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中藥材產業經濟發展影響分析

目前新型冠狀病毒不僅威脅人民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而且對我國經濟和社會造成了衝擊。以最快的速度戰勝新冠疫情成為黨和人民當前的重要戰役目標,但是從病毒基因結構識別、致病機理探索、疫苗藥物研發、新藥藥效毒理檢測、臨床試驗到審核上市,是一個週期長、耗資昂貴和失敗風險極高的創新藥物開發過程。因此,開發新藥和疫苗的途徑難以在短期內有效應對突發的、快速傳播的且傳染性強的新冠疫情。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中藥材產業經濟發展影響分析

中醫辨證施治的靈活性和科學性、中藥配伍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卻可以滿足快速、有效抗擊疫情的需要。目前國家中醫藥局組織實施的應急科研專項已取得階段性進展,據4省試點臨床觀察顯示,清肺排毒湯治療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總有效率可達90%以上,其中60%以上患者症狀和影像學表現改善明顯,30%患者症狀平穩且無加重;此外,該方也可用於普通感冒和流感患者。因此,中醫藥在抗擊新冠疫情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療效與價值,獲得了全民的高度關注與信任。這將給作為中醫藥事業物資基礎的中藥材帶來長期需求上升的積極影響,有利於中藥材產業長期發展。

一、我國中藥材產業概況

我國中藥材產業是一個大系統。從品種上看,種類多達12807種,市場上交易的品種有1200多種,人工種養殖的品種大600餘種;從產業活動上看,包括從種子種苗繁育、種養殖生產、產地加工與銷售等上游的直接相關環節和下游的飲片加工、中成藥製造、銷售、中醫診療服務和消費等間接相關環節;從利益相關者角度看,包括中種子種苗生產商、中藥材生產者、產地加工與銷售商、飲片加工商、中成藥製造與分銷商、中醫診療服務者和消費者等利益主體。所有以上環節和相關主體為社會創造價值的高低最終取決於中醫藥為人民疾病治療與健康保健能力的強弱。因此,2019年年底發生的新冠肺炎疫情將主要通過中醫藥的治療作用而在短期和長期對中藥材上述環節和利益相關者產生影響,進而影響中藥材產業經濟的未來發展。

二、目前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得到應用的中藥材品種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中藥材產業經濟發展影響分析

疫情發生後,科技部會同相關部門共同開展新型冠狀病毒肺炎疫情應急科研攻關、國家中醫藥局組織實施了應急科研專項、國家衛健委與國家中醫藥管理局公佈了《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診療方案》。在這些工作的基礎上,國家工信部將11種中成藥、23種飲片納入疫情防控重點保障物資清單,其中中醫治療藥品包括:

中成藥:藿香正氣膠囊(丸、水、口服液)、金花清感顆粒、連花清瘟膠囊(顆粒)、疏風解毒膠囊(顆粒)、防風通聖丸(顆粒)、喜炎平注射液、血必淨注射液、參附註射液、生脈注射液、蘇合香丸、安宮牛黃丸等中成藥(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療方案為準)

中藥飲片:蒼朮、陳皮、厚朴、藿香、草果、生麻黃、羌活、生薑、檳榔、杏仁、生石膏、瓜蔞、生大黃、葶藶子、桃仁、人參、黑順片、山茱萸、法半夏、黨參、炙黃芪、茯苓、砂仁等中藥飲片(以國家衛健委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治療方案為準)。

以上中成藥和中藥飲片所用原料包括83種中藥材,具體目錄見下表。

抗擊新冠疫情所用中藥材種類目錄表

新冠肺炎疫情對我國中藥材產業經濟發展影響分析

三、新冠肺炎疫情對中藥材產業經濟的短期影響

目前中藥材供給需求均高速增長,產業經濟快速發展,扶貧增收潛力較大,但主要中藥材綜合價格指數近3年一直處於下行狀態,大部分中藥材品種供過於求(少數受制於育種和栽培技術的中藥材處於短缺狀態),中藥材生產者虧損現象突出;同時在產業政策利好刺激下,中藥材生產者和經營者積極性仍然處於上升狀態,因此中藥材價格下行壓力和盈利壓力較大。

新冠肺炎疫情導致上述83種中藥材的市場需求迅速上升,因此對於這些中藥材的種子種苗繁育、種養殖生產、產地加工與銷售等直接相關環節,短期內可以緩解供過於求的庫存壓力,將拉動其市場價格上行。這些環節的利益相關者將因為產品抗擊疫情的醫療價值和需求量的上升而擺脫困境;但對於其他在疫情中沒有發揮重要作用的中藥材各環節主體而言,則可能因為短期內生產經營活動受限而面臨現金流的困難,主要表現為銷貨流量下降與固定支出之間矛盾顯現。

四、新冠疫情對中藥材產業經濟的長期影響

比爾蓋茨2015年預警說:“如果有什麼東西在未來幾十年裡可以殺掉上千萬人,那更可能是個有高度傳染性的病毒,而不是戰爭”。在抗擊新型病毒對人類生命安全與身體健康威脅的戰役中,西醫藥必須從病毒基因、致病機理、藥物開發、臨床驗證等程序邏輯開展工作,時間漫長,難以及時應對;而中醫辨證施治的靈活性和科學性、中藥配伍的針對性和有效性卻可以滿足快速、有效抗擊疫情的需要。

在新病毒出現的可能性不斷上升和危險性逐漸增加的背景下,中醫藥在此次抗擊威脅全國人民生命與健康的新冠肺炎疫情戰役中充分顯示了自己的療效與價值,獲得了全民的高度關注與信任。這不僅有利於恢復國民對中醫藥的信心,還將向世界其他國家展示中醫藥強大的醫療價值。這無益會給作為中醫藥事業物資基礎的中藥材帶來長期需求上升的積極影響,有利於中藥材產業經濟長期發展。

五、抗擊新冠疫情促進中藥材產業經濟發展的當前建議

第一,疏通抗擊新冠疫情的83個重點中藥材品種各個環節,保障這些品種中藥材產業鏈的順暢運轉。目前抗擊新冠肺炎疫情需要,對人員的流動進行了較嚴格的限制,這對主要用於抗擊此次疫情而需求大幅上升的83種中藥材品種的生產、加工、流通等各環節經營活動可能造成一定的負面影響,因此涉及各個環節的主管部門可以統籌協商制定疏通各個環節的措施,保障相關中藥材產業鏈順暢運轉。

第二,增強主要中藥材的生產經營大戶的抗風險能力,應對目前不利的生產經營和流通環境。中藥材產業是眾多中藥材生經營者集合,其中生產經營大戶是目前中藥材產業發展的主要力量,但是在目前市場總體供過於求的狀態下大部分處於虧損狀態,此次新冠疫情進一步降低了那些不生產上述83箇中藥材品種的大戶獲得現金流的能力,極有可能陷入破產境地。因此,相關政府主管部門制定資金支持政策是一個有效防範大戶破產的措施,有利於提高中藥材大戶抵禦此次風險的能力,維持中藥材產業的有生力量。

六、促進中藥材產業經濟發展的長期建議

(一)我國中藥材產業經濟存在的問題

中藥材產業能否生存與發展取決於產業兩個最重要利益相關者的基本經濟條件是否得到滿足。第一個是生產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即其收入大於成本;第二個是消費者的利益得到保障,即疾病治療與健康保護的需求得到滿足。根據實際調查,發現中藥材產業的以上兩個條件都面臨挑戰。第一,產業發展的第一個條件面臨挑戰。中藥材供需均處於增長狀態,但大部分品種產量大於需求量,價格低迷,生產者處於虧損狀態。第二,中藥材生產中濫用化肥、農藥、生長調節劑現象較為普遍,中藥材難以滿足消費者安全、有效的需求。

(二)解決中藥材產業經濟發展問題的方法

1、解決生產者利益受損的思路

(1)提高價格的方法:品牌化

提高價格的方法之一是“品牌化”。品牌化以提高價格的基本原理是針對中藥材“經驗品”屬性,生產者投入大量的資金塑造品牌形象,等價於用大量的資金作為一種抵押機制,向消費者保證中藥材的高品質屬性,讓消費者信任其高品質屬性;當消費者信任品牌化中藥材的高品質屬性後,就會形成高價支付意願,並降低需求價格彈性,從而使生產者擁有收取高價的力量。提高價格方法之二,同時也是解決生產者銷售量的方法之一,就是“集約化”。集約化就是進行中藥材全產業鏈資源整合,通過一二三產融合構建中藥材小生產者與大市場的連接機制,並分享相關的增殖收益。其中的小農戶參與二三產融合收益的分享,實際上等價於提高了中藥材產品的銷售價格;解決小農戶與大市場的連接機制,實質上也就解決了小農戶的銷售問題,等價於提高了其銷售量。

(2)降低成本的方法:機械化

在中藥材的生產成本結構中,絕大部分品種生產中勞動用工成本佔比最大。這是因為中藥材從播種、田間管理、採收到產地加工等環節都需要大量的人工投入,因此如能用機械作業代替人工以提高勞動生產率,則可以解決因為人工價格高等導致的中藥材生產成本高的問題。

(3)提高銷售量的方法:道地化、良種化與生態化

消費者在收入增長與對天然保健品偏好已形成的背景下,需要的是中藥材安全與有效品質屬性。因此,將中藥材此品質生產出來,就可以提高生產者的銷售量。根據目前的認知,中藥材的安全與有效品質取決於物種、環境、道地化與有效成分。因此,道地化、良種化與生態化就是增加銷售量的有效方法。

2、解決消費者利益受損的思路

中藥材產業可持續發展第二個條件是,保證消費者需求得到滿足。目前中藥材的安全與有效性品質難以滿足消費者需求,使其利益受損。因此保障中藥材安全有效的方法或措施就是解決消費者利益受損的思路。因此,上述解決生產者銷量的方法之二,即通過生產的“道地化、良種化和生態化”也可以解決消費者利益受損問題。

與上述生產技術配套的其他保障措施還包括:

第一,要研發出可以準確、便捷、低成本將安全有效品質外顯出來的檢測技術與設備。

第二,經營管理上要品牌化,讓高品質中藥材形成品牌差異化以增加品質的外顯度。

第三,政府要對生產全過程及經營全過程進行嚴厲監管,嚴懲假冒偽劣的行為。

第四,企業與政府共建全產業鏈的追溯信息系統以保證產品質量信息的充分與對稱性。

(四)中藥材產業發展的政策建議

中藥材產業的生命力在於保證產品的安全與有效品質,符合這個要求的中藥材既是經驗品,又是高成本產品。因此,解決買賣雙方信息不對稱所導致的市場失靈問題是政府產業管理的重要經濟職責,具體而言主要有以下內容:

第一,科研上資助中藥材品質檢測的相關基礎研究,解決中藥材質量準確、便捷和低成本“外顯”的技術問題。

第二,生產與經營監管上,對生產全過程及經營全過程進行嚴格執法,懲罰假冒偽劣行為、竄貨行為和摻雜等不良行為,解決劣幣逐良幣的“市場失靈”問題。

第三,各地方政府在中藥材產業經濟的發展定位上,要選擇“先強後大”的新路,放棄“先大後強”的老路。在目前資源、科技和生產技術三重約束下,生產上嚴格控制質量,產量不宜於高速擴張;長期可以在科技發展的前提下擴張產量。

何玉成 聶飛

華中農業大學國家中藥材產業技術體系產業經濟功能研究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