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24 吃一口老家的糜面倒鍋子

吃一口老家的糜面倒鍋子

甘肅省白銀市平川區 張世強

吃一口老家的糜面倒鍋子
  • 回老家的心情總是很高興,但是今天心頭卻是別樣的沉重與抑鬱。
  • 雖然我已經離開家鄉在外地生活工作了二十多年,但是故鄉的一草一木總在心頭縈繞。雖然,這裡的道路仍然是塵土飛揚,但飛揚的塵土中飄蕩的是泥土的清香,絕不是汽車的尾氣和下水道中竄出的怪味;雖然,喝的依然是下雨天收集的窖水,但是我們絕不擔心裡面有什麼汙染,老祖先發明的黃土地上的紅膠泥水窖自然有淨化水質的功能,即便是儲存好幾年也不會變質,炎炎夏日,吊上一桶,是那麼的甘冽爽口。雖然,老家的房子依然是黃土基子砌築的土木結構房子,但是我絕不擔心半夜三更睡覺會被轟鳴的摩托車噪音吵醒。
  • 今天,同事的父親去世了,臨終遺言要把他安置到老家的土房子中置辦喪事,我們為了表示一點晚輩的敬意,也特此請假去老家弔唁。
  • 來回都要路過我家老屋,同行的朋友聽說我老奶奶還在老家 ,都要進去看看老人家。對我來說,豈有三過家門而不入的道理?三叔看見我們來了,特別高興,趕忙給我們熬上罐罐茶。在我們老家,罐罐茶和油饃饃或豬油脆脆是招待貴賓的最高禮儀。多窮的人家,只要你去了,大家都很好客,用樸實的語言表達自己的歡迎之情。記得有一個笑話,是說某家來了一位親戚,照例用罐罐茶招待,女主人熱情的說:“他幹大,暫下著喝(意思是喝茶的時候就著吃饃饃)”,親戚說:“他姨娘,後客氣,藏(zang)喝著來”,如此反覆客套,親戚走後,女主人拍著兩腿說:“哎呀,周把人害死了,個說個叫他幹大吃著喝,他幹大光說藏喝著了,哈個到了(liao)把饃饃給他幹大沒有端上來著。”
  • 今天,我的朋友們喝罐罐茶,三媽絕對沒有忘記端上來饃饃。而且,讓我們意料的是 ,三叔家竟然做了我們特別喜歡吃的雜糧面饃饃,幾塊蕎麵餅子,一個糜麵碗脖子。雖然剛剛才吃完飯,但是面對家鄉美食,我們還是禁不住誘惑,很快一掃而空。大家就此以這挑起話頭,算是憶苦思甜。忽然想起了老家特別讓人懷念的一種美食――糜面倒鍋子,大家都禁不住勾起兒時的回憶,說是六月天,酷暑難耐,大中午的泡上一大碗糜面倒鍋子,那夏天的泡饃水,那焦黃的鍋底子,在那個年代,在那個歲月,在那個日頭高照的正午,喋上一碗,香甜可口,清爽甘冽,能美死人!那感覺,絕不亞於城市的小朋友們在夏天吃冰淇淋舒服!二媽說,你們想吃了,回去的時候,到三方吳街上看一看,那兒現在有位老太婆,專門做糜面倒鍋子,你們順路看看有沒有。
  • 聊完了家長裡短,告別了奶奶和三叔一家人,我們特意到三方吳打聽了一下,大家都知道做糜面倒鍋子的人家。進去問了一下,剛好做好了幾塊倒鍋子。一圈28元,大家一分為四,一人包了一塊。回來在朋友圈一發,居然惹得朋友們饞涎欲滴,說是能申請非物質文化遺產了!
  • 糜面倒鍋子,那是我的故鄉特有的一種地方風味名吃。它的大概做法是:用上等的保安紅糜子在石磨上推好糜珍子,稍稍和上一點小麥麵粉,用水窖的涼水攪拌好;然後在大鐵鍋中間放置一個圓錐形陶筒,高約一尺見方,底座直徑大約10公分,所以做出來的倒鍋子也特別厚,也許這是厚重的黃土高原給當地老百姓的恩賜吧!然後在陶筒中間倒上一半涼水,把湯好的糜面圍著陶筒澆一圈,略低於陶筒口。然後用柴火慢慢燒鍋,有經驗的家庭主婦會把火候掌握的恰到好處,做出的倒鍋子酥軟形美,整塊取出來扣到案板上,抽出陶筒,那極像是一口倒置的鍋了。如果底子是焦黃的,那就是最上等的傑作了,吃起來特別爽口。如果感興趣,切上一塊,用手掰成小塊,放置在大碗中,澆上開水,稍等片刻,一碗可口的美味就橫空出世了!小時候,驕陽似火的夏天,我們經常乘大人們午睡還沒有起來上地的時分,悄無聲息的溜到廚房裡,一口氣把一大碗泡糜面倒鍋子的水咕咚咕咚地灌到冒火的嗓眼中,頓時,五臟六腑神清氣爽,精神十足,然後又悄悄地在碗裡添滿水瘋玩去了!
  • 真遺憾,帶的太少了。下次回家,一定多帶幾塊,讓異鄉打拼的朋友們都嚐嚐老家的味道,都回味一下老家的水土,都親近一下老家的一草一木,都念想一下老家的鄉音鄉情!


吃一口老家的糜面倒鍋子


吃一口老家的糜面倒鍋子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