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戰“疫”有我】為老舊小區織牢疫情防控“安全網”

東河區作為包頭市的老城區,老舊小區比較多,這給居民封閉式管理帶來一定的挑戰。為紮實做好居民管理及小區消殺等工作,各街道、社區結合自身實際,充分發揮“聰明才智”,採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方法,為老舊小區織牢疫情防控“安全網”。


【戰“疫”有我】為老舊小區織牢疫情防控“安全網”


老舊小區路口多、封閉性差,不利於人員管控。針對這一難題,各街道、社區紛紛採用“隔板劃分”“鐵片圍擋”戰術,結合小區所在地理位置、居民數量等情況,把原本分散的樓房,劃分為一個個“臨時小區”。“臨時小區”化零為整,不僅可以最大程度減少人員流動引發的疫情擴散風險,而且還大大提高了登記效率、方便了集中消殺。


居民住進了“臨時小區”,但如何精細化管理,又成為擺在各街道面前的難題。對此,南圪洞街道推出“三色卡”進出管理制度,根據否屬於常住居民及其親屬、有無發熱及呼吸道症狀、是否存在外出返鄉情況等,分為綠卡、黃卡、藍卡三種通行證,科學地實現分類限行,在為居民群眾提供出行便利的同時,還能有效防止疫情擴散。天驕街道則廣泛發動樓棟長和黨員志願者,增設特別時段值守點,同時,製作發放《居民臨時出入證》《上班人員出入證》1萬餘張,並對重點人員居住的樓棟安裝雙向監控,佈下防疫“天羅地網”。


【戰“疫”有我】為老舊小區織牢疫情防控“安全網”


針對小區老年人口多、愛遛彎、不聽勸導等特點,各街道又出“奇招”。南圪洞街道推出限時通行制度,分別在7:00-9:00、11:30-14:30、17:00-19:00三個時間段允許居民進出小區,既可以讓老年人得到適當的“放鬆”,又能避免他們在廣場聚集,得到老年居民的廣泛歡迎。和平路街道則推出“暖心服務”,不僅免費幫助老年人“跑腿”買菜,減少他們的外出頻率,工作人員還將老年人手機生成的通行二維碼拍照儲存在自己的手機裡,替他們掃碼,為他們免去“麻煩”。在“暖心服務”的“溫暖”下,老年居民也逐漸開始配合防疫工作,減少了出門遛彎的次數。


社區消殺在疫情防控中承擔著重要作用,為做好“臨時小區”集中消殺工作,各街道再出“狠招”。楊圪塄街道(北梁新區)自行購買彌霧機,開展“硬核”消毒工作。彌霧機容積大、射程遠、噴面廣、操作簡單方便,可以將裝入的84消毒液快速霧化,進行大面積、無死角的消殺,為消殺工作節省了人力、節約了時間。西腦包街道則召集轄區樓棟長、老黨員、志願者組成“消殺小分隊”,每天上、下午分時段對小區樓道、樓梯扶手、防盜門把手及公共區域噴灑消毒水進行消殺,並做好每一次消殺記錄,真正做到全方位、無死角。


【戰“疫”有我】為老舊小區織牢疫情防控“安全網”


社區是疫情防控的第一線,老舊小區作為社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必須要攻克的“難關”。東河區將繼續加大對老舊小區的防控力度,精準佈局、科學施策,紮實做好人員登記、封閉管理、集中消殺等工作,真正打通社區防控“最後一公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