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棄疾不僅詩詞寫得好,更是武藝高強,哪首詩是他自己的寫照?

貴可春秋


辛棄疾木僅是南宋傑出的詞人,同時也是傑出的軍事家。金主完顏亮大舉南侵,南宋開禧二年,北伐失敗。辛棄疾報國無門,悲憤寫下宋詞名篇《承遇樂》京口北固亭懷古。借古喻今抒懷了作者為國請纓,表達了作者北伐前夕予盾的心情,和一番雄心壯志,渴望收復北方失地,而又不受重用的無奈,而借喻戰國時趙國名將廉頗不受重用而自喻,表達了辛棄疾仁人志士複雜的愛國主義思想情懷。從這首詞可以看出辛棄疾對自己報國無門的內心寫照。

還有一首詞《水龍吟》登建康賞心亭,與《永遇樂》北固亭懷古同是辛棄疾對自己的寫照,從詞中可以看出,把吳鉤看了,欄干拍遍,無人會,登臨意。

表達了作者吳鉤(指寶刀)閒置的尷尬地位,英雄事業成空,南宋中興已成幻想,英雄逐喪失意義,朝廷要英雄何用。英雄未路,競如此落淚,本是男兒有淚不輕彈的灰心消極的感懷。在這個時候,作者需要的是紅巾翠袖的撫慰。只有永遠沉醉於溫柔鄉中。

這兩詞是辛棄疾對自己報國無門,消極悲憤的寫照。空有雄心壯志,而無路請纓,不受朝廷重用的無奈感懷,空有報國之心的蒼涼悲憤消極的心路歷程。

這兩首詞是辛棄疾對自己英雄而無用武之地的寫照。和複雜的愛國主義情感及英雄未路的消極。悲憤蒼涼的無奈感懷,

這兩首詞都是辛詞的名篇,為歷代的文人墨客所津津樂道,唏噓不己。茶餘飯後的話題,和對辛詞風格的讚譽。

2020四月十五於深圳子夜





偉岸的根


【醉裡挑燈看燈,夢迴吹角連營】

辛棄疾(1140一1207)字幼安,號稼軒,歷城(今山東濟南市)人。青年時曾聚眾二千參加耿京領導的抗金起義軍。在一次戰鬥中辛棄疾率少量輕騎,直闖金軍中軍大帳,斬敵將首級而勝歸。後歸南宋,歷經湖北、湖南、江西等地安撫使。他立志恢復中原,堅決主張抗戰,多次向朝廷提出自已的抗金復國意見;但其主張不僅未被南宋朝廷採納,反而將他置於閒職,最後詞人懷著壯志未酬的遺恨離世。他是南宋傑出的愛國詞人。著有《稼軒詞》,總計六百餘首。

附辛棄疾詞一首:

舉頭西北浮雲,倚天萬裡須長劍。人言此地,夜深長見,鬥牛光燄。我覺山高,潭空水冷,月明星淡。待燃犀下看,憑欄卻怕,風雷怒,魚龍慘。〇 峽束蒼江對起,過危樓、欲飛還斂。元龍老矣,不妨高臥,冰壼涼簟。千古興亡,百年悲笑,一時登覽。問何人,又卸片帆沙岸,繫斜陽纜?

一一【宋】辛棄疾《水龍吟•過南劍雙溪樓》

南劍(今福建南平縣)。


白溪釣客


辛棄疾,山東濟南長青人,一個具有傳奇色彩的英雄人物,本來在軍事領域可施展抱負,但是,由於受當時社會各種原因的束縛,忠心報國與渴望祖國統一的理想終未實現,這是時代的悲劇,也是他個人的悲嘆。辛棄痰一生引以為傲的是赤手領五十騎將叛軍頭領張安國縛取於五萬眾中,這一壯舉,在中國歷史上也是不多見的,這是他一生的驕傲,在日後的諸多詩詞中,每每流露出來。

作為一個軍事家,而他的成就更多的表現在文學創作上一一指詩詞,重點為詞。

我是一個當過兵的人,雖未上過戰場,但是火熱的部隊生活,戰鬥的氣息,緊急集合的軍號聲時時響徹,全然是一種戰鬥狀態。讀辛棄疾的詞特別是關於戰爭戰鬥的作品,能引起自己極大的共鳴。

個人交織的感情與完美的藝術形式和諧地結合在一起,讀來更覺慷慨激越,動人心絃,讀者猶如身臨其境。

其中最能代表辛棄疾一生壯志難酬,報國無路的悲憤的詞,我覺得還是那首巜破陣子、為陳同甫賦壯詞以寄之》這首詞吧:上闕: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八百里分麾下䏑,五十弦翻塞外聲。沙場秋點兵。下闕:馬作的盧飛快,弓如霹靂弦驚。了卻君王天下事,贏得生前身後名。一一可憐白髮生!

每每讀來這首詞闕,個人總感覺太象一首慷慨激昂,高歌入雲的戰歌了,自己又好象回到了戰鬥氣息濃厚的軍營,使命在身,時刻準備著。詞的頭兩句醉裡挑燈看劍,夢迴吹角連營也常常被後來的詩人借用點化。

詞中的描寫雖然是醉中夢裡,但誰也不能否定這是戰爭場面的真實寫照。

當然,透過詞的中間也不難看出,作者嘆息空懷壯志,蹭蹬無成的同時,渴望重上戰場,來實現自己忠於國家,為國家的早日統一去建功立業,這一點不多說了。

總之這首詞作是摧人奮進的,始終把個人的利益得失與民族的命運緊緊聯繫在一起,讀來受益匪淺,是一篇不可多得的勵志詞作。

這是一首壯美的詞作,它決不亞於一首激昂慷慨的軍歌。透過詞中,辛棄疾個人的理想與抱負躍然紙上,一個壯懷激烈,決心報國,渴望國家統一的英雄辛棄疾就在我們眼前。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