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建造背景

早期的日本海军一直师从英国海军,不论是金刚级战列舰,还是天龙级轻巡洋舰或者是老式驱逐舰,都带有浓重的英国海军色彩。而日本海军脱离英国海军思路建造的第一型驱逐舰就是峯风级,该型驱逐舰是日本海军建造的第一种大型驱逐舰,也是二战爆发时日本海军现役的最老旧的驱逐舰。该型驱逐舰设计于一战时期,所以该型驱逐舰有着浓重的一战设计风格。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刚建成后,在舞鹤冲全力公试中的峯风号驱逐舰

峯风级驱逐舰源自于日本海海军的八四舰队计划,其主要职责是与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协同作战。一战时期,各国海军都大力发展鱼雷艇,而鱼雷艇也在多次海战中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日本海军更是在此前的日俄战争中多次采用鱼雷艇夜袭的战术,让俄国海军苦不堪言,所以日本海军自然对鱼雷艇十分的重视。峯风级驱逐舰正是为了要保护天城级战列巡洋舰,同时对抗假想敌美国海军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刚刚建成时的峯风号驱逐舰线图,注意其独特的勺型艏和舰桥布置

1917年开始,共有15艘峯风级驱逐舰建成,该型舰建成时是日本海军航速最快的驱逐舰,其航速普遍高达39节以上,而其四号舰岛风号更是达到了惊人的40.7节。不久后,华盛顿海军条约让日本海军的八八舰队计划成为泡影,本来准备与峯风级协同作战的天城级战列巡洋舰也横遭变数,一号舰天城在关东大地震中遭到损毁,二号舰赤城号改建为航母。假想敌美国海军的列克星敦级战列巡洋舰也改装为航空母舰,峯风级驱逐舰却并未因此而沉寂,事实上,正是其超高的航速,使得峯风级能够在二战前保留下来。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1925年,吴海军工厂内准备改装为航母的赤城号

舰体设计

峯风级驱逐舰相较于前型谷风级尺度并未有所增大,但是其设计理念却有着很大的不同,先说说该型驱逐舰的舰体,峯风级驱逐舰一改日本海军此前的驱逐舰设计思路,将舰桥设置在二层甲板上,以增加该舰的适航性,防止舰艏上浪带来的影响。该型舰的第一座主炮布置在第一层甲板出,第一座鱼雷发射管却布置在舰艏第二层甲板处,其后是舰桥和主桅,舰桥后依次是一号烟囱、二号主炮、二号烟囱、三号主炮、二号鱼雷发射管、后主桅、三号鱼雷发射管和四号主炮,舰艉则是布雷装置。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昭和7年11月18日,横须贺出港中的冲风号驱逐舰,该舰的整体布局一览无余

该舰还首次使用了日本海军特有的勺型艏,因为当时日本海军已经研发了所谓的“一号链系机雷”,通过挂在舰艏上出发爆炸,而勺型艏能够使得这种链式水雷无害通过,所以日本海军当时设计的大量舰艇,大到长门级战列舰,再到5500吨级轻巡洋舰和驱逐舰,都采用了这种勺型艏。与之对应的是布雷装置,该舰能够搭载16枚一号链系机雷,当时假想的作战方式是该舰在外海进行布雷作战。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一号链式水雷布置示意图

武备设计

说完舰体布置,接下来说说该舰的武备。峯风级驱逐舰搭载有四座三件式120毫米45倍径主炮,这种主炮在服役之初还算先进,但是在二战期间已经十分落后了。该型驱逐舰采用开放式炮罩设计,对炮组的防护能力不足,再加上舰艏上浪的影响,其射击效率相当的低下,三件式120毫米45倍径主炮源自于日本海军在1908年设计的120mm 火炮,其旋转,俯仰和装填完全依赖人力,射速仅为每分钟5-6发。在二战时已经非常落后了。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操演中的三件式120毫米45倍径主炮,这种主炮防护差,而且大量依赖人力,非常落后

再来说说峯风级驱逐舰的鱼雷配置,该型驱逐舰搭载有三座双联装533mm鱼雷发射管,能够发射当时日本海军刚刚研制的六年式鱼雷。1911年,日本海军研制成功了日本最早的国产鱼雷44式,但是由于44式鱼雷的发动机和加热系统不稳定,同时射程仅有7000米,所以日本海军开始研制6年式鱼雷,该型鱼类从1914年开始设计,到1916年投入现役,在服役之初是一种比较先进的鱼雷,其采用了全新的发动机和加热系统,射程增加到了15000米,最高航速36节,雷头装药量为205千克。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准备发射的六年式双联装鱼雷发射管

虽然六年式鱼雷性能不错,但是日本很快便研制出了性能更加先进的八年式鱼雷。八年式鱼雷的口径达到了610mm,威力巨大,日本又基于八年式鱼雷研制出了九三式氧气鱼雷,由于该型驱逐舰搭载的是533mm鱼雷发射管,而海军条约限制的鱼雷最大口径也是533mm,八年式鱼雷和93式氧气鱼雷由于违反条约规定被严格保密了起来,二战开始后,该型驱逐舰的鱼雷与舰炮都已经十分老旧,所以只能执行一些二线任务。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六年式双联装鱼雷发射管线图,图源:《日本海军舰载兵器大图鉴》

前12艘峯风级驱逐舰采用相同的布局,三号与四号炮塔之间安置两座鱼雷发射管,但是在实际使用过程中,发现这种布局会对火炮的指挥和装填造成影响,因此从神风号驱逐舰开始的三艘驱逐舰更改了武备布置,将后两座鱼雷发射管统一布置到二号炮塔后方,三号炮塔和四号炮塔则采用背对背设置,所以最后三艘也被称为峯风改型驱逐舰。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野风号驱逐,注意其改动的武备配置

动力系统设计

说完武备,再来说说峯风级的动力系统,该型驱逐舰采用两台英制帕森斯式蒸汽轮机和四台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这使得该舰能够迸发出38500匹马力的惊人动力。不过该舰的动力存在一定缺陷,由于英国蒸汽轮机的可靠性不足,导致该型舰服役后发生多起故障,所以此后的日本海军驱逐舰大多采用舰政本部自行研制的国产主机。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岛风号在很长时间内是日本海军航速记录保持者,所以岛风后来成为了丙级驱逐舰的名称

另一方面,困扰峯风级的另一大问题就是续航力不足,虽然4台舰本式重油专烧锅炉能为该型驱逐舰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但是其对燃料的消耗也是非常大的。虽然该型驱逐舰的远洋适航性还不错,但是其续航力却十分低下,平时只能以14节的航速航行,这样其续航力才能勉强达到3600海里,二战时期,续航力不足的问题也始终困扰着该型驱逐舰。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与岛风号驱逐舰碰撞导致舰艏受损的夕风号

参战情况

二战爆发后,峯风级驱逐舰是当时日本海军内舰龄最老的驱逐舰,当时的岛风号与滩风号已经改为哨戒艇,其他驱逐舰也转而执行船团护卫、救难任务等二线任务。1942年,矢风号改为靶舰、1944年,绝望的日本海军将汐风号与波风号改装为回天鱼雷母舰,除一号主炮外的全部主炮拆除,鱼雷发射管也全部拆除,在舰艉布置回天鱼雷操作轨道,同时大量提升其防空能力,加装6座96式双联装25毫米防空机炮和8门13毫米防空机枪,改装后,该型舰能够搭载4枚回天人操鱼雷。

前朝遗老,日本海军大正时期建造的峯风级驱逐舰

改装为回天人操鱼雷母舰的波风号,线图为1945年状态

不过回天人操鱼雷并未改变日本的战局,在美国强大的工业实力面前,任何挣扎都是徒劳的。二战结束时,15艘峯风级中仅有4艘残存,它们分别是泽风号、汐风号、夕风号与波风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