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被列为世界第一名著的《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相比,哪个文学成就最高?

春日之虎


被列为世界第一名著的《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相比,《红楼梦》文学成就最高。

《战争与和平》主现体现了博爱、不以暴力抗恶、自我完善等。

《红楼梦》代表了中国古典小说的最高成就,书中包罗万象,包括了服饰、民俗、建筑、饮食,更有做人处事之道、针砭时事之言、人际世故之法,其实就是一部人文民俗的百科全书。其中包含的人物之多,关系之复杂,从世界文学界看来,也是罕见的。《大英百科》评价《红楼梦》的价值等于整个的欧洲。


黄晓波888888888


文无第一,拿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和《红楼梦》相比,谁的文学性更高,这真是个有难度的问题。

关于风格

虽都讲四大家族,但前者是以十九世纪拿破它对俄卫囯战争为背景,一个国家民族史诗般的恢宏泼墨巨著,后者为十八世纪清代一个家族衰亡史,见微知著的细腻白描。

它们的风格借用一个比喻,若二书为歌曲,则前者要关东大汉,铁板琵琶粗门大嗓歌大江东去,须二八娇娥,执牙板清音婉转吟杨柳岸晓风残月来。

在世界上的影响

论二者在世界文坛的影响,即便是最苛刻的评委,《战争与和平》入选世界名著前十天,也是毫无争议。

《战争与和平》使人能够更直接、更准确地了解俄罗斯人民的性格和气质,以及整个俄罗斯的生活。

而《红楼梦》则不然,一个贵族公子和众多美女的爱情故事,大抵是局外人的评判,远不及其他三部中《水浒传》和《西游记》的影响广泛。

但是这并不能证明《红楼梦》的不伟大。作为具有鲜明汉文化特色的一部天才之作,国人要理解喜爱它,单说其中的诗词歌诔等,都得要有深厚的传统文化基础才行,对于外国非汉学研究者来说,文本理解的难度相当的高,难以阅读理解它,评价不高太正常不过了。

关于文学洐生领域

《战争与和平》也不是就是一本书,改编成影视剧那么简单。诸如"每个人都会有缺陷,就像被上帝咬过的苹果,有的人缺陷比较大,正是因为上帝特别喜欢他的芬芳。""上帝要那些人灭亡,必先使他们发狂。"等金句早被世人奉为圭臬。

不过相比之下《红楼梦》就丰富复杂多了。自问世已来形成了一个包罗万象的"红学”,不论版本研究,作者身世,影射的历史,还是风俗考据,建筑,戏曲,美术,经济,……都能从这部堪称宝藏的书中找到收获。

从月脾年画到民间俗语流传,《红楼梦》对中国人生活的影响,堪称经典之一。看稀奇叫刘姥姥进大观园,人要是泼辣会被叫王熙凤,身体不好又多愁善感,那一定会说她林妹妹,至于感叹人世沧桑,总要用到这句:千里搭凉棚,没有不散的筵席。……这些都证明了《红楼梦》的文本影响之广泛和深入。

关于美学和文学技巧

《战争与和平》的叙事结构,缺乏悬念和多维空间结构,基本上以时间推进故事的发展,显得比较单一。

书中有五百多个人物,则要比《红楼梦》的三百多人要多些。大手笔的战争场面描绘,亦是文豪天才手笔,比起《红楼梦》大观园的空间转换,堪称乾坤大挪移气派。

关于主题

二者的英雄主义和女性女主义各有千秋,也有共性。《战争与和平》中皮埃尔和安德烈在战场相遇后,关于战争生命爱情等探讨非常深刻而宏大。所谓战争与和平,终归是为了和平,为了爱,为了爱情。

奥黛丽赫本版的《战争与和平》最受人欢迎,仅管因之被人诟病把战争片拍成了爱情片。

生命和爱情亦是文学共有的永恒母命题,实在高下难判。曹公所写宝黛绝恋凄美动人,托尔斯泰笔下娜塔莎以波澜壮阔战争为背景的爱情,荡气回肠,读者在着这本书的时候,经常会感受到颤栗和震撼:

"两个相爱的人不应该有隔阂,因为他们的敌人是整个世界,一旦他们产生隔阂,世界会立即将其征服。"

正如英国作家朱利安·赫胥黎,如此评价它说:

"人们读了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就不再是原来的人了。仅凭《战争与和平》这一部作品,托尔斯泰就可以雄踞世界文坛的奥林匹斯山巅。"

关于阅读体验

不少人觉得《红楼梦》是入门容易读懂难的经典,而《战争与和平》更是令无数人望而生畏的大部头名著。对国人而言,书中人物的俄国名字太长,又有昵称,还有大段的灵魂独白,不花个一年半载的时间实在难以啃完……


元元的天下


红楼梦,只有在上千家农耕文化环境中才能得到如此高的抬举。

此书为骚情的文人提供了最大的矫情空间。

文人矫情骚情是有历史性的。

外国课本描绘红楼梦的故事梗概:高墙大院内,世袭贵族家一个 游手好闲吃饱了撑的闲的蛋疼的花花公子与一帮少女打情骂俏的故事。

红学家把历史的、哲学的、社会的、文学的、艺术的、宗教的所有能想到的元素都与红楼梦和曹雪芹扯到一起,多数人认为曹雪芹就是贾宝玉,以贾宝玉的人生经历,能有那么高那么大的格局吗?

过度吹捧红楼梦,应该与文人的特点紧密相连,上千年的科考,考的都是八股文,八股文就相当于今天高考当中的作文,历史上的考试制度是从来不涉及自然科学的,更不涉及工程类的科学,上千年考试制度将所有从事智力活动人的思维都集中到人与人之间关系的推敲和构造上。两千年的农耕文化,再加上上千年八股文的考试制度,造就了今天文人哼哼唧唧无病呻吟娇柔造作虚张声势卖弄文笔装腔作势矫情骚情的庞大基因。什么逻辑、体系、严谨、自然、工程、科学的元素,基本不在文人的素养与视野内,农耕文化狭窄的视野绝出不了杰克伦敦、海明威、斯坦贝克等这类对自然有着深刻理解与体察的作家,所以古人几乎所有的作品,都见不到人与自然的关系,这也造就了我们文化当中对自然缺乏认知与敬畏的习性,少了自然这个最重要的维度,所有分析人与人之间关系的视角都是坐井观天。

肯定是三国的历史价值更高,但三国演义内涵的时间和社会场景跨度过大,难以想象一个作家对其真实度把握的程度,而施耐庵的水浒传就不同了,水浒传所有故事的描绘都是从微观到宏观,从个体到总体,从底层到上层,基本描绘的体系性时空的连续性可靠,所以水浒传除了文学艺术方面的造诣以外,起码基本内容还是靠得住的,最重要的,他是历史当中真实的一段存在。

反观红楼梦的格局,仅从一个完全生活在封闭系统里的公子哥儿贾宝玉和一帮丫鬟小姐关系的角度,来透视整个历史和社会,这是不是有点扯淡的事情?

红楼梦有一点是非常值得人尊重的,就是曹雪芹花费了毕生的精力仅写了一部书,而且没有写完,所以在文笔方面达到的登峰造极地步,确实令其他小说难以忘记项背。

贾宝玉三岁多的时候,元春就教会了他上千字,常见的古诗基本都己通读,所以曹雪芹的语文底子原本就异常的厚实。


天地一鸣悠悠


托尔斯泰的《战争与和平》与曹雪芹之《红楼梦》的文学价值,在进行比较阅读后,论其高低,这是一个涉及面较深广的问题。犹豫再三,勉为其难,略微谈些看法。

《战争与和平》《红楼梦》两部古典小说其共同点是均可被归入史诗类的长篇小说。《战争与和平》反映了俄国十九世纪初年抗击拿破仑侵略战争的历史时代风貌。涉及面广,人物众多,约写了五百多位人物。而《红楼梦》写的是十八世纪中国社会古老大家族由盛而衰的历史,场景宏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形象也有三百多个。因而这两部小说都表现了广阔而复杂的生活,都是民族精神的生动记录!

大凡反映世界各个不同民族生活的长篇小说都具有基本的共同点,就是以家族家庭主要成员的生活经历,政治立场,社会等级地位的升降沉浮,兴衰成败为主要描述对象。《战争与和平》以鲍尔康斯基,别祖霍夫,罗斯托夫和库拉金四个家族的生活为主线,展开了当时俄国社会纷繁动荡的生活。对战争所持的不同立场,贵族豪华的生活,盛大华妆的舞会,战争中的英雄气概,各家庭成员之间亲密关系,朋友关系,爱情关系,组建家庭的曲折波折,生活之潮是一浪高过一浪。从私人生活的忙碌景象转入宏伟的战争场面,从硝烟弥漫的的战斗到浪漫时刻的歌舞音乐,一切情节是安排得自然和真实。

而《红楼梦》象是生活的一个森林,生活内容量之大,在文学中也属少见。同《战争与和平》一样,也是以贾,王,薛,史,四家族为背景,开展封建时代大家族奢侈豪华的生活,其场面阔绰,令人惊叹,上至皇室王公,下至平民农夫,三教九流,五花八门,花天酒地,嫖赌吃喝,吹拉弹唱,庭园仙境,天真少女之青春美妙,对生活理想的梦境,多少人的不幸的命运?这一切兴衰际遇,悲欢离合,尽囊括在《红楼梦》一部书中。

伟大作品都是一个时代生活的纵横面,是对整个社会生活的形象概括和经验总结。要描绘出异常巨大的人生图画,又要在艺术上达到成熟和完美,这是世界文学史上极少数天才方能创造出的奇迹。一项伟大的建筑工程可以由千万人的手和头脑共同协作完成。而《战争与和平》《红楼梦》之伟大,只能依靠列夫托尔斯泰,曹雪芹独自手写完成。为写作《战争与和平》托尔斯泰前后化了整整七年时间,进行了艰辛的创作才完成。而曹雪芹更是“十年辛苦不寻常“,在遭受一系列命运打击之下,在痛苦声中写成了《红楼梦》一书。

列夫托尔斯泰,曹雪芹的过人之处还在于他们站在了时代的最高点上,对他们所面临的不合理的社会制度,进行了严厉的评判。在他们的作品中充分暴露了旧的社会制度的不符合人性发展的不合理性,为后来的人们提供了历史认识价值和审美价值!在这方面《战争与和平》和《红楼梦》总的艺术成就,他们在文学上的贡献是同等的,一样是了不起的世界一流杰作!

当然,各民族所经历的生活是不同的,历史条件存在着差异。各民族作家的写作风格,写作语言也绝然不同,它在传布中所产生的效果也不尽相同,文学作品,即使最伟大的作品,在各个民族中被接受的程度也存在差距,这是避免不了事。况且,别国文字一经翻译,就很难达到原文的韵味了。为此,我国读者部分倾向于《红楼梦》之语言运用之美,这完全是情理之中的事。

托翁之《战争与和平》战争场面写得波澜壮阔。曹雪芹写《红楼梦》家庭生活错综复杂多彩。若论其文学上的地位,同样是第一流水平,差别存在于其所反映的民族生活方式,行为习惯的不同!




浙江湖州罗林


1.《战争与和平》没有任何价值可言,任何一个人读了他和没读他没什么俩样。

2.《红楼梦》是一部穿越千年的神作,没读过他的人读一次只要能够读懂绝对是受益匪浅、感触颇多。

3.《红楼梦》集文学、历史、哲学于一身,是一部空前绝后的经典巨作,就目前而言,世界上任何其它文学作品都无法达到这个水平。

4.《战争与和平》是西方国家为了向全世界推销自己价值观的一本书,说穿了就是一本推销手册,中国随便一个成绩好一点的中学生就可以写这么一本推销手册。


明宇智远


两部名著我都读过,似乎都是讲贵族生活的。也许是由于翻译的缘故吧,感到二者在艺术上差异太大。《战争与和平》,修饰的词句太多了,显得有些罗嗦。我读外国文学,语言的感染力不强,不知他们为什么要说这些话。《红楼梦》与《战争与和平》正好相反,很少有大段大段的景物或心理描写,全是通过人物对话表现出来,所以,读《红楼梦》,要用心体会人物的对话,才能领会到红楼梦的文化底蕴。


朵朵佬爷


我是大野泽的风,致力于原创问答,我来回答对这个问题的看法。

被列为世界第一名著的《战争与和平》与《红楼梦》相比,哪个文学成就最高?
这是一个有趣的问题,或许有人说肯定是《红楼梦》啊,或许有人不服,《战争与和平》也不差啊,看看茨威格的《人类群星闪耀时》中对托尔斯泰的描述吧,这位老人是多么的伟大,他的作品是多么的伟大。
我的观点,文无第一,武无第二。
文学的世界,本身就是充满着浪漫色彩的多元世界,没有必要比出谁比谁更高级,或许你之饴糖,到别人那里就是砒霜了。
《战争与和平》是俄国文学的巅峰之作,也是托尔斯泰的不朽之作,在世界文学史上都可以青史留名的好作品,它反映时代,反映对人性的反思和深刻描画,值得我们一读再读。
《红楼梦》能够成为一门学问,能够突出它的独特地位,从它诞生之日起,便一直广受关注,数不清的文学家艺术家历史学家等纷纷对红楼梦进行研究,也充分说明其独特的地位和深远意义。
因为我读《红楼梦》多一点,所以就偏心说一下,《红楼梦》是我比较喜欢的作品吧。

我是大野泽的风,致力于原创问答,如果觉得我的回答有帮助,那就爽快的关注我的头条号吧。


大野泽的风


我觉得“战争与和平”远远超出“红楼梦”的。红楼梦真的无法与战争与和平相提并论。好多年前看过战争与和平,深深折服于托尔斯泰,托尔斯泰因此成了我最崇拜的文学家,讲真,在全世界的文坛上,托尔斯泰都可以排名第一的,这是毫不夸张的。很多次动过要重新读一遍战争与和平的念头,却一直没实现。现在,我决定立刻行动!


何处春江无月明yes


我这里不是有意抬高自己的身价而刻意打压外国名著,就我个人的观感和体会来说,《红楼梦》的文学成就要高于《战争与和平》。

或许是由于《红楼梦》是国人自己写的吧,无论是口味还是腔调,亦或是音律、声阶、色彩、人物、事件、影像、韵道、场景、情感、心态等等,都和《红楼梦》如出一辙,都是同一个思维模式和传统影响下的文学投射,自然就会对《红楼梦》情有独钟,感觉任何其他外国名著都比不上一部不朽的《红楼梦》。

没错儿,《战争与和平》确实是世界上公认的世界名著,而且是占据前三甲位置的特别显赫的世界名著。自诞生问世以来,几乎就是碾压式的横扫一切文学名著,这里包括西方早已功成名就的著作,也包括一些史海钩沉的上古神作。

但在我个人看来,《红楼梦》绝对是个例外,而且是一个特别突出的例外。这个例外囊括了国人的一切偏私爱戴,当包括了名正言顺的文学梗概和文本内核──我个人的意见是:目前来看,还没有任何一部著作可以超越《红楼梦》带给我们的阅读体验和观后感慨。

曾经有过一段时间,疯狂的迷恋外国名著,当然也包括这部早已声名卓著的《战争与和平》。但说老实话,中国人看外国文学名著,其实更多的是来自于内心的焦躁和浮华,总是以为用一部谁也看不懂的外国文学名著就可以将周遭人等唬得一愣一愣的,瞠目结舌连还嘴的余地都没有,就是因为在很大一部分的眼里和心中,外国的月亮确实要比中国的圆,进而发展到凡是外国的舶来品,都一律高于中国本土,好于中国本土,甚至是凌驾于中国本土。

我不能说这些人的想法绝对就是错误,但起码我不会人云亦云的跟着瞎掺乎乱起哄,更没有资格对自己老祖宗传下来的国宝级别文化说三道四,甚至肆意贬低排挤打压,别说是我们籍籍无名的个体,就是皓月当空的当代大家,也都不可能以抬高外国名著的身份来蹂躏踩踏本土著作,从而在文坛上以壮门楣扬名立万。

不谦虚地说,自打发现了国宝级别的那些经典文献著作,我对外国文学名著根本就再也提不起兴趣了,别说是阅读,就是溜上几眼,都会感觉老外的东西要么是明火执仗的长枪大炮,要么就是讳莫如深的故弄玄虚,明明一个千八字就可以搞定的介绍或者开篇,非要堆叠上累以万计的篇幅,而且文采又不足以令人兴致勃然,像一篇没有色彩和感情的学术报告,这样的文字味同嚼蜡,实在难以卒读。

而且,国人的很多文学观点和世界观、价值取向都隐含在篇什之中,且会给你一条时隐时现、若明若暗的线索,让你始终感觉有一只手在引领你去不断探究和追索,每当悠然会意或者一时猛醒,即如醍醐灌顶一般不由得拍案击节,大呼过瘾,感喟莫名,油然而生一种自内而外的崇高敬意,慨叹老祖宗不愧为人类文明的始祖之一,且是一直从未间断过的文明、文化,那种润物细无声的潜移默化深远影响却无时无刻不在伴随、甚至左右我们的行动规范,有这样的瑰宝文化,自然就会兴奋不已,也自豪骄傲得很。

有了这种体会,再去翻阅那些西方世界的文学名著,感觉味道寡淡,没有馥郁芬芳的韵味,就像炒菜忘了放调料,一幅山水画却暗淡了视线,只看到一些粗粝的线条,反不如老祖宗的东西特别精致,特别奇巧。

外国名著,也是这样。甭管它是《战争与和平》还是《悲惨世界》、《安卡列尼娜》等等世界名著,都会感觉外国人那种过于直白和单线的表述是一件粗制的家什,不像我们这些青花瓷,釉里红那般经得起反复端详,耐看耐瞧。


龙吟148119260


诸君切不可自轻了。就文字来讲,俄语基本上属于拼音文字语系,而我国的汉文字则基本属于象形文字范畴。二者比较,原来的拼音文字明显比汉语使用起来方便的多。小的时候,我十分羡慕西方人可以在摇晃着的火车上用打字机写信,而我们却办不到!正因为如此,英语才能成为世界通用语。但是随着电脑技术的出现,汉语的这一缺点已经不再成为问题了。这时,汉语内涵强大和艺术性优美的优点就显现了出来。经常搞翻译的人一定会有体会,汉语要比英语等等简练多了,而且由于大量的量词等等的应用,在准确性上也非它们可以比拟!比如英语里姑表关系是笼统地用一两个词表达的,而汉语里把父系和母系系列的人际关系就表达的清清楚楚!另外汉语的艺术性是任何其他语言都没法比的!外语里充其量有个诗歌,而汉语里却有诗词歌赋、对联等等!世界上只有汉语的书法和绘画相比肩!你听说过英语有书法家一说吗?所以,《静静的顿河》根本就没有资格和《红楼梦》相比!《红楼梦》里诗词歌赋、对联、谜语林林总总!比如薛宝琴的十首怀古谜语,把谜语和诗歌艺术性地柔和在一起,多么的高雅复杂?其他语言里可能有吗?另外不要迷信诺奖,诺奖在科技方面还可以说的过去,至于它的文学奖和和平奖基本上是扯淡!一群外国佬会比中国人更懂得汉文学?拉倒吧!依老夫看,莫言的书在中国,即使在当代也只不过是个中等水平,如果要放在我国文学历史长河里,简直就是不入流了!《红楼梦》的精雕细刻,《三国演义》的大写意笔法,居然同样生动,同样成功!哪里找去?诸位读了莫言的书,能够说出典型于世的人物来吗?没有!他在人物的塑造方面是失败的!而且语言也不美,没有什么特点!

再补充一点:魏蜀吴三国在我国历史上本来是一段短暂的不十分重要的从汉朝到晋朝的过渡时期,但是由于有了一本《三国演义》,它的历史过程和人物居然被搞的世人皆知!这种因为一部小说而大大地抬高了历史定位的现象,可以说是世界文学的奇迹!不是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