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读刘邵多版本《人物志》,对人or对事,人才的本体论怎样管用的?

在中国文化史上,有感知万物、预测万事的《易经》,有阐述道化、无为而治的《老子》,有中庸处事、治理天下的《论语》,有奇正变化、百战不殆的《孙子兵法》,有载叙人物、纪传传世的《史记》,有资以治史、以史为鉴的《资治通鉴》......

疫情期间,我特别读到一本识人用人、成就大业的著作——《人物志》。

作者是三国时期魏国的刘邵,刘邵博览群书,深谙先秦两汉各家流派学术思想渊源,还富有文学艺术才能,曾写过《赵都赋》、《许都赋》、《洛都赋》等,文辞优美,深受魏明帝的赞美嘉许。

我们知道,三国时代是一个群星灿烂,英雄辈出的时代,历史造就出诸葛亮,庞统,关羽,张飞,赵云,姜维,周瑜,鲁肃,陆逊,郭嘉,司马懿,钟会,邓艾等一大批文物人才。

一代枭雄曹操,更是提出了唯才是举的崭新口号:治天下,平时尚德行,有事尚功德。这才上演了一幕幕龙虎英雄风云际会的历史大剧。

刘邵的《人物志》正是产生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

崇尚儒学的人都赞扬刘邵推理缜密,逻辑严密的人都清楚刘邵法则精通,善于思考的人都知道刘邵深不可测,喜好写作的人都深爱刘邵著述文辞,主张法治的人都尊重刘邵化繁为简,长于谋略的人都称赞刘邵玄机不断。

当时,夏侯惠认为,像刘绍这样不是世上常见的奇才,是以辅佐机要大事,应该接纳刘邵运筹帷幄,也即推荐刘邵担任丞相重要职位,执掌军国大事。

就刘邵的生平来说,历史并没有给他一个施展才能抱负的机遇。后年间,刘邵不问政事,专以讲解儒家经学,被赐予关内侯的爵位,刘邵死后朝廷追赠刘邵为光禄勋。

先来说说他《人物志》中,关于人才的本体论。

读刘邵多版本《人物志》,对人or对事,人才的本体论怎样管用的?


一、关于人才的生理素质的理论

先从人体的金木水火土5种物质说起。

骨骼体现的是木的特征,筋骨肌腱体现的是金的特征,内气体现的是火的特征,肌肉体现的是土的特征,血液体现的是水的特征。

骨骼挺拔而又柔韧的人,可以称之为抱负远大,意志坚强——仁的资质

筋腱强劲而又精干的人,可以称之为勇猛无畏,刚强果敢——义的资质

内气清纯而又明朗的人,可以称之为明礼懂仪,知文达理——礼的资质

血色柔和而又通畅的人,可以称之为洞见玄幽,见微知著——智的资质

形体端正而又厚实的人,可以称之为坚守正道,始终如一——信的资质

关于仁义礼智信这5种优秀品德,孟子曾说,恻隐之心人也羞恶之心,义也恭敬之心,礼也,是非之心智也。到西汉董仲舒时,已把这5种品德,称为五常,列为三纲五常学说的重要内容。

刘邵将这5种品德归结于从元气中产生,这是一种唯物主义的思想观念,同时刘邵又认为,这是代表5种不同物质的品德。刘邵做过一个结论:物生有形,形有神精,能之精神,则穷理尽性。

读刘邵多版本《人物志》,对人or对事,人才的本体论怎样管用的?


二、人才后天的心理素质

人才的生理素质是其心理素质的基础,而心理素质又是其社会伦理道德的基础。人的形体容貌、言语气色、性格性情,都分别表现出相应的特征。

1、外表坚固度是而且内心刚毅果断——金的品德

刚正坦荡而不谦谨笃实的人,易被中伤;抱负远大而意志不坚强的人,则不够完美。

2、外表温和柔顺,而且内心正直坚毅——木的品德

温和可亲而不正直耿介的人,实则为懦弱;温顺驯服而不刚毅果决的人,则易受挫折。

3、外表忠厚恭敬而内心处事细腻——水的品德

忠厚诚实而不严恭庄重的人,实为糊涂;条理细腻而不敬业勤奋的人,则易出错乱。

4、外表简约通畅,而且内心明理识劝——火的品德

简约豪放而非通达不滞的人,则容易拘泥;明白事理而不规劝善谏的人,容易形成遮蔽。

5、外表宽厚谨慎,而且内心柔顺独立——土的品德

宽厚大度而没有小心谨慎的人,容易傲慢;柔和温文尔雅,而不坚定自立的人,则容易散漫。

我们常说,眼睛是心灵的窗口,人的内在情感会从眼睛中自然流露。仁就是心灵的精气凝聚,目光城实端详,给人传达的也是这种印象;勇是肝胆的精气凝聚,目光炯炯有神,给人光亮逼人的印象。

那么,人的品德精神特征怎样表现出来的呢?真诚的仁爱,必然显露出温柔的神色;真正的勇敢,必然显露出坚强的神色;真实的才智,必然显露出明达的神色。

耿直而不不柔韧的人,则表现为呆板;坚强而不兼具精明的人,则表现为倔强;固执而不兼具正直的人,则表现为憨憨;气愤而不兼具清醒的人,则表现为过激;恣情而不兼具平和的人,则表现为放荡。

人的性情之所以能够充分体现,就在于9种本质特征的准确应验。

(1) 勇猛或胆怯的态势,全在于筋腱


(2) 强健或懦弱的培育,全在于骨骼


(3) 暴躁或沉静的先决,全在于气血


(4) 悲伤和欢喜的情感,全在于面色


(5) 衰退或端正的形态,全在于仪表


(6) 造作或自然的变化,全在于容貌


(7) 和缓或急切的情况,全在于语言


(8) 聪慧或愚蠢的根本,全在于精元


(9) 善良或丑恶的本质,全在于神志

如若一个人平静淡泊,内心聪慧,外表清朗,筋腱坚挺,声音圆润,神色悦然,仪表庄重,容貌端正,这九种类型的表征都具备,那就是德才兼备的人才。


读刘邵多版本《人物志》,对人or对事,人才的本体论怎样管用的?


三、关于人才个性的划分

严肃正直、刚强坚毅的人,才能在于纠正偏错、刚正不阿,不足之处在于攻击对方过失时过于激烈。

柔和恭顺,安详宽厚的人,美德在于宽宏大量,容忍谦让,不足之处在于缺少决断。

勇武强悍、雄健有力的人,能力在于勇创功业、凶猛可用,不足之处在于很容易心生猜忌和憎恨。

精明贤良、胆小谨慎的人,长处在于谦恭谨慎,不足之处在于疑惑顾虑太多。

强健刚直,坚定刚强的人,其作为在于行事顶天立地,可堪重任,不足之处在于过分专横固执。

善于论辩、推究事理的人,才能在解疑答惑,不足之处在于言行有时不着边际、不受约束。

乐善好施、可以广泛周济别人的人,长以胸襟宏大,人脉覆盖宽广,不足之处在于交友混乱、贫富不分。

清高孤傲,廉政无私的人,节操质朴坚定,不足之处在于拘谨,封闭。

善于行动,光明磊落的人,积极向上,可以攀登不足之处在于,不切实际,乐于奔忙而做事杂乱零散。

深沉冷静,机警缜密的人,擅长探求奥妙精妙的道理,不足之处在于行动迟滞缓慢。

质朴率直、情感外露的人,贵在忠厚诚实,不足之处在于不懂深藏、没有内涵。

足智多谋,心机内藏的人,长以使用权术计谋,不足之处在于想得多而犹豫不决。

刚强坚毅的人,刚狠严厉,缺乏平和,如果不对自己强硬冒犯他人引以为戒,认为顺从就是屈服示弱,就会更加抵触散漫、亢进逞强,这种人可以设立法制让人遵循,但难以体察清楚事物细微之处。

温柔和顺的人,迟缓宽容,缺乏决断,如果不以自己不知治理事物引以为见,认为刚强上进是一种冒进,把亢奋进取当成一种伤害,就宁可无所作为、不去整治。这种人可以遵循常规,但又墨守成规,难以变通。

勇武彪悍的人,意气风发、敢作敢为,如果不以造成的损害或失误引以为戒,认为和顺是一种怯懦,以至于气势消耗殆尽。这种人可以与他共赴危险困境,却不能经受长期逆境的考验。

胆小谨慎的人,遇到事情多有顾忌,如果不以自己不敢伸张正义为戒,无法勇敢大胆,就会徒增疑虑和畏惧。这种人可以保命全身,难以舍身取义。

盛气凌人又刚正不阿的人,秉性刚强固执,如果不以自己的固执己见为戒,把明辨细微看作虚伪狡诈,则会更加主观专断。这种人可以坚持正义,难以随机应变,不能轻易去做顺应民心,争取群众的工作。

能言善辩、见识广博的人,说理充分,如果不以自己的文字泛滥为戒律,认为廉政少言是拘谨保守的表现,就会契约精神不强。这种人只能与他泛泛而谈,难以与他有什么实质性的约定。

宽宏博大的人,胸怀宽广,如果不以自己交友混杂为戒,反而认为正直守法是束缚的话,就会更加增添散漫之心,而使其交游往来更加广泛混杂。这种人可以安抚群众,却难以严肃风纪。

偏激极端的人,是非爱憎分明,如果不以自己的清高以至狭隘为戒,却认为从众不好的,会更加拘谨或固执。这种人可以坚守节操,难以识时务变通。

好动进取的人,志向高远,如果不以自己的贪多务得好大喜功为戒,认为沉稳冷静是停滞不前的表现,就会更加锋芒毕露。这种人热衷于不断的打破现状而进取,不甘落于人后,不甘寂寞、急功近利。

深沉冷静的人,深思熟虑,不以自己过于冷静、迟滞不前为戒的话,还认为好动进取是轻率的表现,并为自己的软弱而沾沾自喜。这种人能够深谋远虑,却难以把握时机迅速作出反应。

质朴率真、感情外露的人,内心单纯而坚实,如果不以自己的粗鄙率值为戒,认为谋略就是欺诈,并且把率直表现得更加淋漓尽致,这种人可以取得他人信任,但难以把握时机分寸、顺应时变。

感情深藏不露且计谋多的人,能够迎合时势、取悦于人,如果不以自己的权术背离正道为戒,把真诚是愚昧,只可以做副职去辅佐良善,自身难以矫正违规、杜绝歪邪。

读刘邵多版本《人物志》,对人or对事,人才的本体论怎样管用的?


四、关于成才规律的探索

人们成就某项大事业或者树立某项学说思想,无不是遵循一定的道理进行的。按照事物的道理及阐明这些道理的流派,可以划分为4家。

一、研究客观道理的流派——天性平静淡泊、思虑深奥细微,能够通晓自然无为道理的人,为懂得道理的大家。

二、研究研究人事规律的流派——天性机警通达、足智多谋、反应敏捷,能够应对繁乱多变的政务的人,为善于整理事务的大家。

三、研究礼仪标准的流派——天性柔和平稳,能够讲述礼仪教化,明辨是非的人,为懂礼仪的大家。

四、研究性情理论的流派——天性机巧通达,能够推究事务本质本意、把握其变化的人,为通情达理的大家。

各家因为性情与事理不同,又出现

9种片面的情形,再以各自的偏狭性情抵触明智的道理,就会产生不同的得失结果。

(一)性情偏重刚直粗犷的人,不能处理好细微的小事。因此,把握大局时,能够宽宏广博而高远,研究细微事务时,则过于粗疏而不切实际。

(二)性情偏重高亢猛烈的人,遇事不能屈服退让。因此,规正职守时能做到公正执法,而涉及灵活变通时,则表现得顽固不化。

(三)性情偏重坚定正直的人,善于钻研事实真相。因此,揭示事物的微观道理,能真知灼见,而且十分透彻,涉及宏观大道理时却直白而且肤浅。

(四)性情偏重能言善辩的人,辞令繁多,反应迅速。因此,处理人情事务时能做到精当合理,面临正义大道理时,却挥阔直率且不够周全。

(五)性情偏重随波逐流的人,不能沉着冷静的思考问题。因此,处理类似简单排序之类的事务,能做出豁达博大的样子,确立归纳事物的道理规律时,却闪烁不定。

(六)性情偏重浅薄肤浅的人,不能深入提出问题。因此,对他人的辩论,能做到不假思索,欣然接受,一旦涉及精微的道理却反复无常而没有确定把握。

(七)性情偏重松弛缓慢的人,不能快捷行事。因此,在任一方面能做到宽宏祥和且文质彬彬,处理时事要物,却行动迟缓而不能及时到位。

(八)性情偏重温顺柔和的人,没有强盛的气势。因此,体会事物道理时能做到平顺和谐通畅,处理疑难问题则迟至软弱且拖泥带水。

(九)性情偏重标新立异的人,纵情洒脱,多超出常规。因此,制定权谋能达到卓越奇特而瑰伟壮丽,而考查较高层次的道理时,却以违背常理而不切实际。

以上九种性情偏颇的人才,有相同之处,也有相反之处,还有相杂之处。相同的就会相互融合,相反的就会相互排斥,相杂的就会相互宽容。至于人的性情不纯正通达,不同派别中又出现了

7种似是而非的现象

1. 有的漫无边际谈论已经过时的学说;


2. 有的道理不足却涉及许多方面,言辞繁絮;


3. 有的反复解说,顺应别人的心意,就好像三真的称赞和理解;


4. 有的故意躲在后面,拖延观察一段时间,以便顺从众人感到安心的观点,好像是自己能够听取各方意见做出独立判断;


5. 有的避开对方的责难不予回答,好像三为了留有余地而实际并不知道该如何回答;


6. 有的对事物并没有真正通晓,就随意做一知半解的解释,似懂非懂;


7. 有的为了占道理而不顾常情,理屈词穷却自称绝妙,跌倒了还要指摘别人。

善于和人辩论的人,能够揣测到对方擅长的内容再进行辩驳。善于打比喻的人,能够用一句话说明许多道理。对应的,在解说道理时有3种失误

一是已经和对方谈过却不见有所反应的,就不要再说了;二是周围没有能听懂的人,就不要提出质问了;三是如果能不善于打比喻,就是讲上百句也不能说明白一个意思。

在辩论反驳时,可以以道理取胜,也可以以言辞取胜,不善辩驳的人,容易产生6种不同的情绪

1.随心所欲、信口开河、放弃对事物本质的论述而去追求细枝末节,就会废话连篇,无法解释清楚事情的来龙去脉,就会使双方产生言辞纷争。

2.如果一开始就对对手一时的用词不当或口误猛烈攻击,会挫伤其勇猛斗志而恼羞郁闷,招致双方不服气。

3.因为对手理屈词穷而诋毁其品性,因一点失误全盘否定对方,双方就会产生怨恨。

4.某个自己经常思索的问题,很久得出的结论或感受,然后仓促告诉别人,对方不能立即领会意思,就认为别人理解力差的,会产生怨恨纷争。

5.争论最激烈时,很难迫使对方认识到自己的不足和失误,如果迎着对方的矛头而上,以高姿态凌驾于对方,会造成其更加偏激,即使对方承认错误,也没有台阶可下,更加导致对方说出荒诞不经的言论。

6.我们思考问题时往往耳朵不能同时去听,言谈时相互干扰,别人没有来得及领会而被自己视为无知,就会因冒犯别人的忌讳而生气。

上述这六种情况,就是辩驳双方的纠纷。所以,要想通晓天下情理,又需要具备8种才能

1. 聪明且能够辨明事物发展先后次序的人,就是明辨是非的人才。

2. 明智足以认识到事物关键的人,就是通达有见识的人才。

3. 思维灵敏且涉及面广的人,就是能够开拓创新的人才。

4. 言辞丰富且善于辩驳的人,就是能说会道的人才。

5. 反应迅捷且能够弥补失误的人,就是机智敏捷的人才。

6. 牢固防守足以抵抗对方进攻的人,就是能够坚守自己理论的人才。

7. 善于进攻能够攻陷对方堡垒的人,就是勇于进取的人才。

8. 善于以其人之道还治其人之身的人,就是能够改变辩论谈判双方地位的人。

在作者写作的那个年代,英雄辈出。英雄可以理解为英才兼具雄才。单纯的英才只可以为相,单纯的雄才只可以为将,这种说法怎么理解?

又为什么英而不雄,则群雄不服?雄而英,则智者不归?为什么说英才与雄才的成分的多少,三立于不败之地的决定性因素?

聪慧明智三英才的成分,不具备雄才的胆量,其学说就不能得以施行;勇敢强力三雄才的成分,不具备英才的智慧,其事业就不能成功。

如若不能识别事物运行的趋势和关键,那么这样的人只能纸上谈兵,而不能处理实际问题。

如果在聪明和识别机会的基础上不够勇敢,就只能按照常规办事,而不能谋划变通。

光有强力,只能做大力士;有力量且敢于付诸实际行动,可以作为猛将;有力有勇,智慧不足,不能对事物做出正确判断,这样的人可以成为先锋,但不能成为将领统帅。

只有英才而没有雄才的,得不到雄才的臣服;只有雄才成分而没有英才成分的人,得不到英才的归顺。认识到两者的分别并有所取舍,才能将英与雄合二为一,称之为当之无愧的英雄。

读刘邵多版本《人物志》,对人or对事,人才的本体论怎样管用的?


五、关于人才的类别划分或如何使用

根据人才的类别,可以把职业分为十二种:清节家、法家、术家、国体、器能、臧否、伎俩、智意、文章、儒学、口辩、雄杰。

(一)清节家——道德品行高尚美好,模范节操和仪容举止可以供他人效法,如季礼、晏婴,可以担任师氏之职,掌管贵族子弟的教育。

(二)法家——建立法制、强国富民,如管仲、商鞅,可担任司寇之职,掌管刑狱。


(三)术家——思想开明、精通真理、策略智谋其妙不凡,如范蠡、张良,可以担任三公之职,辅佐三公。

(四)国体——德行可以整粉天下风俗,法制可以匡正天下,权谋可以制定国策,兼具很强的德、法、术三才的人,即为国家肢体一般重要的重臣,如伊尹、吕望,可以辅佐帝王掌握军政大权。

(五)器能——德行可以成为一个郡国的表率,法制可以匡正乡里,权谋可以权衡事宜,即为有才能的人,如子产、西门豹。可担任瀦宰之职,掌管吏部。

(六)臧否——身为清节家的却不能宽宏大量、包容万物,喜欢打听、查问、凡事都要区别出是非曲直,如子夏。可以辅佐师氏。

(七)伎俩——身为法家却不能为国家开拓创新、深谋远虑,而只能担任某一官职,并且刻意运用各种技巧做好本职工作,如张敞、赵广汉。可担任司空之职,掌管建筑、器械、监督手工业等。

(八)智意——身为术家却不能创新立制,不能制定法规律令,只能遇事论事,谋略有余,公正不足,如陈平、韩安国。可辅佐瀦宰。

(九)文章——能够著书立说,文辞优美的人,如司马迁、班固。可担负编撰国史的职责。

(十)儒学——能够传授圣人的事业,而又不干涉政治的人,如毛公、贯公。可担任安民教化的职位。

(十一)口辩——辩论不一定符合真理,但能够对辩论应付自如的人,如乐毅、曹丘生。可委以使者之任。

(十二)雄杰——勇猛卓绝、才能不凡的人,如白起、韩信。可承担将帅的职责。

一般来说,各种不同的职业,各有利弊。

清正廉洁的“清节”事业,可以通过仪容、仪态表现出来,其治理之道和顺而感化万物,没有危害且能长久显达,所以受到世人的珍重。

法家的事业,源于制定法规制度,待法制起作用时取得后效。尚未显贵得志时,为众人所猜忌,法令施行之后,又为上下所畏惧,虽然成效很大但往往得不到好的结果,弊端在于会招致众人歪曲乃至于仇视。

术家的事业,源于聪慧多思,等待计策谋略成功之时,方为世人瞩目。其功业足以运筹帷幄、通达识变,神奇而不常用,如若引退不进,有时候隐蔽沉没而不得彰显。

有着真知灼见的“智意”事业,源于客观真理,治理方法遵循顺从而不违抗的规律。功业足以辅佐明主,思虑深沉,弊端在于只知进取,不懂隐退,或者违背正道保全自身,有时候往往先得利益,而后来又招致祸害。

擅于褒贬善恶的臧否事业,源自辨明是非曲直,治理方法三廉洁而且能够以忠言劝诫。由此容易招致诽谤者的怨恨,一句话就是严厉有余、宽仁不足,有时往往开始时有所成绩,但后来被众人疏远。

讲求技能工艺的伎俩事业,源自管理事务技能,治理方法清晰明确且迅速快捷。其功业足以处理繁琐的事务,纠正假、恶、丑的一面,但是琐碎实现不了安泰,因此在治理之道中不属于上等。

今天,在知识性经济社会中,领导者要注意招揽人才,把具备各种知识的专业专门人才招揽到身边,分别授予适合其发挥聪明才智的职务,并做到对各类人才一直同仁,可以以某一类人才为核心,其他作为辅佐,但绝不能偏听偏信一种,而压制其他人才。


读刘邵多版本《人物志》,对人or对事,人才的本体论怎样管用的?


读刘邵多版本《人物志》,对人or对事,人才的本体论怎样管用的?


读刘邵多版本《人物志》,对人or对事,人才的本体论怎样管用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