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安提戈涅》:从人生哲学、两难结构,剖析这部戏剧的魅力

《安提戈涅》最早是古希腊悲剧作家索福克勒斯在公元前442年写的一部作品,被誉为

"戏剧史上最伟大的作品之一"。《安提戈涅》在剧情上是忒拜三部曲中的是最后一部,却是最早写完的。在2380多年后,经法国当代作家让·阿努伊于1944年重新编写了这个剧本。我介绍的正是阿努伊改编的《安提戈涅》。


《安提戈涅》:从人生哲学、两难结构,剖析这部戏剧的魅力

阿努伊,J.

《安提戈涅》这部戏剧讲述的是克瑞翁在俄狄浦斯垮台后当上国王,而俄狄浦斯的一个儿子波吕涅克斯勾结外邦进攻忒拜结果战死。克瑞翁宣布波吕尼克斯为叛军并且将他曝尸外面不允许任何人埋葬他。波吕尼克斯的妹妹安提戈涅以遵循"天律"为由埋葬了她哥哥。她因违背了国王的命令而付出了生命。而安提戈涅恰巧是国王克瑞翁的外甥女和王子的未婚妻,王子因她的死而自杀,王后也因为痛失爱子而自尽。在我看来,这是一部裹着肃剧外衣,内核却是通过阐述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从而探讨人生底蕴,并且 符合"两难结构"的作品。

《安提戈涅》:从人生哲学、两难结构,剖析这部戏剧的魅力

将两种不同的人生哲学巧妙放置在一个人生系列上,使之成为探讨人生底蕴的作品

中国当代著名文化学者、理论家、文化史学家余秋雨曾说:"在文艺史上,一切写成功了的人物形象,虽然都有被静态解析的可能,但总是更明显地体现艺术家的过程意识,亦即人生意识。"法国作家让·阿努伊正是通过改编前人的《安提戈涅》,使之更加贴近两千多年后现代人的生活,从而阐述着现代人的人生意识。比如,在安提戈涅临死前与士兵对话时,士兵谈论自己的生活加入了"住房、取暖、奖金、薪水、补助"等现代名词。同时阿努伊在描述安提戈涅与克瑞翁的时候,刻意缩小他们的身份差距,努力让他们变得平民化和普通化。这样即便隔着两千多年的历史,我们仍然可以毫无障碍地理解这部戏剧所蕴含的人生哲学。

《安提戈涅》:从人生哲学、两难结构,剖析这部戏剧的魅力

1. 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哲学,产生巨大的矛盾

人生哲学,指的是以人生为研究对象的哲学思维,它主要内容包括人生的目的 意义和价值、人生的理想和道路、人生的行为和标准等等。它的根本目的是揭示人生的真谛,并从人生的实践到哲学的反思和理论的总结,再从哲学和理论上指导人生实践。

克瑞翁劝提戈涅不要再执意埋葬她的哥哥时,说:

我理解你,我在二十岁的时候也会像你一样做。正为如此,我才细心听你说话。我在岁月深处,倾听着幼年的克瑞翁。像你一样瘦小和苍白。

我的孩子,这是职业的需要。那么,请怜悯我,活下去吧。你哥哥的尸体在我窗前腐烂,我在为忒拜建立秩序而付出的代价也足够多了。我的儿子爱你。别强迫我也把你交出去。

我是国王,我决心不像你父亲那样野心勃勃,只是稍事整顿,使这个世界不那么荒谬,如果这样可能的话。不过是天天要去做的职业,像其他所有职业一样。

从克瑞翁的话中,我们可以知道他本身并不是一个非常热衷于战争和权利的人,甚至把做"国王"成为一种职业。根据前文描述克瑞翁他本身是个文艺男,平日里喜欢音乐和装潢书籍。他一觉醒来发现自己就要当国王了,不得不硬着头皮去接受"王冠加冕"。当了国王以后,他表面上推行新的法律,但内心十分厌恶自己的行为,因此才会对安提戈涅说:"听我说,我扮演一个不光彩的角色。"由此,我们可以知道,克瑞翁扮演着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的代表者。

这类人往往安于现状,对未来并不积极进取,也不会有什么人生规划。对于自己的人生往往采取妥协的态度,自己答应的事往往硬着头皮干下去。南唐后主李煜就是最典型的代表。

《安提戈涅》:从人生哲学、两难结构,剖析这部戏剧的魅力

安提戈涅在回复克瑞翁的时候,她这么说:

您是国王,您无所不能,但是您救不了我。既不能救我,也不能压服我。

您想让您的政治、您的需要、您的可怜故事拿我怎么样呢?我,我还可以对一切我不喜欢的事物说"不",我是唯一的裁夺者。

你们的幸福让我觉得恶心。我要今天就有把握得到的一切,它得和我小时候一样美——否则就去死。

从安提戈涅这些话来看,她本身并不惧怕死亡。全文中的安提戈涅是个拒绝长大的孩子、拒绝承认理性、拒绝国王的秩序、拒绝政治的正当性。在现代世界的精神荒原里,孩子是保留人性纯真的最后一丝希望。她是一个敢作敢为的理想主义者,扮演着敢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哲学的代表者。

这类人往往目标明确,为了心中的理想往往可以不顾一切。"愚公移山"中的"愚公",就是最好的典型。

《安提戈涅》:从人生哲学、两难结构,剖析这部戏剧的魅力

2.将两种人生哲学巧妙统一在同一个人生系列上,引人深思

在现代艺术家们认为:任何重要的人生哲学都有可能出现在同一个人生上。作者让·阿努伊对剧本改编别出心裁,故意在剧本中把安提戈涅描述成"保留儿童习惯,并且是带着儿童外形特征"的小女孩,而国王克瑞翁却是一个典型的成年人。剧本突出的主题是,成年人与儿童的区别是学会了妥协。国王克瑞安也说自己很可怜,因为他深刻感受到自己的软弱性和妥协性,看着曾经那个热爱艺术的自己在一点点消失殆尽,取而代之的是成为一个不断作出违心决断的"刽子手"。

在《安提戈涅》这部剧中,剧作是把两种人生哲学作了一体化的处理,让观众领悟到:每个人都会经历从童年走向成人这两种年龄阶段,从单纯美好、敢作敢为的安提戈涅时代走向复杂阴暗、妥协被动的国王时代。

观众在戏剧结束后再次回味这部作品时,发现也会有自己的影子。童年时大家都天真无邪,相信世间一切的美好;成年后懂得人生不易,很多事情我们无可奈何只能"听天由命"。到底我们将选择何种方式度过我们这一生呢?一千个观众有一千个答案。一部好的艺术作品,并不是为了告诉观众如何处理问题找到解决方案,而更多的是平等地研究苦涩的人生中的普遍性问题。所以,《安提戈涅》不仅为一部肃剧,而且成为了一部介绍人生底蕴的作品。

《安提戈涅》:从人生哲学、两难结构,剖析这部戏剧的魅力

黑格尔

”两难抉择“导致 "两难结构",最终留给后世无尽启发与探索

《安提戈涅》是一部很有名的悲剧。黑格尔在《悲剧学理论》中指出:真正有价值的悲剧不是出现在善恶之间,而是出现在两难之间。在古希腊悲剧中的几个最高典范,都是两难结构,而支撑两难的就是"天律"。凡是"天律"所致,便是人类生存的主要痛痒之处,因此也是大艺术家的投命之处。

余秋雨在《伟大作品的隐蔽结构》一书中这么写道:"只有极少数作品的对峙永远没有强弱之分的,永远有犄角对犄角、针尖对麦芒,才被稀世的慧眼发现,并分辨其中的对峙究竟是意气所致还是"天律"所致。在我看来,余秋雨这里指的"对峙"和"天律"以及"两难",实际上是人在价值观的临界状态下所要面对的两难抉择。每个人在两难下所作出的抉择,正是他人生的走向。

在《安提戈涅》中,安提戈涅,敢作敢为,坚持内心美好,她是诸神的天律勇敢的执行者和捍卫者。但她生活在人间,不得不受到国王克瑞翁的统治和管辖;而国王克瑞翁,虽然是本国律法制定者,即便他也知道自己的角色不光荣,但为了维护统治,为了扮演好"国王角色"不得不强硬实施律法。最后克瑞翁处死安提戈涅,他虽然在这场对峙中存活下来,但失去了挚爱的儿子和妻子;安提戈涅虽然死了,但得到了妹妹的追随和众人的支持。

拥有王权的克瑞翁虽然处死了反叛者但他失去了至亲和人民;支持天律的安提戈涅虽然失去了生命同样也将承受"死者未经安葬,会永远游荡不得安息"的天律后果。<strong>任何人都没有办法说明,到底安提戈涅和克瑞翁谁才是这场对峙的最后赢家。也没有人可以说清楚,当天律和制度发生冲突,到底该怎么选择。这样的文章内容正符合了黑格尔所说的“两难结构”。

黑格尔认为:文学作品中的“两难结构”指的是两个片面都有充足的理由,相持不下 又相辅相成的悖论。在他看来,两难结构就是对峙双方永远无法达到一方胜出另一方。正是这样的“两难结构”才让后世不断探索, 让作品拥有无限的生机与活力。正如文学界常说的:“平庸的作品验证常识,伟大的作品探索未知。”

《安提戈涅》:从人生哲学、两难结构,剖析这部戏剧的魅力

"我们从来只见到事物的一面,另一面沉浸在可怕的神秘黑夜里。人类受到的是果儿不知道什么是因:所见的一切是短促 徒劳与疾逝。"——雨果

雨果的话表明,"神秘"对人类来说,往往只是知其果不知其因。因此,神秘的那一面是需要人类去不断探寻的。所以,《安提戈涅》正是因为它的“两难结构”不仅仅在后来引发了"善法"与"恶法"的探寻,对我们当今"天律"和"制度"的讨论仍然具有很大的启发。

《安提戈涅》这部两千多年前的肃剧之所以能在后世不断流传并且不断被改编,正因为它是一部具有人生底蕴的作品,通过描述的是随遇而安的人生哲学与掌握自己命运的人生哲学让每个观众由此反思自身的生活哲学;同时剧中阐述的"两难困境"在跨越两千年来的人类历史长河中仍然引导人们不断探索人与未知神秘世界的关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