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不是二,也不是四?

孫玉斐


首先就不背道德經了,經文原意是有物混成,先天地生,這裡千萬不要理解成大爆炸前的奇點存在,應該是超出人類認知的範疇,所以才勉強稱呼它為道。如果一定要按照現今科技前沿的來理解,你可以認為它是包括宇宙以及反物質暗能量的大集合。道生一,指的是絕對靜止的道是不存在的,一定會變化而生出極致來,這個極致就是太極。太極呢,也不會絕對靜止不變,它一定會分成陰陽二形,這就是一生二。所以,當你理解天地中的陰陽之道的時候,不要片面的把它們對立,而要明白矛盾中的聯繫,對立,以及協調或者不協調。看起來玄幻不?因為它們本來就是一個整體來的啊。這個理論眼熟不?像不像辯證唯物主義觀點?像不像邏輯思維裡面的線性邏輯和泛線性邏輯?好了,回到正文,二生三,三生萬物。這裡的三,代表的就是萬物,只不過是萬物未生之前的狀態,所以它是陰陽俱全的,所以萬物都有陰陽。一片樹葉,向陽的那面是陽,背光的那面是陰,向陽的山坡上長出來的葉子是陽重,背光的山溝里長出來的是陰重。不同的葉子哪怕是相同的植物作為中藥它的療效都有區別。這才是傳統中醫裡面的精髓。所以才說中醫裡面有玄幻的無法量化的東西。


慣於胡說八道


你好!我是33老師。現在我來回答你的問題。

要想把《道德經》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這句話搞明白?

首先我們得了解老子提出的道是什麼?要先從源頭講起,可能大家才能明白真相。

老子在《道德經》第25章裡面說,有物混成,先天地生。究竟是什麼“物”,居然能先天地而生?接下來的一句話。老子給出了答案:吾不知其名,強名曰道。

這就是老子對道的定義。從這裡可以看出,道就是生長萬事萬物的源頭,以就是所有的物體都是在道的運作規律下生活。

然後道生一,這個一指的什麼呢?就是太極。

太極是一個整體,就像我們每個人一樣,都是一個獨立的個體。這就是所謂的道生一。

那什麼是一生二呢?就是這個太極整體,又分陰陽,所以一生二。在我們這個世界中,所有的事情都分陰陽,比如,有好就有壞,有錯就有對,有男就有女,等等。。都是一分為二的,但是他們又是對立統一的。

那什麼是二生三呢?就是指陰陽相互作用就會產生出新的獨立體,這個就像人類的小孩一樣。陰陽相合就可以繁育後代。

那為什麼是三生萬物呢,而不是三生四呢?

因為二生三,這個三呢,又是一個新的獨立體。這個三又回到了一。等於說三又是一個太極。太極裡又有陰陽,並且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這就產生出四種物質形態。

這四種物質構造形態,包括了這個世界上的所有萬事萬物的狀態。所以就是三生萬物。

那我們大家想想看,這個世界上是不是所有的物體都像一個太極,包括,所有人,事,物。

所以我們看每件事情的發生,都應該全面的看問題。這樣你就能看清事物的真相。不要只看陰,或者只陽。也就是說好事情的背後一定隱藏著一件壞事情。並且這好事情壞事情還會相互轉換。也就是人們常說的極樂生悲。所以我們應該端正自己的心態,正確看待事物的發展。這樣我們才能活出健康,積極,陽光的精彩人生。


開悟者33老師


道德經中的一二三,既是基數詞,也同時是序數詞。就是說,它們既是指一個二個三個(1個2個3個)…直至N個,也是第一、第二、第三…直至第N的意思。作為序數詞,文中出現的次序已經正常體現了,不必多言,理解這段話的含義,主要在於其作為基數詞的含義,實際上也就是指數學方面的含義。

一,在道德經中地位至高無上,一即是道,道即是一,有“聖人抱一為天下式”。

二,居其次,因為萬物都是“負陰而抱陽”——這裡負與抱只是相對的兩面而已,不必一定是具體動作或位置——即萬物都是陰陽兩面對立的統一體。

三,指三生萬物,這個用現代數學觀點來看,如同三體問題有無限多個可能的答案一樣,無論偶然抑或必然,的確彰顯了古人智慧的洞察和深邃。公元十四世紀歐洲哲學家提出的奧卡姆剃刀原理,對人類的認知原則建議了最好的方案:如無必要,勿增實體,或者稱作“簡單有效原則”。老子則有“其在道也,曰餘食贅行,物或惡之”。

應該已經說的足夠了,但是還有一個“四”。指“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指的是道、天、地、人。看來分量也是足夠。至於“五”,已經說到五色五味五音了,沒必要再瑣碎了吧?!


郭城3點14壹伍玖


這個問題問的很有水平、問到點子上了!👍👍🙏🙏😊😊

在《易經》中,“是故易有太極,是生兩儀,兩儀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八卦見吉凶,吉凶生大業。”《易經》講的是變化之道,譯成英文是《The BooK Of Change》。《易經》講事物變化發展的普適原理,是“太極生兩儀,兩生四象,四象生八卦”,它們是呈2的n次方遞生的,是普遍的變化模型,是理論。

在《道德經》中,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是“有無相生”、是“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經》講的是道與德。《道德經》講的是實際,是現實中的運用。

按《道德經》的現實應用邏輯,“無”經過“道”生出“有”來,“有”就是“一”,這個“一”就是一個整體,整體衍化出二,叫“一生二”,“孤陰不生,獨陽不長”,所以“道生一”後,還要“一生二”,這裡的“二”必須是有陰、有陽。但現實中,有陰、有陽也不一定絕對可以繼續衍生,兩個雄性、兩個雌性,甚至兩個雄雌、兩個男女,不能繁衍生息的例子,時有發生。那麼,只有“二生三”確實發生之後,“三生萬物”才可能得以實現。

因此,“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中,它講的是“道”,是客觀的實際,這些“生”必須是現實的衍生,它們都是遞進衍生的。“三生萬物”的前提是“二生三”,“二生三”的前提是“一生二”。如果沒有“二生三”的前提和實現,就不可能有“三生萬物”的延續。所以,必須有“三”才可能有萬物的衍生。“二”不能直接衍生萬物,沒有“三”也不可能有“四”。

《易經》講的是變化的規則模型,《道德經》講的是道在自然中的客觀實際,二《經》和二《經》中的“生”也不是完全一致的一個概念,不可將二者等同。

(以上為一己一時之觀念、認識,當然也可有其它更好的解釋方法。)


沃克特爾


特別欣賞老子的這段話,不請自來了。這段話的每一句都意味深長,耐人琢磨。且聽我一一道來。

道德經一開篇就說“無,名天地之始。有,名萬物之母。”世界最初的狀態是一無所有的空。這一點跟佛家思想是吻合的。這麼說來,這句話應該說成是無生一或者是空生一。但為什麼說成了道生一呢?這就是老子的高明之處了。老子認為即使是一無所有的狀態(特意沒用時候這個詞因為時間也不存在)道還是存在的。一則代表了一片混沌,這時候還沒有天和地,形象一點地說這就是孕育出盤古的那個混沌的世界。它遵循著冥冥之中的道出現了。這一思想跟黑格爾所說的純無和純有的辯證思維非常契合。道既是有也是無,道生一是純有和純無的辯證統一。

天地渾沌如雞子,盤古生其中。萬八千歲,天地開闢,陽清為天,陰濁為地。一生二說的是,混沌的世界出現了陰陽兩股對立的勢力,它們相互作用使得本來靜止不動的世界變得生機勃勃起來。萬物就要產生了。

然而,老子並沒有說二生萬物,而是囉嗦了一下,又來了一個二生三。題主大概也有這樣的困惑吧。實際上,二生三非常重要,因為它告訴我們萬物的產生是循序漸進的過程,而並非是一蹴而就。這個思想跟皮亞諾公理系的思想非常契合。零和一是純粹的自然數,1加一個數就可以得到下一個數,而每個數的後面都必然有一個後繼數,也就是二生三。不斷加下去就得到了整個自然數的集合,也就是三生萬物了。

老子這段話的每一句都蘊含了豐富的思想。這些思想直到兩千多年以後,才被後世的哲學家、數學家們繼承和發揚。我忍不住要給老子點一萬個贊。


日衝信息 黃


《道德經》中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不是二,也不是四呢?

神仙不拿人識透,識透不值半文錢。《道德經》中的道生一,這個“一“指圓的太極圖只有一個。一生二,這個“二“是指太極生兩儀,兩儀指天和地。二生三,這個“三“是指上有天,下有地,中間就生人。所以三字經中的三才者,天地人。三生萬物,地球上只要有了人,就可以創造人間奇蹟的萬物了。這就是中醫《天人合一》觀,道生一太極,一生二的天地,二生三的人。人就是創造萬物的主宰者,所以人稱萬物之靈的高等動物的基本摡念。這就弄清楚了為什麼不是二,也不是四的原因了吧![贊][贊][贊]


用戶6131822359598


《老子》這本書在2000多逆流傳過程中,出現許多錯誤,因為紙發和印刷術發明前是刻在木竹上,靠傳抄流行,傳抄出現錯誤。老子原文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生萬物”,在三與生之間原應有個省略號,但古人沒有發明省略號,後人在點逗時就點逗成“三生萬物了”

總之,老子原文是“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四四生五五生六六生七七生八八生九九生十……”,後人傳抄中覺得麻煩直接把三後面都省了。抄成了“道生一一生二二生三三生萬物”,

後人點逗時不加思考點成“三生萬物”。

正確的點逗方是“二生三,三生……萬物”或“二生三,三……生萬物”。我是國學小師,不會騙你的。[大笑][大笑][大笑]


國學小師


看到你的這個問題提的非常非常好。我個人也是對中華民族文化思想理論的《中醫學》研究之後才對這個問題有了三個層次的理解而已,那麼我就按照我的“中醫學”理解來論述一下你的這個問題吧。

第一個層次就是“道”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道”即規律,規律用數字表示就是“0”而已,如果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無極”而已。所以才會衍生出來一句話說的《無極生太極》而已。

第二個層次就是“太極”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如果用數字來表示就是“一”而已。如果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太極”而已。所以又會衍生出來一句話說的《太極生兩儀》而已。

第三個層次就是“兩儀”是什麼呢?我個人認為如果用數字表示出來就是“二”而已。如果用文字表達出來就是“陰陽”而已。所以又會衍生出來一句話說的《兩儀生四象》而已。用今天的話來解讀就是兩儀必須進行互動交易就能衍生出來三才而已。其實四象只是一個概念而已。因為根據物極必反的規律法則。我們可以推理出來在兩儀生四象之後一定是有一個象是不能工作的。所以透過現象看本質就能推理出來只會存在三個象在同時工作。

通過以上推導我們就能知道《道生一就是無極生太極》,《一生二就是太極生兩儀》,《二生三就是兩儀生四象》,《三生萬物就是四象生八卦》而已。因為這個世界上只要是陰陽二氣互相交易就會衍生出來《天,地,人》三才而已,那麼只要有人有地下的礦產資源物質通過人類的智慧開發是不是可以生出來萬物嗎?例如現在的汽車,火車,飛機。手機,電腦等等太多的物品了。


生命力提升


道可道,非常道!

道法自然!!

個人認為,道是這個宇宙或我們生存的自然界的規律,方法,規則,法則……一種說不清道不明,看似無序,實則時時嚴密運轉的現象……

也可以認為這個“道”裡面就孕育包含著“一”,或“一”就是“道”的本源和開始。

這方面的解釋古人和先賢聖人們都有,我認為從形象,形狀,“圖”的方面也好理解。

如太極圖,它的外面是一個圓,這就表示了以整個太極圖為“一”,而圖中的陰陽魚,便是“二”,而陰陽魚中,魚的眼睛吧,又是陰中有陽,陽中有陰!也就是一陰一陽謂之“道”!而陰陽魚合抱為一個整圓。則體現了獨陰不生,孤陽不長的理念。既所謂陰陽二氣,也可代表萬物萬象的性質……也就是“二”。

然後陰陽交泰,萬物生髮,就有了“三”,即三才,天地人。然後就是自然界的萬物。

也就是太極生兩儀,兩儀生三才,三才生四象,四象生五行(八卦)……

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而不是二,或四,道理也就在這兒,因為三就是天,地,人。這是本源,然後再生萬物,也是一種順序。

主要是體現了一種生生不息的過程。


渭水一粒砂


這個問題,問的是,為什麼非要“三”才能生萬物?

我從未讀過《道德經》,也從不操古人的心。我個人覺得,這個提問,與古文的思想內涵沒有多大關係,與“三”這個量的程度有關係。

從我大老粗的觀點出發,直奔主題、就事論事講:“二”生萬物不夠,“四”生萬物浪費,“三”生萬物正好,不多不少,科學合理。

四十多年前,我們國家的交通很不方便。從汽車站下車,大多揹著行李徒步到火車站。

按照當時的經驗,一個人最多可以拿四個行李,兩個人可以拿八個。如果三個人結伴同行,網友們知道可以拿多少行李嗎?答案是無數個。

65歲以下的人不會相信,但我親眼見過這樣的場面:一個人守著一大堆行李,另一個人在前方較遠的地方守著一堆行李,還有一個人在兩邊搬運。他們三個人也替換著搬。

繪畫試驗證明,只要有紅、黃、藍三種顏色,用白色加水的量去調,可以調出無數種顏色。中國地圖、世界地圖,就是這三種顏色加白色調出來的。

三思而行、三人成虎、入木三分、三生有幸、三釜頭、三把火、三伏酷暑、三九嚴寒。古往今來,在我們中國,很多事情都是“事不過三”的。(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