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怎麼才能和孩子做好朋友?

義烏義家揚子江


首先,父母之所以常常和孩子成為對立雙方,是因為父母忘記了自己曾經是孩子時的感受。而如果希望和自己的孩子成為朋友,則需要先忘記自己的身份,投入到孩子的世界。

不需要時刻以父母的身份自居,畢竟孩子你我們有靈性,我們不該用自己的社會經驗來教化他,你可以陪著他,盡所能給他一些指導即可。

其實和孩子做朋友,應該是從孩子小時候的相處模式上就保持互動,創造一個好的家庭氛圍,久而久之愛會一直流通,帶來的會有信任,安全感。這份感情會不止是朋友,同時你也成為他堅強的後盾。


BrahmanamdaSwarupa


其實,說實話,我和我侄女的關係很好,她每次看見我,都很大聲的叫我“大大”,這個我很高興

其實也沒有什麼方法,我就說說我們是怎麼樣相處的。

我的態度是,犯了什麼錯,自己一定要承擔,作為孩子,首先,你必須得承認,當然,肯定這個錯誤是孩子犯的。

多和孩子說話,多開玩笑,她就會把你當成朋友,多關心她,不要兇孩子,這是最忌諱的一件事情,沒有一點點好處,還把你氣的,心平氣和的說,多理解孩子,畢竟她只有那麼大,說不定,自己小時候還不如人家。

每次放學去接她,她要的東西,我都儘量滿足她,都是一些不貴的東西,橡皮呀,記事本呀,不猶豫,都給買了。有時候她想吃雞排,我就不給她買,她就不高興,但是我不買又不買的理由,我就告訴她,這個東西小孩不能經常吃,對身體不好,偶爾吃一次就行了,不是嫌花錢,我就給她說,想吃更貴的東西都能行,得看它是什麼東西,有沒有營養,不好的東西吃了,就得打針,上醫院。好好跟她說,她會理解。

總之就是,你把孩子當朋友,跟朋友怎麼相處,就和孩子怎麼相處,就會收到效果。

個人看法



京c88888


前些日子,北大學子吳謝宇弒母案刷爆了全網絡,人們驚訝他這種野獸般行為的同時,也一直在好奇和疑問為什麼這樣一個高學歷,從小品學兼優的同學會殘忍的殺害自己的母親。很多人都不理解,到底他身上發生了什麼,為何他會殘忍的傷害含辛茹苦把他撫養成人的母親。

據知情人士分析:導火索是母親不同意他和一名風月女子交往,但從他的成長經歷來看,吳謝宇是因為父親死後母親對他的態度發生改變,母親也從此變得沉默寡言。在這樣的壓力和束縛下,他是肯定是十分遵循母親的意願,一刻也不敢違背母親的意志。在這種長時間的壓制中,他已經形成了對母親的恨,想要反抗母親對他的管束和壓制。從他殺害自己的母親時的殘忍和之後的鎮定自若,可以大概推算出來,殺害他的母親讓他得到了一種心靈的解脫。(資料來源於騰訊網教育幫幫樂2019-08-14 22:08:44)

再讓我們盤點一下近幾年全國發生的弒母案:

2019.3.18

上午,楊某被發現死於家中,其13歲的兒子邵某有重大作案嫌疑,現已被抓獲。經查,16日晚,邵某因不服楊某管教,雙方發生激烈衝突,致楊某身亡。

2018.12

湖南沅江市泗湖山鎮發生了一起讓人毛骨悚人的大案件,村裡12歲的男孩吳某康,親手殺死了他34歲的親生母親陳欣(化名)。此案件使得當地的村民們心有餘悸的議論紛紛,同樣引起了當地全國人名的公憤。

所有這些事件讓我們覺得毛骨悚然但又百思不得其解:為什麼那麼愛孩子的母親,卻會被自己親生所愛的孩子殺掉?

仔細分析這些案件之後,發現它們都有共同或相似的地方:1、孩子的法律意識淡薄2、父母管控過嚴3、親子關係問題多,壓力 、矛盾的逐步累積、擴大與爆發4、孩子的學習壓力較大5、父母分居或家庭暴力專制6、孩子曾是“好學生”,但性格孤僻。

這些都給我們敲響了警鐘:父母僅有一廂情願的愛,是遠遠不夠的!!

那麼,如何做智慧的家長,正確地愛孩子?怎樣才能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成為孩子的朋友,讓孩子真正地愛我們呢?

一、明確愛的前提和邊界,給孩子從小確立規則

嬰兒期母親無條件的完全包容的愛,不能延續孩子的一生。在孩子幼兒和小學階段,就要給孩子確立做人做事的規則了。

比如:遵守法律;尊重生命;尊重別人,不能嘲笑挖苦諷刺別人;打人是不對的,不能大人;不能偷搶別人的東西等等。

這些做人做事的原則性問題,家長不僅自身要態這些做人做事的原則性問題,家長不僅自身要態度明確,旗幟鮮明,對待要求孩子也是。小孩子是沒有是非觀念的,不知道哪些可以做哪些不能做。因此,家長給孩子從小就要立規矩,擺事實講道理明確後果,孩子就會內化為自己的觀念和行為,長大才不會在這些原則性問題上意識模糊,以身試法。

二、準確正確地定位親子關係:原則前提下的民主平等。既不能高高在上頤指氣使,更不能暴力專制;又不能低三下四,唯孩子是從

除了原則性問題外,家長要想成為孩子的朋友,就必須準確正確地定位與孩子的親子關係了。

家長要明確:孩子從一出生起,就已經成了一個獨立的個體。即使再小,也有自身的情感。再稍大一點,就慢慢會有自己的想法和意識。請記住:孩子絕不是大人的附屬物!

不要站在成人的角度去管控兒童,作為家長感覺自己擁有絕對的權威,對孩子上頤指氣使,甚至是暴力專制,從而讓孩子心中積累不滿和怨氣,時間長了,就會變成深切的恨。也不要對孩子過分寵溺,唯孩子是從,孩子說什麼就是什麼,什麼都聽孩子的,甚至對孩子低三下四,把孩子的位置抬得過高。這樣的孩子,會以自我為中心,根本就不考慮別人的感受。長大一點,家長根本就管不住孩子,孩子想幹什麼就幹什麼,做壞事甚至危害社會。“慈母多敗兒”,溺愛也會害了孩子。

正確的親子關係應該是:原則前提下的民主平等。與孩子一起遵守原則和規矩。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允許孩子有自己的話語權,傾聽孩子的心聲,尊重支持孩子的正確決定,與孩子平等友好相處。

三、營造良好的家庭環境,家庭成員彼此態度真誠坦誠、推心置腹,經常一起交流各自的學習、工作和生活,相互鼓勵支持、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

良好的家庭環境,應該是善良友愛、民主平等、溫馨自由的。這就需要父母雙方的共同努力。即使是單親家庭,也可以營造善良友愛、民主平等、溫馨自由的家庭氛圍。

相互溝通交流的出發點首先應該是善意友好的,是出於關心和愛護。其次要講究溝通交流的方式方法,改掉強硬、武斷的說話方式(譬如你怎麼那麼磨蹭、你腦子進水啦、你怎麼那麼不聽話等等“你句式”),變為理智的、實事求是的、誠意十足的“我句式”(我看到你寫這項作業已經花了一個小時了,我都有點兒著急了;兒子,我們已經約好的玩電腦到十點,時間已經到了等等)。

經常一起交流各自的學習、工作、生活,可以和孩子說說自己在工作上取得的成績與問題,讓孩子談談自己在學校的學習和生活,對孩子的進步及時地表揚,出現問題可以提出合理的意見和建議,讓孩子及時加以糾正和改進。

家庭成員之間要相互鼓勵和支持,共同面對學習、工作和生活中出現的種種問題。參與到彼此的生活中,才能更鮮明地感覺彼此是生命中密切相連的一部分。

四、尊重、理解、信任、欣賞、支持、引導

尊重。尊重孩子獨立的人格,不說侮辱孩子人格的話,不給孩子貼上各種負面標籤。比如:不要說孩子是豬腦子、膽小鬼、蠢貨、小氣鬼、自私鬼、你怎麼不去死等等之類的帶有侮辱性的消極話語,對孩子的內心會造成極大的傷害;尊重孩子的正當權利。比如不偷看孩子的日記,尊重孩子的隱私權,傾聽孩子的心聲,讓孩子有自由表達想法的話語權等等;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一定的自由空間。每個人的興趣愛好在心中佔有異常重要的地位,要尊重孩子的興趣愛好,給孩子一定的自由成長空間,如果一味壓制,結果只能適得其反。比如,孩子喜歡看的科幻漫畫書,被你一氣之下給撕了,孩子在心裡肯定會恨你,從而逆反。

理解。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 理解。學會換位思考,站在孩子的角度去理解孩子的行為,而不是一味地站在成人的角度去衡量和要求孩子,要求孩子聽話當乖孩子。比如,孩子在學校和老師頂嘴了,家長就不問青紅皂白地把孩子批一頓,有的孩子小,甚至還動手打孩子。正確的做法是:先問問孩子為什麼要這麼做,如果確實也有老師的不對,教會孩子怎樣處理問題。比如,可以下課之後與老師私下溝通,說出自己的真實想法或者和家長說了之後,家長與老師進行理智有效的溝通等等。

信任。相信自己的孩子是向善的、是追求進步的、是優秀的。不要經常懷疑孩子、不相信孩子。比如,孩子在學校撿到鉛筆或者筆記本等帶回了家,家長就懷疑是孩子故意拿了別人的東西;孩子成績一直不錯,突然一次沒考好,就懷疑孩子最近上課沒用心聽講,從而對孩子批評、打擊。懷疑會傷害孩子的感情,讓孩子也覺得你不可信任,從而不願意在家長面前展示真實的自己,會出現欺騙、謊言和淡漠的親子關係。

欣賞。每個生命都是獨立的個體,每個孩子都有自己獨特的地方。作為家長要善於發現並時常肯定孩子的優點。孩子在自己喜歡的領域中活動是十分投入、十分自信的,所以家長要了解孩子的特點,善於發現他們的優點並經常給予表揚和肯定,這是孩子充滿自信,不斷進步的力量源泉。千萬不要把孩子的缺點掛在嘴上,讓孩子產生自卑感。

支持。讓孩子做自己的主人,自己決定自己的事情,並尊重和支持孩子自己合理正確的決定。這樣的父母,才是孩子人生成長道路上的堅強後盾,會增添孩子勇往直前的勇氣、力量和信心。

引導。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最智慧的父母,是有心無痕地對孩子進行正確的引導,從而讓孩子在人生的道路上順利前行。比如第二屆《中國詩詞大會》總冠軍——武亦姝,不僅詩詞了得,還寫得一手好字,今年高考又被清華大學錄取。可謂才華橫溢。看了她的成長經歷後,發現她的成長與父母的引導和教育密不可分。她母親從她小時候就開始帶著她一起角色扮演名著情節,改編故事結局。家裡經常玩“詩詞接龍”遊戲,誰輸了誰就做家務。正是父母長期的引導和堅持,武亦姝才成長為今天才華橫溢的詩詞才女。

五、高質量陪伴孩子,可以一起活動、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共同成長

“陪伴是最好的教育”,高質量的陪伴,不僅可以讓孩子成為你的朋友,而且能讓孩子變得優秀和卓越。

一篇名為《詩詞才女武亦姝考入清華:每一個橫空出世的孩子,背後都是父母的奮力託舉》的文章,在前段時間刷爆各大媒體和網絡,短時間內閱讀量就達到五個億。文章提到詩詞才女武亦姝和廣西高考狀元楊晨煜,小時候都離不開父母用心地陪伴。高質量的陪伴,包括和孩子一起閱讀、一起玩智力遊戲、一起鍛鍊健身、一起探討學習生活中的問題等等。

家長可以和孩子一起活動,還可以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比如親子閱讀,一起探討書中的觀點、情節;改編故事;觀看有意義的電影;一起外出旅遊,遊覽名勝古蹟等等,做孩子的朋友,與孩子一起共同成長。

總之,智慧地愛孩子,引導孩子向善向上向美;與孩子做人格平等的朋友,尊重、理解、信任、欣賞、支持孩子;真誠地與孩子溝通交流;高質量陪伴,培養共同的興趣愛好,與孩子共同成長,就一定可以成為孩子的朋友,真正走進孩子的內心,讓孩子也真心地愛我們。





玲子智慧家教看招


想做孩子的朋友不是口頭說說就可以的,一個健康孩子的成長需要和諧、愉快、積極與充滿愛的心理環境。

那麼在生活中怎樣與孩子做朋友呢?

1、做孩子興趣發展的朋友

最重要的是父母能安下心來,做孩子忠實的觀眾,成長中的孩子,最缺少的是“觀眾”。假如有人能欣賞自己,孩子會感覺做什麼都有動力,在孩子的興趣發展上這一點尤為突出,當然興趣培養不是越多越好,更不能盲目求多,要根據孩子的自身特點進行選擇。

2、做孩子學習知識的朋友

關鍵是在孩子遇到疑難問題時,父母要積極主動參與和孩子一起研究討論。

3、花些時間瞭解那些流行的東西

無論是歌星、青少年偶像,還是新電腦遊戲,父母都要花一些時間去了解,這樣一方面可以增加親子間更多的話題,另一方面還可以告訴孩子父母在乎他的興趣,而且還可以讓父母感覺自己更年輕。

4、做孩子娛樂的朋友

要捨得花時間與孩子一起玩耍,分享其中的快樂,孩子只有把父母當做自己的朋友,才會有無盡的花向父母傾訴,才會與父母一起分享喜與怒,父母要專心傾聽,更要表現出興趣,在恰當的時候表現自己的意見,或支持孩子的見解。

5、不要擺父母的架子

不要擺起架子,做“高高在上”的父母,要對孩子說心裡話,不要把話悶在肚子裡。讓孩子明白他對你是多麼重要,告訴他你多麼的愛她,慷慨的把你的時間分給她,但是對物質上不要有求必應,把孩子當作朋友,經常與她談心。可以告訴他你每天經歷的事情,也可以聽他向你講述他一天所經歷的事情,假如他告訴你做了什麼不該做的事,不要訓斥,不要生氣,多聽少說,當他認為與你聊天兒沒有“被懲罰的威脅”的時候,他才會無所不談。






手指動起來


怎樣走進孩子世界,和孩子成為朋友呢?我們就說0-18歲吧。18年很漫長,有很多機會給我們展示給孩子,也讓孩子展示給我們,如果今天他給我製造了一個困難或者發生了讓我很揪心的事情,只要不涉及到健康問題、生命問題、安全問題、行為道德問題、犯罪犯法的問題,其他一切問題我建議不要急著一步解決它,我們想一步解決的時候一定會急攻近利,一定會多費唇舌,一定會舉起手來想打,因為我們想現在就要解決,馬上就要解決。所以第一件事情,不要操之過急,不要把問題擴大,也不要把問題看得特別嚴重,比如小朋友一生要考多少試呀,一次考砸了又怎樣呢,只要他不厭學。所以我想我們主要是不要看痛點,要看大方向。

第二,發現我們和孩子之間最親密的事情,最有共同點的事情。共享經濟把我們大家都連在一起了,那我們和孩子有什麼可以共享的呢?我們可以分享給孩子什麼?他能分享給我們什麼?所以,一定要和孩子一起做事情。

第三,今天我們人人都想賺錢,人人都想成功,成功和賺錢裡面最重要的一點是什麼?是信任!我們和孩子之間互相能不能經營一下信任,他崇拜我們,我們信任他,我們好好說話,我們讚揚他,這一切不就都水到渠成了嗎?我們有天然的和孩子的親情,我們的母愛,我們的父愛。比如銀行裡的錢,我們每天都在用,卻不往裡面存,怎麼行呢?所以呢,我們記得一件事情,天天,月月,年年,也往我們的"親子銀行"裡存點東西,想一想,孩子想要什麼,我們往裡面存點什麼。我的小兒子,他喜歡音樂,他找我要買更貴的小提琴,但他要講出理由。等他要用更貴的小提琴的時候,他得達到一個目標,我對他有要求了,這個要求是潛移默化在他的興趣裡,我的要求和他的興趣是在一起的,我們互相是用興趣在提要求。


媽咪Jane黃靜潔




先說明一下我的情況。座標杭州,小孩子小孩一年級。和自己還有周邊的好幾個孩子都是好朋友。主要判斷依據,孩子自己說和我是好朋友,喜歡和我一起玩,喜歡和我說話。

這世界上沒有無緣無故的事,所以說天生就能和孩子做朋友,那絕對是忽悠。

總結一下我的個人經驗,可能有些語無倫次,但是也希望能對題主有幫助。

“朋”象形字,肩並肩的兩個人。

也就意味著,作為朋友必須是對等的、相互支持的、可以相互依靠的。

所以,要想和孩子成為朋友,必須堅守以下原則:

1 放下父權、母權,放下家長的面子。和孩子平等對話,把他當大人一樣尊重。而不是假惺惺的嘴裡說著要和孩子做朋友,其實是把做朋友當成控制孩子的手段。你對孩子耍的手段,總有一天會反噬到你自己。

2 信任孩子。把他孩子當成自己可以依靠的、信賴的夥伴。而不是想著,這麼個孩子能有什麼用。感知到被需要、需信賴,是朋友關係中最為重要,要是讓朋友關係穩固長久的基礎之一。

當然,信任不是盲目信任,是需要經過思考和辨識,並不斷的去通過日常點滴,去培養相互的信任度。

3 站在孩子的一邊。真正的成為孩子的有力支持,讓孩子覺得你是自己人,是可以依靠的。從孩子的需求出發,而不是站在大人功力的角度,去為孩子做她需要的事。但是,請不要越俎代庖。比如生活中得,你需要做的是教會孩子方法,並且享受做事情過程的樂趣,而不是自己去替代他做。

4 學習孩子的“語言”,瞭解孩子的語言開關,行動、禮物、讚美、精心時刻等等,知道孩子身上的特有開關,就像瞭解自己的大人朋友一樣。

先講這麼多,時間有點晚了,希望下次還有機會和大家交流。


x2小姐


想要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我結合下自己帶寶寶的經驗總結下。

首先,我覺得第一位的交流(包括語言上的、互動方面的),其次就是耐心。很多父母在對待孩子的上面都不夠耐心,總是因為工作忙而疏忽了和孩子交流的機會。殊不知孩子也是需要耐心溝通和交流的。一般從以下幾個方面著手會比較好。

第一、和孩子一起做她喜歡的事情或者讓她參與你的事情。

比如像我的孩子,她很喜歡跳舞、唱歌、和畫畫。我們一家人總是在下班的時間裡抽出一些時間來陪她做這些事情,也會盡量安排好兩個人在家裡忙碌的時的分工,總會最少保持一個人陪孩子做她感興趣的事情。包括和她玩一些她喜歡的遊戲,比如我和女兒就喜歡躲貓貓,她特別喜歡,每次都玩得特開心。

同時,也會讓她參與我的事情,而且她會很開心。舉個例子,有時候一個人帶她,做飯什麼的總是沒辦法照看她,那我就會讓她參與和我一起摘菜,洗菜,然後吃飯的時候,就會說寶寶吃自己摘的菜洗的菜,孩子總是很高興的吃,比我們平時哄她吃,喂她吃好太多了,她還會說這是我摘的菜菜。。。我還會讓她幫忙參與疊衣服哈,掃地啊什麼的家務活動,雖然她總是在幫倒忙,但是她很開心,她在收穫玩樂之餘還和父母有了溝通交流和參與感。

第二、抽出更多時間陪伴

就算不是小孩子,朋友之間也是需要陪伴的,每一位成年人都應該對這點是有共同認識的。如果你的朋友經常不在你的身邊,自然你們會疏遠,其實和小孩子做朋友也是一樣的。我舉個例子,平時小孩子都是我婆婆帶的多,過年放假的時候,我自己親自每天帶了一段時間,明顯都能感覺她對我依賴增加了不少。所以要多花時間陪伴孩子。

第三、孩子也需要肯定,要鼓勵,不要輕易責備

人哪有不犯錯的,更何況她還是一個小孩子。而且小孩子因為認知的問題,她可能並不認為那是一種錯誤。我們,這些做父母的總是望子成龍,望女成鳳,殊不知,過大的壓力對她的成長無益。反而打擊了她的信心,對以後的成長是一種危害。另外,誰願意與一個整天責備自己,不欣賞自己的人成為朋友了?

第四、認真回答她的問題,滿足她的好奇心,理解她的行為

雖然,小孩子的問題一般都很幼稚,但這是她這個年齡該有的。所以在不能因為一些幼稚的問題,就不需要你認真對待了,要像一個朋友一樣認真對待,認真回答。還可能需要你像她提問中的角色一樣,比如可愛的。

小孩子總有很多問題,特別是兩三歲到五六歲之間的小孩子。讓小孩子充滿好奇感其實是利於她對社會的認知和思維習慣的養成,對她未來是有好處的。所以父母應該滿足她的好奇心。

還要理解她的行為,不要一味的責備她。比如小孩子,特別是兩歲以下的小孩,我女兒一歲多一點的時候,她對掉在地方的東西都特別感興趣,總是喜歡拿了放在嘴裡,用舌頭去嘗一嘗。這裡最好不要去責備她,或者不讓她拿,而是滿足她的好奇心,你把東西弄乾淨了在放在她的面前。

你理解了孩子,孩子也能理解到你,朋友之間要相互理解。

第五、放在父母的姿態,和小孩子平等交流

平等交流蘊含著巨大的力量,當我們和孩子一起平等的交流的時候,她也會放輕鬆,會感到愉悅,當然可以像朋友一樣的相處自然。



hello龍姐


《怎麼才能和孩子做好朋友?》

這個嘛,簡單一句話

1.“平等待人”。

既然要跟孩子做好朋友,以後啊,在沒人的時候,你就叫孩子“爸爸”或者“媽媽”。

在有人的時候,孩子就叫你“爸爸”或“媽媽”。

2.將心比心。

在沒人的時候,你就陪著孩子一起玩“捉迷藏”遊戲。

在有人的時候,孩子跟著你一起“做家務”“學習”。

3.同甘同苦。

在沒有人的時間,孩子提出的有道理的要求,你做父母的要答應孩子。

在有人的時候,你提出的有道理的話,孩子要聽你的。

4.彼此關心,彼此理解。

孩子生病了,父母照顧孩子。

父母生病了,孩子照顧父母。

5.我該說得都說了。關鍵是你能做到嗎?你能放下世人所說的面子嗎?

6.如果我說的你做不到,我等於白講,白講了就是浪費時間。浪費時間的事,我可不願意做。


鍾醫健康


首先還是尊重吧,其實孩子遠比大人想象的聰明,特別是現代小孩,幾歲的孩子,玩個Ipad比大人溜的比比皆是,從小接觸外面世界,電視,電腦,手機,這些外來知識,因為孩子的專注和個人喜好,往往比大人更加投入,運用則是隨心所欲,模仿也罷,靈活也罷,這些都說明現在的孩子不能再用老一輩的看法和規則去約束,去理所當然的認為按照大人的想法去改變孩子,孩子喜歡和討厭一個人是很明確的,他不會去多餘的掩飾,喜歡就跟你好,不喜歡就離你遠點,所以跟孩子成為朋友,最簡單的就是多陪孩子做一些孩子喜歡做的,或者弄一些孩子能參與進來一起進行的新鮮事情,不需要多長,每天十幾分鍾,不用幾天,你就會發現孩子一直在期待和你在一起的時光,當然,這面對的是幾歲大的孩子。至於10幾歲的孩子,性格已經形成,我覺得這個時候再不能按照老方式,用大人認為的凡是對孩子好的,我就要強迫孩子去遵循,去按照我們自認為的方式去要求,學習是一種樂趣,不是一種強制任務,10幾歲的孩子其實什麼都懂,但是孩子需要的是父母的理解,父母的相互溝通,這個年齡層的孩子,想要成為他們的朋友,再不是你買個他喜歡的玩具,你週末帶他去遊樂場玩一圈就可以了,孩子有自己的判斷力了,有他自己的想法,現在最需要的是信任,當他和同學,其他人產生了矛盾糾紛,大人是不是對孩子的話有足夠的信任和理解,而不是一味的指責。當你對孩子許下一個承諾,哪怕你只是隨口一說,你有沒有放在心上,去實現,或者無法做到時,跟孩子有沒有良好的溝通,請求原諒。相信孩子,言而有信,言行一致,以身作則,孩子是善良的,當你做到這些,根本不需要考慮如何和孩子成為朋友,因為孩子就是你最好的粉絲,不管你是有錢,沒錢,只要有一口飯,你趕他走他都不會走!


書生月下


和孩子成為好朋友

最近和許多朋友一起討論如何教育好孩子這樣的話題。有很多朋友的經驗很好值得借鑑。我個人一直主張和孩子成為好朋友。只有這樣他們的內心世界裡就會完全敞開。把父母當成是他們的朋友來對待。

我把我的方法告訴各位希望能和大家一起共勉。如果你要是有更好的方法我們一起討論吧。

一、和孩子成為好朋友。把他們當成朋友一樣對待,不要因為他們不懂事就不去傾聽他們的感受。

二、每天堅持給孩子30分鐘。給他們講故事。買一些簡單有趣的故事書講給他們聽。能把為什麼穿插到故事裡。多問他們幾個為什麼。這樣以後的生活中他們的腦瓜裡同樣會反問父母為什麼會是這樣而不是那樣呢?培養他們去思考問題的方法。

三、成為朋友以後。他們的事情就是父母的事情了。在學習簡單的數和一些漢字的時候。我們一直是在“快樂”中學習的。千萬記住別去逼他們喲。這樣搞不好會弄巧成拙。在今後的學習過程中會產生對學習厭倦。會讓他們感覺學習很累。

四、不要拿課本去教他們。我們一直是拿“生活的教科書”來學習的。所謂生活的教科書就是指把我們平時在生活中的一些有趣的知識拿出來和孩子們一起分享。

五、玩。想怎麼玩就怎麼玩。只要他們能想得到的就讓他們玩。玩的過程中其實就是手腦互動一個過程。

六、看電視。讓他們在動畫片中找到“精彩”。父母有時間可以一起陪著看。不會和他們去搶著換臺吧?!呵。

好了。其實教育孩子的方法就來源於生活。做一個熱愛生活的人你會從中發現很多的。記住寬鬆的環境是他們成長基礎。希望天下的父母都能和自己的孩子成為好朋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