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 千古一帝与寡妇的交易:给我水银永世不朽,我保你富甲天下

一提到秦始皇大帝,人们都会想到如今依旧沉稳存在的秦始皇陵。历朝历代的帝王无不希望自己百年之后不受打扰,可真正做到的似乎只有秦大帝一人。而他之所以能够做到这一点,全拜其对自身的“毒”,可以说这是一个魔咒式的保全方法,别人不敢打开陵墓,而他也永远地沉寂在地下深层之中了。

千古一帝与寡妇的交易:给我水银永世不朽,我保你富甲天下

秦始皇陵究竟用了多少水银

当年秦大帝为了尸身不腐可谓煞费苦心,从自己爱炼砂吃丹的行为中总结出水银的妙用。于是想出了用水银冒充河海之象的巧妙设计,从而保自己尸身永固,同时又不受侵犯,这绝对是当时技术限制下一举两得的好方法。

也正是因为如此,秦大帝之墓到现在还无法被打开,说里面水银太多。那人们就好奇了,到底在秦帝陵里有多少水银存在呢?

千古一帝与寡妇的交易:给我水银永世不朽,我保你富甲天下

史学大家司马迁老先生早为人们提供了一个笼统的数字摆在那里了:以水银为百川江河大海。所以有人按着这个概念估计秦陵地下水银量达到了一百吨。

单听一百吨这个数字是很吓人的,但如果按现代科学方式一换算似乎就没那么大气了。因为水银密度是摆在那里的,其密度为13.6,而一百吨的水银计算下来相当于7.4立方米。

这样一看就有些直观了吧?试想将7.4立方米的水倒入一个100立方米的游泳池,那也不过是没脚面的样子。这所谓的江河大海有点浅呀,不知秦帝当年是不是遇到了黑心施工商,从而被偷工减料了。

当然,我们不能以现在的眼光来看过去的生活水平,也不能用现在的眼光来看司马老先生的笔下世界,各人眼光不一样嘛。再说人家秦帝陵内的规划可能是缩略版的世界呢?那也该将“江海”称为大江大海不是嘛。

千古一帝与寡妇的交易:给我水银永世不朽,我保你富甲天下

为秦帝提供水银的女人是谁

虽然说秦帝陵的水银量没有想象的那么多,但以当时那个年代,这个数字还是很可观的。不论是从提炼还是运输、保存,那都不容易。

事实上,这对一个帝王之主完全不是个事,提炼水银的技术早在春秋时期就有了,齐桓公的陵墓中不也有一个水银池吗?所以大帝并不担心水银的出处。

据说,旧时在没有化妆品之前,人们是用丹砂来替代的,而丹砂本身就是提炼水银的一种原材料。在秦朝的时候,巴地有一家专门开丹砂矿的商人,老板是一名叫清的寡妇:“巴寡妇清,其先得丹穴,而擅其利数世,家亦不訾。清,寡妇也,能守其业,用财自卫,不见侵犯。”

千古一帝与寡妇的交易:给我水银永世不朽,我保你富甲天下

秦大帝的合作商就是这位“巴寡妇清”,而且他对这位女强人很是看好,认为她是一个贞洁的女人,所以非常礼貌:“秦皇帝以为贞妇而客之”。

有矿果然更有面子,这样一个女商人都成了大帝家的座上宾,难怪司马老先生要不服了:“清穷乡寡妇,礼抗万乘,名显天下,岂非以富邪?”但人家清也有苦难言呀,不与皇帝做生意,谁敢呀,人家一句话自己那点家业还不得都充公了。

千古一帝与寡妇的交易:给我水银永世不朽,我保你富甲天下

有人说秦大帝之所以礼遇寡妇清不是因为她有钱,有矿,而是为了监督管理当时的富人之法。或许吧,但不论如何,能在秦大帝眼里被称为贞妇的女性只有“清”一个人,可见清这个女人也不一般。

当然,虽然有清提供水银,可运输、保存又如何来解决呢?其实也不是很难,当时不可能炼好了水银再运送到秦陵,如果运丹砂过去再提炼就简便多了。而且当时秦大帝已经发明了“车同轨”的驿道,有皇家驿道做保障,剩下的问题就是请人运输,及至骊山再进行提炼水银而已。

千古一帝与寡妇的交易:给我水银永世不朽,我保你富甲天下

了解完了这些想必大家就明白秦陵中水银的来源了,但个人却发现一个最成问题的问题,那就是秦大帝要水银是防尸身不腐,以及防盗墓。

可问题是沙丘之变后始皇尸身已然全腐,如此再送进水银里还有什么作用呢?估计这个问题秦大帝自己也没有想到吧,反正这座大费心思与金钱的陵墓作用失却了一大半,如果是做生意的话,秦大帝可赔本了。

《秦始皇陵》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