剛起飛就遇“黑天鵝”:貓眼全文娛戰略還走得動嗎?


剛起飛就遇“黑天鵝”:貓眼全文娛戰略還走得動嗎?

在抗擊疫情的正面戰場以外,各種復工、營業,逐漸變得頻繁開來。然而,電影院,與網吧、KTV棋牌室等娛樂場所一般,被很多城市劃入了“暫不營業”的範疇。畢竟特殊時期,娛樂產業又不是與基本生活有關的產業,推遲開業也很正常。

對於貓眼而言,受傷的不只是自己的在線票務業務。去年7月,貓眼娛樂正式發佈“貓爪”模型全文娛戰略,由最初的電影票務平臺發展到包括票務、產品、數據、營銷和資金五大領域在內的綜合文娛服務平臺,在打通影視上下游業務。

如今,疫情這一“黑天鵝”出現,似乎讓人對貓眼接下來新戰略能否順利推行感到擔憂。

影視產業全線受創:新戰略推行或存疑慮?

走垂直化發展道路,貓眼娛樂的發展戰略沒有錯,非常清晰,也是最適合它的。

通過藉助在線票務平臺的流量入口,在電影產業鏈的上下游拓展延伸,深耕投資出品、宣發以及衍生品銷售等。整個文娛產業的市場上升空間是顯而易見的。憑藉“互聯網+娛樂”的平臺優勢積累大量用戶,對傳統影業進行平臺化升級和改造,這在未來也有著較高的上升空間。

而在過去的2019年,瑞銀、國盛證券、天風證券等先後給予它“買入”評級,這也表明這幾家機構對貓眼的未來想象空間是認可的。

然而,一場疫情或許對貓眼的戰略推行節奏帶來不小影響。

據觀察,貓眼的新戰略包括從電影產業鏈上游的製作宣發深入進行投資,還有就是從電影產業鏈下游的院線放映著手,發力線下。

一方面,疫情影響的是整個影視行業投資、製作、宣發以及院線等產業鏈。據報道,北京電影學院國家電影智庫辦公室主任、研究員劉正山表示:“初步預計疫情對全國電影票房的損失在180億元左右,疫情讓整個電影行業受到很大壓力,各個產業環節的損失都比較大。”

巧婦難為無米之炊,春節檔都推遲了,很多行業不開工,電影製作工作也推遲了,即便佈局目前似乎也無從下手,過去佈局的回報週期可能也會因此拉長。

另一方面,線下佈局頻繁。數據顯示,貓眼已與全國9500家影院展開合作,在130個城市商圈,佈局100萬個曝光點位,這種重資產模式顯然會推高成本。在疫情防控期間,這些線下佈局也無法創造價值,資產無法帶來利潤。如果沒有在租金方面的減免政策,這就意味著要白白虧損。

誰也沒有想到,期盼的歡聲笑語,會被一場疫情所淹沒。對於貓眼而言,疫情耽擱,接下來戰略推行規劃可能也會受到影響。

放映環節受創最大:平臺經營壓力驟升?

這個有點長的冬天,對於企業現金流方面的考驗也是顯而易見的。

眾所周知的是,疫情來襲,首當其衝受到影響的就是放映環節,佔全年票房約10%的春節檔近乎顆粒無收,情人節也撤檔,這對於在線票務企業帶來的經營壓力也是顯而易見的。

1月23日,貓眼娛樂發佈公告稱,受疫情影響,2020年春節檔影片相繼宣佈退出春節檔,就此,貓眼娛樂緊急制定針對撤檔影片的退票政策。與此同時,員工開支、房租開支等固定支出壓力依舊存在。

對於貓眼來說,在線娛樂票務服務是其主要的收入來源,賣電影票更是重中之重,佔總收入的半壁江山。招股書顯示,2015、2016、2017票務服務收入的營收佔比分別為100%、70%、58%。隨後,票補刺激沒了,去年上半年,國內電影票房收入下降2.7%,觀影人數陡崖式下跌,降幅達10.3%。線票務平臺似乎就真成了看天吃飯的形態。

到了收穫的季節卻顆粒無收,現在最大的問題可能是,面對這個可能有點長的“冬天”,貓眼有沒有充足的“糧草”呢?這一點外人不得而知,不過從多個維度來看,壓力應該是有的。

在很多人印象中,貓眼娛樂似乎有較長一段時間處於虧損狀態,根據招股書所披露的數據顯示,2015年、2016年與2017年貓眼淨虧損額分別達到12.97億元、5.08億元、7610萬元。根據去年年初發布的2018年財報顯示,2018年虧損規模達到了1.38億元,同比擴大82%。

去年上半年雖然盈利了,但同比增長僅為4.7%,而銷售及營銷開支減少近5億元,由2018年上半年的11.46億元變為6.11億元,同比減少46.7%。而且貓眼似乎又多了些要花錢的地方,例如一些影院的線下推廣、宣發製作成本等。其中,宣發製作成本佔總收益的比重從2018年上半年的11.4%,上升至2019年上半年的16.1%。

此外,據TMT觀察網報道,2019年上半年,貓眼娛樂來自銀行的借款達11.5億元,其中最高融資利率僅為5.4375%,最低至4.31%。2019年上半年,貓眼娛樂財務成本淨額為1770萬,主要為銀行借款利息開支。而2018年上半年,貓眼娛樂並無銀行借款,並有財務收入120萬元。這給外界的感覺似乎是貓眼的資金需求挺大的,這也讓人對其是否具備充足的過冬“糧草”感到憂慮。

如今,春節檔、情人節檔接連錯過,對於貓眼的影響有多大,疫情後需要多長時間能恢復?這些外界都不得而知,只不過主營業務因為疫情原因而受挫,這對於新業務拓展可能也會有影響。

在未來,貓眼娛樂似乎是想走垂直化發展道路:通過藉助在線票務平臺的流量入口和收入入口,在電影產業鏈的上下游拓展延伸,深耕投資出品、宣發以及衍生品銷售等。進行一環扣一環的產業鏈延伸,這其實也符合所有產業發展演化的發展趨勢。

從收入入口價值來看,取消票補後,去年上半年,國內電影票房收入下降2.7%,觀影人數陡崖式下跌,降幅達10.3%。整個行業服務費收入下降、觀影人次增速逐步放緩。今年,貓眼已經錯過了春節檔、情人節檔,總體收入或許不容樂觀。而且疫情過後,電影等娛樂產業的復甦也不是一蹴而就的,這段時間所帶來的虧損可能也需要時間去修補,是否還有能力支撐其他業務推進呢?這一點可能要打上一個問號。

從流量入口來看,貓眼擁有美團、微信、點評、QQ、貓眼、格瓦拉電影網等六大入口。但有媒體報道稱活躍用戶絕大多數都不是直接來自於貓眼APP,而是來自於微信、QQ、美團點評等,這給人的感覺似乎是流量有些受制於人,似乎是缺乏自己的私域流量。

疫情是偶然的,是不可抗的外力因素。整個行業承壓在所難免,非戰之罪。

只不過這場突如其來的疫情對整個娛樂產業的影響也是顯而易見的。作為這一領域中的重量級玩家,貓眼受到衝擊可能也在所難免。但影響具體有多大,未來它的業務和戰略又該如何推進?我們只能把答案交給時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