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各位大神,請問平均每畝魚塘可以放1斤左右的草魚多少尾?要注意什麼?

湖湘胡仁


針對你的這個問題,首先就從我們的從事水產的角度上來分析下。

先了解養殖環境,模式,投苗量,存塘量

養殖業,一定是根據自己養殖環境,養殖技術,基建等,這些是決定你養殖環境的生產力,如果你投放太多,環境滿足不了,發病,管理成本增加,這些都會增加你養殖的風險,對於這些你可能沒有接觸到,那你是否有注意呢?

養殖模式:精養和散養模式,兩類模式的不同就決定了你投放的苗種不同

靜養模式,一般在廣東,湖北等養殖比較集中的區域,這類情況下一般每畝在養殖魚在1200-1500左右(具體數值可能根據養殖水平,養殖環境的區別會進行提高)。

散養模式:我們根據自己的存塘魚量,每畝500斤的存塘,具體情況,需要根據你的養殖環境進行調整。


總結來說,你要根據你塘的具體情況,增氧機,養殖模式,水源環境等,進行調整投放苗種,如果你是一般養殖情況下,主要草魚的模式下,每畝控制在1000斤的養殖魚重量。你要估算你養殖塘大概有多少魚除以總畝數。



放苗的細節?如何管理?

  • 放苗前,水體調試下,一般一斤左右的草魚,免疫系統已近相對完成,這裡就實際生產上來說,可忽略放草魚到魚塘過水的情況。
  • 苗種的選擇,若果說你購買的草魚客戶魚塘經常發病或者近期有死魚的情況下,從專業的角度上,不可投放。
  • 運輸過程中使用使用鹽配置溶氧,能夠減低魚苗自身帶的病毒,細菌,主要還是殺菌。
  • 放苗後,若果發現草魚不正常,浮頭,遊邊等情況下,即使增氧,潑灑抗應激的藥物。
  • 放苗3-5天后魚苗不死亡的情況下,及時使用碘製劑,水體殺菌,減低感染率。



感謝你的閱讀,希望對你的養殖有所幫助,魚苗投放一定是根據養殖環境進行調整的,這也就是往往新手和老手的一個核心區別,放苗的細節,基本上都寫的了。感謝有你,一路成長。


談漁說蝦


首先你要確認你的魚塘只養草魚還是草魚和其他魚混合養。下面分兩種情況給你建議:

1、如果你的魚塘只養殖草魚一個品種的話,建議一畝魚塘的投放密度在1000到2000頭之間,建議投放1500頭密度就剛好合適,而且管理起來也比較容易,特別是夏天,如果你投放過多的話,首先是增氧機消耗比較大,其次還要換水和飼料、草等等的供應也是非常大的,如果運氣不好遇到暴雨發洪水的話損失就會比較慘重。所以說一般的魚塘養殖密度都在一千多頭左右,畢竟風險不高。

2、如果你的魚塘除了養殖草魚還要混養其他種類的魚的話,建議草魚的投放密度在500到700頭之間,畢竟你還要投放其他魚,其他魚的種類就要適當更少一些,比如說你投放鰱魚的話就只能投放300頭左右,投放鱅魚的話可以投放500頭左右,鰱魚由於是食肉動物,一旦長大,它是非常兇猛的,鰱魚和草魚打架的情況也非常多,甚至把草魚咬的遍體鱗傷。當然你也可以投放其他種類的魚,不過在投放前一定要了解每個魚種的習性。


碧血荷影


兄弟,本來想複製個鏈接給你的,我在我的頭條問答裡回答過非常類似的問題,應該對你有幫助。但是複製不到鏈接,有需要可以直接去我的頭條問答裡看如下這篇完整版。希望可以幫到你。

你好!一畝魚塘養多少魚的兩大最主要關隘是:第一你的魚塘有多少增氧設備。第二,你的養殖管理病防技術或不過關。

我給你打個比方:

例如四大家魚配養(草魚為主養魚)的情況:廣東珠三角年畝產高的可以達到1~1.2萬斤,甚至有更高者,精養區像中山,順德,番禺等地,平均年畝產可達6000斤上。其次珠三角周邊第二梯隊,年畝產4000斤的也比比皆是。第三梯隊年畝產2000~3000斤的也不在少數。當然,面畝產1000斤都養不出來的也有部分。

再比如:廣東茂名,高要,海南省等養羅非魚集中區,羅非魚面畝產達1萬斤的也不在少數,平均年畝產也可以達到4000-5000斤。珠三角羅非第二梯隊養羅非年畝產2000~3000斤的總產居多。年畝產1000斤的也有部分。

再比如:養殖南美白對蝦的,一畝放3−5萬尾蝦苗,年畝產300-500斤的土塘也很多。一畝放15-25萬尾蝦苗,年畝產5000-9000斤的也不在少數!

所以,一畝魚塘放多少魚的主要衡量標準和關隘是你有多少增氧設備和你的管理防控水平有多高。同時也要根據你所在地區地理位置,氣候環境,魚塘條件,養殖水源,主養品種等因素來綜合考慮選擇養殖密度。

注:我講的年畝產是指一年一畝魚塘能產出的成魚重量,因各地上市魚規格不同,所以建議放養條數給你是沒有建設性的。我們可以反推:例如,你當地年畝產1000斤主養魚,主養魚上市規格是2斤/尾,那麼你放苗數量就是500尾/畝左右即可。當然還要考慮放苗的大小和成活率。但是推算原理是一樣的。

水產養殖,我是專業認真的。歡迎來交流,點贊,關注。謝謝。


柴刀L


作為主養魚時,667平方米(即一畝)放養80~100尾;作為配養魚時,667平方米放養20~30尾,放養規格最適的是2齡魚種(每尾0.25~0.5千克),這樣的魚當年可長到1.5~2.5千克,再養1年(3齡魚)可達3~4千克,甚至超過4千克。草魚在飼養過程中,要特別注意飼養管理,為減少草魚爛鰓、腸炎等疾病,一定要堅持貫徹“四定”(定時、定量、定質、定位)投飼,要及時防病治病。草魚喜清流水,因此近幾年來草魚也作為工業化養魚和網箱養魚的主養品種。

延伸知識:

草魚在很多地區是作為主養魚的品種,其原因之一,是利用草魚的糞便肥水,促進混養的鰱、鱅魚生長。

草魚(CtenopHaryngodon idellus)又名鯇、草青、草根(東北)、白鯇、混子、鰀(《本草綱目》)。屬鯉形目、鯉科、分佈很廣,北自東北平原、南到海南島都產此魚。草魚生長快,肉味鮮美,細刺少,素為廣大群眾所喜愛。草魚以食草而得名,飼料來源廣,飼養方便,養殖非常普遍,另外,草魚還被移植到許多國家,作為開闢荒草水面的優良品種。草魚的不足之處是疾病較多,特別是草魚的出血病、爛鰓病、腸炎病、赤皮病等,嚴重影響草魚的成活率。在天然水域中,草魚喜居於水中下層和近岸多水草區域。草魚的食性隨各個發育階段而不同。幼魚階段以攝取動物性餌料生活,體長到1釐米的魚苗,以小型浮游動物為主要餌料,那時腸也相應增長,並逐漸轉為攝食輪蟲、枝角類和搖蚊幼蟲及其他浮游甲殼類。5釐米以上的幼魚,逐漸轉為典型的草食性魚類,但早期階段(魚種階段)主要是食蕪萍,浮萍及其他一些較嫩的水草或人工切碎的旱菜。草魚成魚則以高等水生植物為主要食料,所食種類很廣,隨水體環境而不同。通常,草魚最喜食苦草、輪葉黑藻、眼子菜、浮萍以及嫩的蒿草,實際上大多數水生植物草魚都可攝取作為食料,但有些水生植物(如水浮蓮、水葫蘆、水花生等)則草魚不吃,必須經過發酵糖化或切碎加工後才能投餵草魚。草魚喜食各種旱草,如狼尾草、狗尾草、稗草等。草魚也喜食各種人工栽培的高產牧草,如宿根黑麥草、苦蕒萊、蘇丹草、鵝菜等。草魚還食各種商品飼料,如麩皮、糟類、粕類等。草魚的產卵場分佈很廣,除長江、淮河、珠江、錢塘江外,北至東北的黑龍江都有。長江干流的草魚產卵季節在4月下旬到5月下旬,長江地區的草魚懷卵量為:6千克重為30萬粒;10千克重約100萬粒。草魚的人工繁殖目前已在全國普及。只要親魚培育得好,草魚人工催情的效果較好,催產率、孵化率、下塘率都可達到70%—90%。


戶外歐陽


這個要看看有無其他魚種混養,單獨的草魚的話,還是建議六百到八百為好,草魚食量極大,一個是為了餵養上不要太多的投入,再一個就是草魚消化排洩比較快,養殖太多的話,排洩物過多短期之內不能完全由其他生物吸收或者利用,如果再碰到缺氧的天氣,造成缺氧對於養殖很不利,由於草魚本來就屬於中層魚,缺氧也會導致大多數魚上浮,密度過大,不加以水體處理的話,魚類密集容易造成魚體黴菌感染,密度太大也不利於草魚快速的長大。


細硬峰老宮帶你釣魚


這要看水質、食料、水深等各方因素,各項達標的話,放2500條/畝,長到5斤/條應減半,且要放鰱、鱅各50條/畝,淨化水質。


豪情書生


一般一畝水壙能放養草魚300尾,夏秋高溫季節需要增養,如果這個水壙是活水,清潔的水源從上面進水口流進來,下面的排水口把廢水排出去,這樣可以適當增加養殖密度,但不能超過600尾。


用戶99318239155


要看水多深,一立方米一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