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打鬼子:系列连载第43期,以当年日军随军记者拍摄的照片为线索,全面讲述抗日战争14年的全过程。许多图片为第一次展示,极其珍贵。

日军虽然在武器上有绝对的优势,但在井陉、娘子关一带同中国军队血战之后,还是付出了较大代价(日军统计阵亡人数2362人,伤1322人,失踪4人)才占领了这一地区。突破娘子关天险后,日军又占领了固关,随后顺着太行山脉直扑山西平定县。本期拍的就是日军在太行山脉的固关(也称新关)至故关(也称旧关)一带作战的情形。下图为日军鲤登、森本部队占领固关后顺利会师。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娘子关失守后,国民党第22集团军(川军,邓锡侯部)的41军王志远364旅24日奉命向七亘、马山一线进发,阻击日军西进。25日,364旅行至东回村与日军遭遇。日军先以飞机大炮轰炸,而后由步兵发起冲锋。守军将弹药打光后,轮起大刀与日军肉搏。但是在日军飞机、大炮、毒气弹的攻击下,全旅伤亡1800人,不得不向平定、昔阳方向撤退。下图为日军炮火轰炸后的旧关。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赶来增援的第732团也在半路被日军截住,恶战一晚后全部阵亡。再晚些赶到的731团也伤亡过半,不得不撤退,至此娘子西南部防线全线失守,日军进入山西的大门洞开。下图:日军鲤登部队在大行岭(日语直译,应当是太行山山顶,下同)向中方阵地冲锋。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下图:突破中方防线后,小林部队在集结,准备向山西进军。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下图:站在高处拍摄影的小林部队。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下图:战斗后,欢呼胜利的小林部队。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下图:在攻克大行岭战斗中负伤的日军,图为上等兵迁本在接受记者的采访。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日军为突破固关一带防线,发生了大小二十余次战斗,其中有几次是八路军参战的,这次就介绍其中的两次经典战斗。

娘子关即将守失之际,国民党第20军团司令兼第13军军长汤恩伯给在七亘一带活动的129 师刘伯承打电话,说八路的游击战不行,劝他赶快撤。但刘伯承决定趁日军大批辎重通过七亘村运往前线的机会,利用七亘村的有利地形打一场伏击战。此任务交由386旅772团3营,兵力部署是:12连埋伏在七亘东口外的山坡上担任主攻,夺取辎重;11连负责切断日军步兵同辎重部队的联系。9、10连为预备队,防止日军抢占有利用地形负隅顽抗,以保证12连顺利消灭敌辎重部队。旅特务连的一个排在石门关阻击后退之敌。

10月26日清晨,日军辎重部队在200多步兵掩护下从测鱼镇向西进犯。9时许,敌人先头部队进入伏击区。八路军放过日军的先头部队后向敌辎重部队发动猛攻,日军毫无防备,被迫向测鱼镇逃窜。随后又在石门关遭特务连的阻击,死伤惨重。这次战斗仅用了两个多小时,八路军以10余人伤亡的代价,打死日军300余人,缴获骡马300余匹。下图为现在的七亘村地形。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伏击战后,由于日军前线急需物资,刘伯承料定日军会再次路过七亘村,于是决定再打一次伏击战。陈赓根据刘伯承的指示,仍以772团3营为主力,将第一次伏击时担任预备队的第9连担任主攻,10连实施迂回、穿插。以11、12两个连及特务连的一个排负责控制七亘村南侧高地,1营作为机动。

27日夜,王近山副团长率第3营在七亘村部署完毕。10月28日,日军的辎重部队安排了一个骑兵连和两个步兵连400余人为掩护,再次从测鱼镇出发,中午11时许,日军先头部队进入七亘村伏击区。日军这次非常警惕,他们拉大距离,缓慢前进。凡可疑之处立即用大炮猛轰。

王近山将日军先头部队放了过去,当敌辎重部队全部进入伏击圈时,才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集中火力猛攻。

刚刚走出伏击圈的日军先头部队听到枪声赶紧返回增援。八路军虽然人数有优势,但火力远不如日军,战斗进入激烈的拉锯状态,双方甚至半夜在村里肉搏战,八路军的军事部署被凶猛的日军全部打散,好在他们熟悉地形,迅速自由组合,在山中同日军游击战。直到29日凌晨,才将日军打退。

这次战斗,八路军伤亡20余人,其中,772团1营教导员尹敌斌英勇牺牲。日军伤亡100多人,八路军缴获轻机枪4挺、步枪50余支、骡马100多匹,骆驼24峰和大批军用物资。下图为现在的七亘战斗纪念碑。

打鬼子:刘伯承太行山上打埋伏,发现鬼子太难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