中型企業大約可以支撐二個月左右…

百度消息“據知乎調查報告:清華大學教授和北京大學教授聯合發佈了一份小微企業的調研報告。”

他們調研了995家中小型企業,結果顯示,34%的企業在「停工」狀態下僅能維持一個月;33%的企業能夠維持兩個月;而85%的企業表示,就現狀而言,最多也只能撐三個月。

方法建議:線上辦公,線上營銷,應該可行的方案之一。





李學軍


有實力的中小企業會挺過來,但是疫情如果持續,企業不能復工,大部分中小企業難以維持到四月底,政府應該在財政,金融,減免稅費方面下功夫,給予它們分類指導和支持,另一方面提高他們的防疫能力,儘快有序安排中小企業復工,防疫和復工應該兩手抓,齊頭推進!



對聯詩詞客


哪個群體是這次疫情當中最難熬的?

很多人都說餐飲、娛樂、旅遊等快銷型企業公司撐不到三個月,或直接宣告破產,當然中小微企官宣破產的也屢見報端。

我想說老闆,哪怕再小的老闆,遇到疫情,最多面對的是“失去多少”的問題,比如可能虧個幾百萬或一夜回到解放前等,但瘦死的駱駝比馬大。

但很多在中小企業打工尤其可替代性很強的普通人,那就太慘了,如果連續幾個月不上班沒工資,可能要面臨填飽肚子的問題,更不用說租房子等在一、二線城市的各種大的支出了。

我們設想,這樣的一個人(其實也是我周邊很多人的真實寫照):

41歲,中年男、座標杭州,有房貸、車貸,有孩子要上學,有父母要贍養,自己一個月打工收入1.2萬的工資,無其它收入,在一個50多人的小公司做部門總監,幹了快5年了,和老闆關係一般。

第一:與其被動被裁,不如主動不拿薪水

41歲還月薪1.2萬,還能在公司呆了5年,說明有一定工作能力,但並不優秀和卓越,最多,只是一個能“完成任務”的人,老闆也沒發現更合適的人,畢竟大家熟悉了,將就著一起工作唄。

這大概就是我或者我周邊一線職場人的“工作處境”。

疫情當中,“我”可能是第一批被裁員或降薪的人,因為公司離了我照樣可以運轉,我手下一個工資5000的人20多歲的年輕人一樣可以“應付”我現在的工作。

怎麼辦?

現在不是講大道理,或者抓緊學習亦或找到下一份工作的時候,什麼一定要買大房子,一定要有儲蓄等等,這些看似有“營養”的話,誰都會說,但解決不了我現在面對的問題,現在的關鍵是,當下,現在,“我”/“我們”這群人該怎麼辦?

“我”的答案是:

與其被動被裁,不如主動不拿薪水。

即告訴老闆,為了讓公司繼續“活下去”,“我”可以降薪甚至不拿薪水,且完全可以在家辦公(省交通費用)乾和在公司一樣的活兒,屆時公司根據“我”為公司創造的價值給錢就行。

對,只需要為結果買單,不需要為“我”的專業、技能和付出時間買單。

且老闆你隨時有時間終止合作,我們可以立即解除勞動合同籤一個合作合同,效果付費即可,當然,您滿意的話,“我”的社保還希望能在公司、畢竟“我”讓他風險和成本降到了最低;

第二:除了工資,一定要有副業收入

原來的“我”,最大的收入來源就只有工資,其實是相當脆弱的,無論是本次的疫情,還是未來的各種意外、疾病,都有可能把“我”壓垮。

萬一“我”失去目前的技能、勞動能力怎麼辦?“我”靠什麼生存?

“我”也不能追逐潮流和跟風,去玩什麼抖音快手吧?畢竟,這不是“我”的擅長。

副業不是什麼流行你就去做什麼,而是想一想如何把自己的“興趣特長”商業化。

副業的一個標誌就是,你自己就是一家公司,只要你自己不打烊,就多少能賺,反正自己可以不算“成本”。

第三:不能一直賺辛苦錢

無論勞動型收入還是副業收入,本質上還是靠“販賣自己的時間”賺錢,不僅很容易有天花板賺不到大錢,而且會一直很辛苦。

“我”就在想,如果“不上班”還能一直賺錢、錢生錢就好了,但那是白日做夢

自己畢業20年打工了20年,唯一的一個投資就是買了一套房子還有房貸,一點投資性收入都沒有,典型的辛苦命。

其實如果“我”早點有這種停工危機意識,比如我早點學會些投資理財,“我”現在可能就不是這樣了。比如“我”辛苦賺錢付了首付的房子,5年後已經從50萬漲到200多萬了,完全可以在銀行抵押貸款100多萬再付下一個房子的錢,我的月薪也夠還房貸及生活開支,把老房子租出去,也是一筆躺賺的投資性收入。

可惜,自己從小受到的教育就是拼命學習、努力工作,從來沒有想過副業、投資這方面的事情,總以為隨著工作經驗的增加以及個人的成長,自己的收入也會水漲船高,誰知道自己的收入原來這麼脆弱。

一個疫情就要把自己擊垮了,別說三個月,如果“我”這個月沒有工資拿,“我”都不知道如何還房貸車貸以及必須要承擔的那麼多費用。

真心希望疫情早點過去,我們可以早點復工;



陸兮瑤826


國家也有在這次疫情期間出臺很多政策,經營者可以查看相關的信息,看看自己是否複合了可以申請,這樣至少可以幫助減免一些稅金。

其次還要看具體時間經營哪一個行業的,根據自己所實際經營的行業,想辦法,看怎樣可以在儘可能地賺一些收入。比如現在很多餐館,雖然取消了堂食,但是他們紛紛開始轉戰外賣窗口行業。就是後廚每天會做一些主食、熟食、菜品,然後裝盒單獨開放一個小窗口,每天售賣,既可以解決廚師和服務員的工作,又可以賺一些錢。

如果無法開工,可以和員工商量,是否工資能減半,畢竟現在是個艱難的時刻,對於員工來說也理解老闆的難處,在家不工作,能拿到一半的工資也是非常客觀的一筆收入。

這種局面是暫時的,儘可能地堅持下去,只要到了春天,一切都會復甦好起來的。


愛吃桃子的狐狸


還是那句話現金流的重要性

特別是中小企業,日常經營必須控制自己的資金貸款比例,現在很多企業主為了套現,都將現金放在自己的小金庫,企業賬務卻大分額的銀行貸款。

這樣的話遇到突發情況,企業是根本招架不住的。一但現金流斷裂,企業必將陷入泥潭。當然作為員工的大眾也是受害。



FF毅先生


主要看什麼行業!一、餐飲、娛樂、休閒、酒吧肯定影響最大,因為人流密集聚眾會大洗牌;二、商業百貨、市場也會影響、因為人流量、流動性大,年後會大改革,線上合作會全面提升;三、實在體經濟、傳統制造業基本影響不大、因為有核心競爭力!四、互聯網、自媒體、生物、新農業產業結構調整會變得更加突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