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战“疫”有我】为老旧小区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东河区作为包头市的老城区,老旧小区比较多,这给居民封闭式管理带来一定的挑战。为扎实做好居民管理及小区消杀等工作,各街道、社区结合自身实际,充分发挥“聪明才智”,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为老旧小区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战“疫”有我】为老旧小区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老旧小区路口多、封闭性差,不利于人员管控。针对这一难题,各街道、社区纷纷采用“隔板划分”“铁片围挡”战术,结合小区所在地理位置、居民数量等情况,把原本分散的楼房,划分为一个个“临时小区”。“临时小区”化零为整,不仅可以最大程度减少人员流动引发的疫情扩散风险,而且还大大提高了登记效率、方便了集中消杀。


居民住进了“临时小区”,但如何精细化管理,又成为摆在各街道面前的难题。对此,南圪洞街道推出“三色卡”进出管理制度,根据否属于常住居民及其亲属、有无发热及呼吸道症状、是否存在外出返乡情况等,分为绿卡、黄卡、蓝卡三种通行证,科学地实现分类限行,在为居民群众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时,还能有效防止疫情扩散。天骄街道则广泛发动楼栋长和党员志愿者,增设特别时段值守点,同时,制作发放《居民临时出入证》《上班人员出入证》1万余张,并对重点人员居住的楼栋安装双向监控,布下防疫“天罗地网”。


【战“疫”有我】为老旧小区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针对小区老年人口多、爱遛弯、不听劝导等特点,各街道又出“奇招”。南圪洞街道推出限时通行制度,分别在7:00-9:00、11:30-14:30、17:00-19:00三个时间段允许居民进出小区,既可以让老年人得到适当的“放松”,又能避免他们在广场聚集,得到老年居民的广泛欢迎。和平路街道则推出“暖心服务”,不仅免费帮助老年人“跑腿”买菜,减少他们的外出频率,工作人员还将老年人手机生成的通行二维码拍照储存在自己的手机里,替他们扫码,为他们免去“麻烦”。在“暖心服务”的“温暖”下,老年居民也逐渐开始配合防疫工作,减少了出门遛弯的次数。


社区消杀在疫情防控中承担着重要作用,为做好“临时小区”集中消杀工作,各街道再出“狠招”。杨圪塄街道(北梁新区)自行购买弥雾机,开展“硬核”消毒工作。弥雾机容积大、射程远、喷面广、操作简单方便,可以将装入的84消毒液快速雾化,进行大面积、无死角的消杀,为消杀工作节省了人力、节约了时间。西脑包街道则召集辖区楼栋长、老党员、志愿者组成“消杀小分队”,每天上、下午分时段对小区楼道、楼梯扶手、防盗门把手及公共区域喷洒消毒水进行消杀,并做好每一次消杀记录,真正做到全方位、无死角。


【战“疫”有我】为老旧小区织牢疫情防控“安全网”


社区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线,老旧小区作为社区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必须要攻克的“难关”。东河区将继续加大对老旧小区的防控力度,精准布局、科学施策,扎实做好人员登记、封闭管理、集中消杀等工作,真正打通社区防控“最后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