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魯迅和郭沫若誰的文學地位高?

人間正道陳德立


魯迅先生是中國 的脊樑,他 棄醫從文投筆從戎,在黑暗當中,給內心貧乏的中國人一劑劑良藥, 他是中國人的良心,是中國人的脊樑,給處於黑暗當中的中國人,點亮了希望,


曹歪歪啊


必然是魯迅。魯郭茅,老巴曹。能被稱為人民文學家的,大概就這六尊大神。魯迅排在第一。

浙江紹興人,著名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戰士,五四新文化運動的重要參與者,中國現代文學的奠基人,代表作有《吶喊》《彷徨》等。 魯迅一生在文學創作、文學批評、思想研究、文學史研究、翻譯等多個領域具有重大貢獻。他對於五四運動以後的中國社會思想文化發展具有重大影響,蜚聲世界文壇,被譽為“二十世紀東亞文化地圖上佔最大領土的作家”。毛澤東曾評價:“魯迅的方向,就是中華民族新文化的方向。”這段文學常識,我們10幾億人,只要上過初中,人人都知道吧。從小學到大學畢業,選到課本里的文章,魯迅也遠遠多於郭沫若。

民國十六年(1927年),1月赴中山大學任教。3月,與中共兩廣區委書記陳延年會見。4月1日,赴黃埔軍校發表演講《革命時代的文學》,12日,“四一二反革命政變”發生,29日,營救進步學生無果憤然辭職。8月,發表《魏晉風度及文章與藥及酒之關係》。9月,致信臺靜農,拒絕作為諾貝爾文學獎候選人,離開廣州赴上海,並與許廣平在上海開始同居生活。12月,與梁實秋等人就“第三種人”、“自由人”發生論爭,雙方爭論持久,影響巨大。拒絕諾貝爾候選,也說明國際上魯迅的地位。

郭沫若這位。。。。。我就不想說他了。


雅趣邢軍


郭沫若的作品包括詩歌戲曲工農大眾都能看懂受到教育啟迪。而魯迅的作品只適用於知識分子和高層次的人看。


橄欖樹80873


魯迅的強項是散文和小說,郭沫若的強項是詩歌和戲劇。

魯迅的小說,雖然只是短篇小說,但是文學史的定位是,是中國現代文學的開端也是高峰。開端就高峰,郭沫若的詩歌和戲劇沒有這麼牛。

魯迅的雜文,這個這個就不用說了吧,魯迅雜文排第二就沒人敢排第一了。其實朝花夕拾和野草也真心不錯啊,要文采有文采,要思想內涵有思想內涵的。

郭沫若的詩歌,最有代表性的是《女神》了,也有“吶喊”的範兒,但是如果真的討論詩歌的藝術水平,我覺得郭沫若不能稱一流。

只是在那樣一個被禁錮的時代(詩歌形式禁錮、思想禁錮),他的詩顯得比較有時代氣息。魯迅先生應該是新文化運動、文學運動的第一批領軍人物。

而郭沫若比之稍晚。總體而言,對整個現代文學的貢獻,魯迅顯然是高過郭的;在具體文體的影響力上,魯迅的地位也是高過郭的;魯迅先生無疑是我們民族的守夜人和啟蒙者。


希倫寶貝


文學成就的比較,主要包括兩個方面,第一是文學作品質量,第二是文學文體題材等領域的開創意義。

文學作品質量而言。文學的四大文體——散文、詩歌、小說、戲劇,魯迅涉獵散文、詩歌、小說,其中,擅長小說與散文,古詩成就也有較多名篇,新詩涉及不多,但也是敲了敲邊鼓的。在小說領域,主要是三個集子《吶喊》《仿徨》《故事新編》。《吶喊》被評為20世紀百大小說之首,可見其地位、質量與成就。

《吶喊》的思想性是巨大的,深刻揭示了封建禮教吃人(《狂人日記》)、封建教育毀人(《孔乙己》)、封建迷信害人(《藥》)、封建階層傷人(《故鄉》、《阿Q正傳》)等,對於中國人性、文化的闡述是及其有深度的,阿Q幻想成為一種典型,最為關鍵的,深刻性不體現為哲學思想,而是用文學的形式來實現,通過一個個鮮明而典型的人物形象來支撐的,狂人、孔乙己、阿Q、華老栓、閏土等。《吶喊》除了思想性,還有藝術性,每一篇小說都自有其結構、自有其形式,這是極其難得的,在中國短篇小說的形式上挖掘開拓得很深。

《彷徨》在藝術成就上是不亞於《吶喊》的,它深刻地、深層地揭示啟蒙者的落寞的境遇,對於啟蒙有深層地思考。當然,小說的形式也是極其特別的,開創了知識分子的形象。

《故事新編》在解讀古代人物上有全新的突破,這本集子是被低估的,其中所蘊含的,不止是我們目前所看到的的還神與人等思想,而是很多理念的構成,新編的不止是故事,還有思想。魯迅散文領域的成就也是巨大的,散文代表作《朝花夕拾》《野草》,雜文更是一種開創性的文體。《野草》的思想性是巨大的,藝術手法象徵主義的運用是貫徹到底又渾然天成,可以說是哲理散文無法超越的作品了。雜文成就則不必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

郭沫若的文學成就主要在於新詩與戲劇。在新詩領域,主要代表作有《鳳凰涅磐》、《地球,我的母親》、《爐中煤》、《天上的街市》,無論那一篇,都可以說是爛漫、浪漫:想象豐富而瑰麗,用詞大膽而動人。他的新詩可能過於直白,但是情感動人,感動人心,李初梨曾說,“我還記得當時在東京田漢先生那間小房子裡,怎樣爭著讀以後在《三葉集》上所發表的那些信,那些海涅譯詩,以及鳳凰、天狗、地球我的母親等名篇。以後他每一篇詩與文,怎樣使我顛倒感奮。我們那時的熱狂,是今天的青年難以想象的”。憑藉著《女神》,郭沫若成為中國新詩奠基人之一。

郭沫若文學領域的另一大成就是戲劇。在抗日戰爭時期,為鼓舞民心士氣,郭沫若開始創作話劇劇本,尤其是歷史劇,主要包括《屈原》、《虎符》、《棠棣之花》、《南冠草》、《孔雀膽》、《高漸離》六出歷史悲劇作品。《屈原》規制宏大、思想深邃,結構類似與《西廂記》。解放後,郭沫若仍然從事戲劇創作,《王昭君》比較好。當然,郭沫若寫歷史劇,說明其故事能力相對欠缺,文學的創新性好,而創造力不足。兩相比較,郭沫若在新詩與戲劇上的成就較大,魯迅在小說與散文成就更大。從文學質量來看,魯迅是明顯要好於郭沫若的。

文學文體題材等領域的開創意義方面。魯迅先生的開創性很大。第一,創造了雜文這一新的文體,並且以一己之力,造就雜文的巔峰。第二,《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篇現代小說。開創了現代小說這一領域。第三,魯迅先生的現代小說開創了知識分子與農民這兩個全新的形象與題材,突破傳統小說領域才子佳人、俠客等任務形象。第四,魯迅先生的小說形式特別,有影響深遠的阿Q人物典型,永遠流傳。第五,魯迅《野草》開創了哲理散文的寫作,且是無法攀登的高峰,沈從文的《燭虛》稍微可以一比。第六,《故事新編》把古人寫成活人,而不是神,開創歷史人物新的寫法。

郭沫若文學文體題材的開創意義也很大。在新詩領域,開創了浪漫主義的詩風,闊達宏偉,新奇瑰麗,具有開創意義。其本身也是新詩奠基人之一。在戲劇方面,開拓了歷史戲劇這一題材。

從文學文體題材的開創意義來比較,顯然,魯迅的開創性更多、更廣、更深,成就更大。

以上是我的分析,結論是魯迅文學成就更大。

兩相比較,郭沫若在新詩與戲劇上的成就較大,魯迅在小說與散文成就更大。從文學質量來看,魯迅是明顯要好於郭沫若的。

文學文體題材等領域的開創意義方面。魯迅先生的開創性很大。第一,創造了雜文這一新的文體,並且以一己之力,造就雜文的巔峰。第二,《狂人日記》是中國第一篇現代小說。開創了現代小說這一領域。第三,魯迅先生的現代小說開創了知識分子與農民這兩個全新的形象與題材,突破傳統小說領域才子佳人、俠客等任務形象。第四,魯迅先生的小說形式特別,有影響深遠的阿Q人物典型,永遠流傳。第五,魯迅《野草》開創了哲理散文的寫作,且是無法攀登的高峰,沈從文的《燭虛》稍微可以一比。第六,《故事新編》把古人寫成活人,而不是神,開創歷史人物新的寫法。

郭沫若文學文體題材的開創意義也很大。在新詩領域,開創了浪漫主義的詩風,闊達宏偉,新奇瑰麗,具有開創意義。其本身也是新詩奠基人之一。在戲劇方面,開拓了歷史戲劇這一題材。

從文學文體題材的開創意義來比較,顯然,魯迅的開創性更多、更廣、更深,成就更大。

以上是我的分析。結論是魯迅先生文學成就更大。


莫從從


編寫中國現代文學史,如果,拿掉了魯迅,這個文學史是不真實的,胡編亂造的;

如果,隻字不提郭沫若,那是一個不完美的,有瑕疵的。

魯迅的評價,是民族魂;

郭沫若的評價,用他自己的話劇屈原,嬋娟罵宋玉的話:你是一個沒有廉恥的文人。

這就是區別


lxqdr


當然是魯迅啦!但也要說:郭沫若同志對中國科技大學的籌建還是起了點作用的,首任校長嘛。


用戶7187409549129


兩人造詣都很深。魯迅聲譽和地位更高些。

魯迅是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在世界上都享有崇高的地位。而郭沫若主要是在文學和學術上的成就。


赤箭2020


魯迅。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