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黑天鵝”並不可怕,反脆弱性會激發我們內在的強大能量和創造性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在其暢銷書《黑天鵝》一書中提出的“黑天鵝”事件,是指極其罕見而不可預測的事件,此類事件具有不確定性。而塔勒布終其一生都在研究不確定性、概率和知識的問題。他認為,不確定性具有積極的一面,且證明了其存在的必要性。由於這種不確定性的存在,他建議我們以反脆弱性的方式構建事物。

一、什麼是反脆弱性

有一種現象,當衝擊發生時,被暴露在波動性、隨機性、混亂和壓力、風險和不確定性下時,事物不僅不會被擊垮,反而能從中受益,逆勢生長,體現出脆弱性的對立面,被稱為反脆弱性。

“黑天鵝”並不可怕,反脆弱性會激發我們內在的強大能量和創造性

《反脆弱》

當我們的身體遭遇強烈衝擊如車禍等事故而導致骨折時,配合治療,機體可以基本恢復原狀,這是因為身體具有很強的復原力或強韌性。

而反脆弱性超越了復原力或強韌性,它偏好隨機性和不確定性,能讓事物變得更好。

比如,大自然,就是管理罕見事件的最好專家,也是管理“黑天鵝”事件的高手。幾十億年來,它成功地演變進化到今天,而無須任何人類的哪個專業研究機構培養出來科研人員,經由某個權威機構給出命令和控制指令。對於所發生的破壞、更替、選擇和重組,大自然都顯示出強大的自我再生機制。

我們的身體隨時都在受到病毒的侵襲,而自身的免疫大軍則通過各種嘗試來應對病毒的侵入。身體各種免疫反應,不論是細胞免疫還是體液免疫,作為一個極為精細而複雜且完善的防衛體系,對外來的各種侵襲做出積極應對反應,也顯示出強大的自我修復、再生機制。

反脆弱性對我們有何意義

反脆弱性不僅是“黑天鵝”事件的解決方案,還會使我們從理智上不那麼害怕接受一個事實:“黑天鵝”事件對歷史、技術、知識以及所有事情的發展都有存在的必要。

“黑天鵝”並不可怕,反脆弱性會激發我們內在的強大能量和創造性

《反脆弱》作者 納西姆·尼古拉斯·塔勒布

反脆弱性具有任何與時俱進事物的特質,例如文化、觀念、革命、政治制度、技術創新、企業的生存、美食食譜,還有城市的舉起、赤道雨林的生長和細菌耐藥性的增長等等。

就拿技術創新來說,任何一項技術,都是冒險者們通過自由探索和反覆試錯產生的。

例如,萊特兄弟發明的飛機改變了人類的交通、經濟、生產和日常生活,也改變了軍事史。在我們的生活中所應用的更多物品,則由籍籍無名的工程師和能工巧匠們發明的。

“新冠”疫情也沒有讓我們的科研人員束手無措,科研人員調動全部的智慧與能量進行研究,全社會也在發揮各自的能量共同應對這場沒有硝煙的戰爭,尤其是中醫的作用更是讓大家看到了希望。沒有誰被打倒,也沒有誰被嚇住,全國各地的醫務志願者一批又一批前往武漢幫助救助武漢,體現出來的正是這種反脆弱性的強大力量。

而這些甘願冒險、甘願承擔失誤後果的人,是值得我們去鼓勵、保護和尊重的人。

我們要怎麼做

我們要快樂地生活在一個我們不瞭解的世界裡。


“黑天鵝”並不可怕,反脆弱性會激發我們內在的強大能量和創造性

我們要快樂地生活在一個我們不瞭解的世界裡。

現實生活中,越來越多的事情被制定越來越詳盡的管理機制來進行規範要求,塔勒布看來,簡單的做法一直難以實現,因為它有違某些努力尋求複雜化以證明其工作合理性的人所秉持的精神。

我們不能被太多的疑慮或過多的擔心所困住,應以更簡單有效易行的一些規則來指導我們要如何生活在一個我們並不明白的世界裡,如何才能不害怕周旋於我們顯然不明白的事物中,更為重要的是,我們應該以什麼樣的態度與這些事物相處,怎樣才能正視自己的無知,以生為人類而感到自豪。

通過設計一個路線圖修正我們的人造系統,簡簡單單地讓一切順其自然地發展。

例如,老師對學生以啟發的方式進行引導,讓學生能以自己獨立思考去完成一項任務,那麼,學生在親自實踐經歷之後,收穫的不僅是知識成果,更重要的是可以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想象力,併產生快樂體驗。而如果老師詳盡地告知學生,任務的每一步要怎麼做,那麼,學生就無法調動起自己的自主意識,而變成了按部就班運轉的機器,長此以往,培養出來的只能是循規蹈矩,毫無創造力的庸才,當他們步入這個看不明白的世界時,必會陷入危險之中。

但簡單並非那麼容易就能做到。史蒂夫·喬布斯就認識到,“你必須努力理順你的思維,才能使其簡單明瞭。”阿拉伯人用一句話形容清晰明瞭的散文:沒有清晰的理解,就寫不出清晰的文章。

我們需要體驗真正的生活,慢慢理清那些需要簡化的程序和規定,培養極簡生活態度、極簡學習態度和極簡工作態度,以此來勇敢地面對未知的充滿不確定性的世界,知道自己不是全能的,承認自己的不足,坦然面對現實的發生,並能以有效地方式與之相處,讓事情變得更好。

在當下,舉國上下正在以反脆弱性積極面對疫情,表現出的是每一個個體積極強大的內心力量,展現出全體中國人民團結一心,攻堅克難的勇氣與擔當。疫情不會擊垮我們,只會讓我們更堅強,激發出更強大的生命力與創造力來面對我們的美好明天。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