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來源:解放軍報客戶端、中國軍網、央視新聞客戶端

人民有難,軍人當先

在這個非同尋常的早春

迷彩,又一次成為最溫暖的色彩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千千萬萬的網民

見證了人民軍隊的快速反應

紛紛留言:

“哪裡有困難,哪裡就有我們的人民子弟兵。”

火線馳援

人民至上,生命重於泰山。

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發生以來,黨中央高度重視疫情防控工作。中共中央總書記、國家主席、中央軍委主席習近平親自指揮、親自部署,自1月20日以來,對疫情防控作出一系列重要指示,多次主持召開會議,對疫情防控工作進行研究部署,提出明確要求,特別是專門對軍隊做好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防控工作作出重要指示。全軍部隊特別是醫療工作者堅決貫徹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與全國人民風雨同舟,共克時艱,在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勇挑重擔、敢打硬仗,堅決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聞令而動 馳援荊楚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

面對疫情,從軍委機關到基層部隊,從首都北京到江城武漢,軍令急迫行動迅疾,超常舉措陸續出臺。

中央軍委迅速啟動應急機制,依法科學有序組織防控,軍委領導多次組織召開會議、多次聽取彙報、作出指示。

第一時間召開軍隊防控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疫情電視電話會議,對軍隊防控疫情工作進行全面部署。

第一時間建立軍隊應對突發公共衛生事件聯防聯控工作機制,按照“高度重視、積極應對、聯防防控、科學處置”的原則,軍委機關各部門分工負責,協調配合,共同研究落實各項防控措施。

各戰區、各軍兵種、各大單位緊急行動起來……

除夕夜,經中央軍委批准,從陸軍、海軍、空軍軍醫大學抽組3支醫療隊共450人,分別從重慶、上海、西安乘坐軍機出發,支援武漢。

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護理組組長宋彩萍就是其中一員。本是萬家團圓的時候,她和一個個迷彩身影一起踏上馳援荊楚的征程。

“沒有一個人退縮……”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政委陳宏偉抵達武漢後,還在努力說服沒有入選的醫護人員原地待命,隨時準備第二批投入戰鬥。

病患醫治,分秒必爭。

在上海虹橋機場,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中出現了43名“90後”女護士的身影,她們的平均年齡只有25歲。“雖然年輕,但我們經驗豐富。”一名護士說。口罩遮住了她的大半個臉龐,只露出清亮的眼眸。

在重慶江北機場,當年抗擊埃博拉病毒首席專家毛青再度出征。接到支援武漢的任務時,他正在醫院佈置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擴散工作。“危險面前,誰不害怕?但我們必須去!”毛青說。

在西安咸陽機場,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集結了呼吸、感染控制和重症醫學等多個科室的骨幹力量,隊員均具有防控治療傳染性疾病的經驗。

除夕之夜,3支醫療隊全部抵達武漢,連夜清點醫療物資,展開協調對接,進行人員崗前強化培訓。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1月30日凌晨,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在武昌醫院重症監護室研究患者救治方案。

靠前指揮 帶頭衝鋒

黨員領導幹部始終站在抗擊疫情第一線,黨旗高擎,身體力行。

明知有危險,卻天天戰鬥在最前沿。這是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各級負責人的共同工作狀態,他們用無聲的行動踐行著黨員領導幹部的誓言:“疫情在哪裡,黨員領導幹部就要戰鬥在哪裡!”

“越是危險,指揮員越要靠前指揮!”每次進入病區,徐迪雄都要穿上密不透風的防護服、戴上口罩和護目鏡走在最前面,確認安全後才讓其他醫護人員進入。

在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細心的隊員發現,駐地人員最集中的出入口,經常看到戴著口罩和橡膠手套的隊領導,為進出人員洗消和測量體溫。隊長劉斌說,關鍵時刻我們黨員領導幹部就要衝鋒在前,用實際行動樹起好樣子。

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深夜抵達武漢後,隊領導帶領專家組連夜奔赴漢口醫院現場勘察,全程關注病區改造現場。當上級要求醫療隊增加床位時,所有黨員幹部全部投入一線工作,所有指揮組人員進入值班和保障崗位,確保了按時完成任務。

“旗幟無聲,卻能凝聚強大力量;榜樣無言,卻能鼓舞磅礴鬥志。”對此,戰鬥在疫情防控最前沿的護士白秀梅,感觸頗深。

“當我走出病房,看到寒風裡、夜燈下,宋姐姐還在等我們,眼淚一下子就出來了。她讓我變得更勇敢,也讓我感到特別溫暖。”白秀梅口中的“宋姐姐”,是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護理組組長宋彩萍。她是隊員眼中的“鐵娘子”,負責整個醫療隊護理工作的籌劃、實施、推進,忙得常常顧不上吃飯、睡覺。

這位“鐵娘子”的任務之一,是負責將武漢金銀潭醫院普通病房改造成傳染病房。這是一場與時間賽跑的戰鬥,她帶著兩名有援非抗埃經驗的醫護人員研究病區結構,繪製流程路線圖。為讓區域劃分和進出路線更加科學合理,宋彩萍一趟一趟走,一遍一遍改,小小的一張圖紙,修改了十幾遍,每個細節都反覆琢磨。在她的帶領下,不到24小時即完成改造任務,為及時收治患者贏得了寶貴時間。

哪裡任務險重,哪裡就有黨員領導幹部的身影。

1月29日,武昌醫院傳來一個好消息——醫院對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效率大大提高,檢測數量從最初的每天20例擴大到120例。這進步的背後,凝聚著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長王生成的汗水。

新型冠狀病毒核酸檢測,專業性強、危險係數高、流程複雜,王生成第一次與武昌醫院對接時,看到患者和家屬焦急的目光,感到無比揪心。人命關天,必須馬上行動!他立即派軍醫周磊等4人協助醫院攻關,經過反覆試驗,大大縮短了核酸檢測時間。

這次疫情防控鬥爭,既是對黨員幹部的一次嚴峻考驗,也是一場深刻的黨性洗禮。把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放在第一位。廣大軍隊黨員紛紛表示,要發揚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光榮傳統,越是艱險越向前,擔負起最艱鉅的任務,為祖國和人民再立新功!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1月30日凌晨,身為黨員的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李飛,與同事在武昌醫院重症監護室分析危重患者病情。連日來,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全體黨員衝鋒在疫情防控第一線,用實際行動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

不惜一切 全力以赴

“派經驗最豐富的醫護人員,派最強的骨幹力量”

家人遇到危難的時候,你會怎麼做?

儘管每個人的具體選擇不一樣,但大多數人都會認同這個答案——“不惜一切,全力以赴”。

當人民遇到危難的時候,人民軍隊用無數次行動作出了同樣的回答。

荊楚大地作證:這是一支為了人民可以赴湯蹈火奉獻一切的軍隊。

億萬人民作證: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是一支勇於擔當的先鋒隊突擊隊。

“派經驗最豐富的醫護人員,派最強的骨幹力量。”這是組建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時的共識。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擔當,不僅體現在醫療隊的名稱上,更體現在隊員的履歷上。

翻閱3支醫療隊隊員名單,記者發現許多熟悉的名字。在抗擊非典、抗震救災、援非抗埃等重大任務中,他們用出色表現證明了專業實力——

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專家毛青,先後參加過抗擊非典、援非抗埃等任務,具有豐富的實戰經驗。接到奔赴武漢的任務時,他正在醫院佈置預防新型冠狀病毒擴散的工作。

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陳靜,2014年受命援非抗埃,和戰友們並肩戰鬥,實現了“打勝仗、零感染”的目標。2018年,她又隨和平方舟醫院船執行長達8個月的任務。

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宋立強,參加過抗擊非典、抗震救災等重大任務,長期負責呼吸重症監護室。

……

勇於擔當,帶來信心,帶來希望——

“解放軍來了,我們就放心了!”進駐武昌醫院第一天,一位戴著口罩、捂得嚴嚴實實的大姐脫口而出的這句話,讓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李芳自豪不已。

這句話,蘊含著太多的信任和重託。連日來,李芳和戰友們傾盡全力投入一場場戰鬥,也將無窮的力量帶給那些與病魔戰鬥的患者。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解放軍報記者 範顯海 攝

1月27日上午,海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醫護人員在漢口醫院重症監護室對新型冠狀病毒感染的肺炎患者進行救治。在患者眼中,醫護人員就是他們的“救星”。

眾志成城 軍民同心

2月2日,被億萬“雲監工”視為奇蹟的火神山醫院,迎來了自己的“知音”——

這一天上午,武漢火神山醫院舉行移交儀式,軍地有關領導簽署互換交接文件,標誌著該醫院正式移交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

此前兩小時,空軍出動8架大型運輸機千里機動,“增兵”武漢。950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與先期抵達的450人“會師”火神山醫院。

連日來,在金銀潭醫院、漢口醫院、武昌醫院和武漢市肺科醫院、第七醫院,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與對接醫院的地方同行並肩奮戰,齊心協力救治患者。

眾志成城,軍民同心戰疫魔。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白衣戰士堅決落實習主席重要指示,密切軍地協同,全力打好疫情防控阻擊戰。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2月2日,空軍出動8架大型運輸機空運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抵達武漢天河機場。解放軍報記者 範顯海 攝

聞令而動 增兵江城

七道航線,直指武漢。

2月13日8時58分,第一架運-20飛機穩穩接地,緩緩滑向停機位。隨後,一架又一架空軍運輸機陸續降落武漢天河機場。

機場跑道旁,現場執勤的女警官龔代璇子驚歎著眼前的壯觀一幕:全長3400多米的滑行道上,6架運-20、3架伊爾-76和2架運-9軍用運輸機密集列陣。

“鯤鵬”展翅落天河。這位女警官見證了一場空中大運兵——這是運-20大型運輸機首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這是空軍首次成體系大規模出動現役大中型運輸機執行緊急空運任務。

忙碌在機場各崗位的民航工作人員看到,身著各軍種迷彩服的子弟兵們魚貫出艙、迅速集結,他們左臂上的紅十字標誌格外醒目。

東西南北大集結,天降雄師援荊楚。

自除夕夜迎來第一批軍隊醫療隊員、2月2日迎來第二批軍隊醫療隊員後,2月13日上午,武漢又迎來新一批援兵——

軍隊多家醫療單位抽組的精兵強將,從東西南北多地同步空降武漢戰“疫”一線。

聞令而動,增兵江城。這是一次時間的競速,更是一次力量的匯聚。

2月13日凌晨2時30分,烏魯木齊地窩堡機場,167名醫療隊員登上伊爾-76飛機。

此外,在天津濱海機場、瀋陽桃仙機場、西寧曹家堡機場、成都雙流機場、重慶江北機場和河北張家口機場,多架裝載著醫療隊員和衛生物資的運輸機也按計劃騰空而起。數小時內,11架飛機空運900餘名醫療隊員飛抵武漢。

伊爾-76起飛!目的地武漢——醫療隊員朱海榮看一眼機艙中的背囊,想起裡面還壓著一封沒來得及讀的信。出征前,正在醫科大學讀大二的女兒給他捎來一封信,他忙得沒時間看。

運-20起飛!目的地武漢——飛機提速,發動機聲音陡然增大。升空後,靠在機艙內側的醫療隊員王舒芳,彷彿能感受到鋼鐵與空氣的強烈摩擦。這,是戰鬥的號角。此時,她和戰友們只想著早點飛抵武漢抗“疫”。

運-9起飛!目的地武漢——起飛前2個小時,飛行員陳思麒早已在大隊門口候車,一次又一次默唸需要準備的物資。醫療隊員趙常伍在空中全程沒有休息,一直在查看衛勤保障相關資料。和他一同出征的士官骨幹有20餘名,涉及衛勤各專業。

夜幕中,醫療隊員羅楊睡著了。不知何時,一縷光線從面前劃過。原來,是陽光從運-20飛機的舷窗照進來,天亮了。

機艙裡響起了空軍運輸機機組的廣播聲:“今天你們出征,我謹代表全體機組向你們致以崇高的敬意!能送你們出征,我們感到無比榮幸。希望你們在前線奮勇作戰,保護好自己!等到你們凱旋的時候,我們再接你們回家!”

上午9時許,第3架運-20在滑行道停穩,銀色懸梯從機艙頭部伸下接地。

在“鯤鵬”巨大的機翼下,西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師長杜寶林告訴記者,運-20大型運輸機是我國自主研發的一種大型、多用途運輸機,可在複雜氣象條件下執行各種物資和人員的長距離空中投送任務。

“鯤鵬”身軀龐大卻又格外輕盈,向人們傳遞著信心和力量。國之重器,出現在祖國最需要的地方,架起了全國各地通向湖北的空中橋樑。

裝備運-20和伊爾-76大型運輸機的中部戰區空軍航空兵某師,已經連續3次執行緊急空運醫療隊任務。師長吳健表示,作為國家空中緊急運輸服務隊的重要力量,人民所需、全力以赴,有召必至、使命必達。

下飛機後,醫療隊員們迅速整裝列隊。一輛輛大巴車載著他們向武漢市區各營地疾馳。茫茫霧靄中,駐鄂部隊抗擊疫情運力支援隊的軍用運輸車隊,裝載著剛剛空運來的數十噸物資,駛向武漢疫情防控一線……

20時14分,G1847次列車駛進武漢火車站。至此,今天從上海、廣州、濟南、太原等12個不同方向經鐵路運輸抵達武漢的400餘名隊員和45噸物資也投送到位。

夜幕下,一抹抹躍動的迷彩,匯入江城武漢,匯聚起護佑人民生命健康的磅礴力量。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解放軍報記者王傳順 攝

運-20運輸機抵達武漢天河機場。

匯聚武漢保衛戰的新銳力量

每天深夜,趙春光都要往返於醫院和住地。進駐火神山醫院第一天,趙春光就主動要求到重症監護室值夜班。身為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為數不多的傳染科男護士,他還有另外一個身份:文職人員。

2018年,全軍首次面向社會公開招考文職人員。趙春光如願加入空軍軍醫大學文職人員隊伍,穿上了嶄新的“孔雀藍”制服。2019年,作為改革強軍的新銳力量,文職人員首次亮相閱兵場。那一天,他昂首闊步走過天安門廣場。2020年,文職人員首次大規模參加非戰爭軍事行動。除夕,趙春光隨隊出征。

3年時間,3次人生重大經歷。趙春光既平凡又閃光的履歷,是我軍文職人員隊伍成長壯大的縮影。

武漢大集結,由4000餘名軍隊醫護人員組成的戰“疫”突擊隊中,不僅有現役軍人當先鋒、打頭陣,還有1200餘名文職人員扛重擔、打硬仗。

這裡是戰場——他們,以人民子弟兵的名義夜以繼日奮戰。

這裡是前線——他們,在這裡匯聚武漢保衛戰的新銳力量。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護士曾輝(右)與曹靜靜(左)交流重症患者護理注意事項。她們都是文職人員,也是軍隊首批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

醫者仁心

人民至上,忘我奮戰。戰鬥在繼續,愛的接力在繼續——這場抗擊疫情的戰鬥,充盈著人民子弟兵對人民最深厚的愛,必將取得勝利!

愛我所愛 無怨無悔

“在最危險的時候更應該陪在患者身邊”

這是一條讓女兒都感到陌生的印痕——

因為長時間穿戴防護服和口罩,梅春麗的臉上被勒出了深深的印痕。那張臉上帶著印痕的照片,連續幾天登上微博熱搜榜,讓這位空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不經意間成為“網紅”。

網友讚歎:這是最美的臉,臉上的印痕有多深,愛就有多深!

同樣被無數網友記住的,還有那位面對鏡頭不肯說出姓名的女護士。這位戴著口罩、看不清面孔的年輕姑娘,同樣來自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

“我不知道你是誰,我卻知道你為了誰。”這個春節,無數人的心頭一遍遍響起這句難忘的歌詞。這個春節,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用實際行動演繹著震撼人心的旋律。

金銀潭醫院綜合病房樓5層一片寂靜,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彭渝還在電腦前忙碌。這個春節,彭渝和愛人原計劃回家看望雙方父母。接到命令後,已在單位連續值班4天的她沒來得及回家就踏上了征程。“我愛人給我發了一條特別感人的微信,還發來了孩子拜年的視頻。”彭渝說,“他們是我所愛的人,他們一定能理解我在這裡做的每一件事。”

這番話,也是所有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的心聲。他們出發時,每個人都帶上了家人愛的叮嚀;他們抵達後,每個人都將愛傾注給患者。

愛我所愛,無微不至。

在病房隔離區的日日夜夜,醫療隊隊員趙曉宇想盡辦法,只為更準確地聽懂患者的話。因為本地患者口音重,加上層層防護,北方長大的趙曉宇有時聽不明白。她不厭其煩,或放慢語速,或打手勢,解決了一個個溝通難題。

除了精心護理,趙曉宇和同事還主動做好患者和家屬的情緒安撫和心理疏導工作。“拿出對待家人的耐心。”這是她們的座右銘。

拿出家人般耐心的,還有中部戰區總醫院感染內科發熱門診的護士們。這些天,她們一直奮戰在抗擊疫情最前沿。對重症發熱患者,她們堅持半小時量一次體溫。此外,她們還要照顧患者的飲食起居、清理病房垃圾。有患者心疼地對她們說:“真不好意思,把你們累壞了!”她們笑著回答:“我們現在還顧不上累呢!”

愛我所愛,無怨無悔。

連日高強度工作,穿著悶熱防護服的沈雪感覺陣陣頭暈,幾近虛脫。細心的領導考慮到沈雪的身體狀況,把她換到半汙染區工作。誰知第二天,身體剛剛好轉的她就申請再次回到ICU病房。“我是呼吸科護士,在最危險的時候更應該陪在患者身邊。”她說。

在一個個病房,近乎零距離的守護讓患者感動不已。這些天,金銀潭醫院一位病情較重的患者,時時牽動著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隊員唐傑的心。一次,唐傑用溼棉籤給這位患者溼潤嘴唇時,患者突然嘔吐起來。唐傑迅速清理汙物,然後拿出床下的臉盆,倒上溫水,一點點為患者擦拭乾淨……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新華社記者 程敏 攝

1月26日,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成員與武漢市金銀潭醫院醫護人員進行工作交接。

赴湯蹈火 一往無前

“戰鬥已經打響,我們必須衝鋒”

13名戰“疫”勇士火線立功!

日前,一條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立功受獎的消息刷屏。有網友轉發時留言:“衝鋒一線,當獲殊榮;獎勵及時,實至名歸。”

此前,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10名隊員火線入黨的消息,也引起網友廣泛關注。

細心的網友發現,火線立功的不少隊員都有多次參加重大任務的經歷,而火線入黨的隊員,大多是第一次“上前線”。

無論是“多次”還是“首次”,激勵他們奮力衝鋒的,是同一種榮譽感——“見紅旗就扛,見任務就上”。

在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的隊員名單中,記者看到了劉蕊的名字。17年前,她曾作為第一批軍隊醫療隊隊員,奔赴小湯山執行抗擊非典任務。

劉蕊深知疫情的危險,但當抽組醫療隊馳援武漢的命令下達,她還是義無反顧地遞交了請戰書。火神山醫院,成為劉蕊新的戰場。

赴“湯”又蹈“火”,危難見忠誠。

在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1400人的隊伍中,還有許多跟劉蕊一樣面對任務敢打敢衝的隊員——

“老任,這一次你能不去嗎?”得知丈夫任小寶主動報名參加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妻子很是擔心。這些年,任小寶參加過抗震救災、援非抗埃等一系列重大任務,每一次都讓她擔驚受怕。

“我是軍人,有戰鬥必須上!”新冠肺炎疫情來襲,任小寶打起背囊,與戰友們一起奔赴武漢。望著妻子姜雪背上行囊消失在夜色裡,同是軍人的丈夫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給愛人壯行:“你的優秀,記載在汶川抗震救災現場;你的優秀,書寫在抗擊埃博拉的利比里亞;你的優秀,鐫刻在武漢這場沒有硝煙的戰鬥中……多注意防護,祝平安歸來!”

在抗疫一線讀到這條微信朋友圈,姜雪的眼圈紅了。她說:“作為一名軍人,我一定不負這身戎裝。能為保護人民的生命健康而戰鬥,是我一生的榮耀!”

救死扶傷,醫者擔當;服務人民,軍人本色。

在這場同時間賽跑、與病魔較量的疫情阻擊戰中,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第一時間衝到群眾最需要的地方——

正在老家與父母團聚的隊員湛又菁,把兩個兒子託付給父母。從西藏邊防某部探親回家的丈夫驅車疾行3個小時,將她送到機場。

距離跨年鐘聲敲響只剩16分鐘,醫療隊抵達武漢。隊員宋彩萍和戰友們用最短的時間,將武漢金銀潭醫院普通病房改造成傳染病病房,既為收治患者贏得寶貴時間,也為醫務人員築牢了安全防線。

醫療隊對口支援的金銀潭醫院收治的病人多且病情危重,隊員王斌和戰友一到達就展開工作,只為儘快接診患者。在日記中,王斌寫道:“戰鬥已經打響,我們必須衝鋒!”

衝鋒!出發時,隊員羅虎掏出手機,給2歲10個月大的女兒拍了一張照片。奔赴一線的路上,羅虎用一句電影臺詞概括當時的心情:“若一去不回?便一去不回!”

衝鋒!與家人告別轉身的瞬間,隊員唐傑的眼眶溼潤了。那一刻,他暗下決心:“既已前往,必定全力以赴!”

衝鋒!這是一名軍醫的責任,更是一名戰士的擔當。

第一時間批量接收患者,第一時間深入隔離病區,第一時間接診危重病人……疫情當前,隊員們奔赴戰位,用一個個“第一時間”,定格了全力以赴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的衝鋒姿態。

子弟兵把人民的利益舉過頭頂,人民也把官兵的擔當刻在心中。

2月2日深夜,隊員宋彩萍的兒子從微信朋友圈得知,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母親立了功。兒子給宋彩萍打電話時,她已奮戰在火神山醫院的新戰位上。

“這份榮光,屬於每一名醫療隊隊員。”她說。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諶磊攝

彭渝和宋彩萍全身防護準備進入“紅區”。

不負重託 不辱使命

“他們不顧生命地保護我們的生命”

“為什麼,人民如此信任解放軍?”

在某網絡問答社區平臺上,這個問題再一次被網友提出來,很快引起熱議。

眾多答案中,一位軍事記者的回答獲得最多點贊——“中國人民解放軍,還有個親切的稱呼:人民子弟兵。子弟兵,是人民母親在喚著這支隊伍的乳名,讓人想起血濃於水,讓人感受到母子深情。”

連日來,無數人見證了人民軍隊的快速反應,無數人見證了人民子弟兵的“最美身影”“最美面孔”。武漢群眾感嘆:“人民信任解放軍!”

入伍30多年的曹國強,因在抗疫一線表現突出火線立功。但在曹國強心裡,幾天前一位患者發來的短信更值得珍藏——

“很多時候,您不僅僅屬於自己,還屬於大家……有您在,患者心裡踏實,便會感到有生的希望,便會堅定快樂生活的信心。”

一次次軍功,珍藏在檔案裡。但在隊員任小寶的記憶中,還有一些畫面和聲音令人難以忘懷——

2008年抗震救災,任小寶和戰友們挺進汶川映秀鎮草坡鄉。一位右手骨折的8歲女孩哭著說:“叔叔,以後我還要寫字呀,你救救我,我給你背唐詩。”

任小寶含淚抱住孩子,一邊給她包紮傷口一邊說:“你的手會好的,災難會過去的,一切都會好起來的。”

人民子弟兵在人民最需要的時候,一次次不負重託、不辱使命。

在專門收治重症患者的武漢金銀潭醫院,隊員毛青和戰友們爭分奪秒,48小時內完成實地瞭解診療環境、制訂工作規範流程、明確醫務人員分組等工作,並整體接手金銀潭醫院綜合病房樓的兩個病區,當天便開始收治確診患者。

根據在利比里亞抗擊埃博拉病毒的經驗,毛青和他的團隊在病區設立了監控機制,通過攝像頭實時觀察醫務人員洗手消毒、穿脫防護服等各個環節,一旦發現操作不規範便立即叫停,並提供專業的補救措施。

與高危汙染物、烈性病毒打了30多年交道,歷經生死考驗的毛青被戰友和患者稱為“可以託付生命的人”。

可以託付生命的人,是群眾心中最可親的人。

那天,隊員黃文撥通了患者劉大爺的電話。聽到劉大爺說話中氣十足,胃口也好了不少,黃文由衷地替他高興。兩天前,得知軍隊醫療隊要轉到火神山醫院,劉大爺幾經輾轉,給帶隊領導打來電話:“你們不能走啊,我捨不得你們離開。”

可以託付生命的人,是群眾眼中最可敬的人。

那天,武漢金銀潭醫院病房門口,兩名患者康復出院。“你們不遠千里來到武漢支援,我們現在康復了,向你們致敬!”印在隊員趙孝英和戰友們腦海中的,是兩張充滿感激的笑臉和兩個不太標準的軍禮。

一條短信、一句感謝、一個軍禮……映照著患者對子弟兵的深情,彰顯著人民群眾對解放軍的信任。

深情和信任,寫在一條微信的“注視”中——

因為長時間超負荷工作,醫療隊隊員郭瑋和戰友們衣服溼透,臉頰過敏紅腫,留下了深深的印痕。

一位網友在轉發相關文章時,給“最美軍醫”寫下一段評語:“那些印痕慢慢能消,肯定能消……現在全國人民都在看新聞、上網、搜消息,他們也在心裡給你們行著注目禮……”

深情和信任,寫在一座城市的“致敬”裡——

這幾天,一部兩分多鐘的武漢城市宣傳片,看得人熱淚盈眶。這座英雄的城市,向一個個衝鋒在抗擊疫情一線的英雄致敬:“他們不顧生命地保護我們的生命,只有一個目的,把武漢還給我們,把我們還給武漢……”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解放軍報記者 範顯海 攝

醫療隊隊員將患者送進病房。

敢打硬仗 能打勝仗

“我們衝鋒的地方,就是戰場”

時間,一刻不停。數字,每天刷新。

每天的兩組數據,牽動著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隊員的心——

一組是患者出院“戰報”,讓他們欣慰不已;一組是確診患者報告,讓他們心急如焚。

這是一場分秒必爭的戰鬥,更是一場勇氣的較量。

“紅區”,抗疫醫院中重症隔離病房的別稱,是與疫魔交鋒最激烈的戰區。

在這裡,醫療隊隊員個個是戰士、勇士——

厚厚的防護服,包裹著高大的身軀。病床旁邊,隊員宋立強上身微微前傾,屏住呼吸,認真辨別聽診器中傳來的聲音,任憑汗水在防護服內流淌。

50歲的宋立強,參加過抗擊非典和汶川抗震救災,不僅業務精湛,還是戰友公認的“拼命三郎”。奮戰在抗疫一線的日日夜夜裡,他每天都從早上7點工作到深夜12點。

在武昌醫院收治的確診患者中,有的重症患者出現呼吸衰竭症狀。作為一名有著多年臨床經驗的呼吸內科專家,宋立強連夜編寫了《關於呼吸機經鼻高流量溼化氧療技術的操作規範》,印發給醫療隊員,指導大家規範操作。在他和隊員們的精心治療下,大部分患者病情平穩,4名重症患者病情好轉,1人轉出重症監護室。

“爸爸,加油!我為你驕傲!”女兒發來的微信讓他倍感溫暖,他說:“作為一名黨員,我義不容辭;作為一名醫生,我義無反顧。請祖國放心,請人民放心,我們有信心戰勝病魔。”

打針輸液、採集標本、監測生命體徵,護理患者、打掃病區……那幾天,隊員黃舒和戰友們穿著厚重的防護裝備,每天在“紅區”工作10小時以上。

防護服、護目鏡不透氣,口罩磨紅了臉頰,汗水浸透了衣背,他們不分晝夜地忙碌在救治一線。

一位住院的小夥子過生日,黃舒好不容易弄來一碗長壽麵。從黃舒手裡接過碗,小夥子的眼角泛起了淚花。談及連日接診的感受,剛剛在一線遞交入黨申請書的黃舒說:“這場戰鬥我們必須贏,也一定能贏。”

這裡,是與病魔較量的火線,每天都進行著戰鬥,更孕育著希望。

在2月2日的日記中,隊員王斌寫道:“我的2床和3床患者今天康復出院了。”隔離病房門口,王斌目送醫療隊治癒的首位患者漸漸走遠,“心裡有點小小的激動”。

也是2月2日這一天,一等功臣、抗擊非典英模黃文傑和戰友們乘坐軍機抵達武漢,加入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向火神山醫院進發。

赴武漢前,得知確診患者人數不斷攀升,58歲的黃文傑心急如焚,主動請戰。他說:“穿著這身軍裝,我們不僅要敢打硬仗,更要能打勝仗!”

“敢打硬仗,能打勝仗”,不僅是忠誠擔當,更是使命召喚!

看著病房裡的患者,隊員李雙雙下定決心:必須打贏這場戰鬥!

看著地方同行身著防護服、拄著柺杖堅守的背影,隊員孔祥毓勉勵自己:穿著這身軍裝,我們更應該打贏這場戰鬥!

一次又一次,他們用大愛守護生命——

一名重症患者情況危急,已連續工作4個小時的隊員王斌立刻趕到,緊急實施搶救。病人脫離危險時,他已在病房忙碌近8小時。脫下防護服的那一刻,臉色蒼白的他幾近虛脫。

一次又一次,他們用真情呵護生命——

在隔離病房,隊員湛又菁耐心鼓勵患者多吃一個雞蛋,再喝一口稀飯……患者不知道的是,因為超負荷工作、體力透支而沒胃口,湛又菁和許多同事已經好幾天沒能好好吃上一頓飯了。

火線立功的消息傳到家裡,湛又菁的母親發了一條微信朋友圈,勉勵女兒“為黨和人民再立新功”。

17年前,非典疫情來襲時,湛又菁還是軍醫大學護理專業的一名學生。當年前輩們奔赴小湯山的場景,至今仍深深地刻印在她腦海裡。17年後的今天,她追隨前輩們的腳步,成為和他們一樣的戰士。

“我們衝鋒的地方,就是戰場,就是守護人民生命安全的最前線。”湛又菁說。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解放軍報記者 範顯海 攝

2月1日,陸軍軍醫大學醫療隊收治首批患者中兩人治癒出院。千言萬語化作軍禮致意。

軍人精神

這是一團噴薄著“中國力量”的信心之火

2月2日上午,武漢飄起了細雨。

“解放軍來了!”雨幕中,一隊隊迷彩身影出現在火神山醫院醫技樓前。

從除夕夜3支醫療隊奉命出征,到2日更多人火速集結抵達一線,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堅決貫徹習主席重要指示,牢記宗旨,勇挑重擔,在疫情防控的特殊戰場上發起一次次衝鋒。

網友紛紛留言:“解放軍到了人心定!”“災難來臨,人民軍隊就是銅牆鐵壁!”

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人民軍隊正如熊熊火焰,給人民帶來信心、帶來力量、帶來希望。

隨著軍地領導簽署互換交接文件,火神山醫院正式移交人民軍隊醫務工作者。

此時此刻,無論是子弟兵還是老百姓,心中彷彿都有一團火焰在燃燒——是磅礴的中國力量,創造了“火神山奇蹟”。

無數“雲監工”見證的奇蹟背後,是一群普通人的默默奉獻——

壓路機操作手戴森林想要“趕快建好醫院,把病毒打跑”;送貨司機張林“加班加點不談錢,盡一個普通人的義務”;技術員黃甜新婚之夜趕到武漢,在工地一天奔波兩萬多步;蔣晶、羅飛、孫會賢等退役軍人像打仗一樣突擊在工位上……

中國力量支撐中國信心。中國力量,源自這些普通中國人的力量匯聚;中國信心,源自這些普通人的“中國心”疊印。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李順飛(右一)、張明德(右二)與隊友領取物資。

這是一團迸發著“中國速度”的信念之火

“戰友們,我代表機組人員向你們表示衷心的敬意,盼望你們早日凱旋。”

結束最後一次機上廣播後,執行過多次重大任務的空軍飛行員黃鵬心緒難平。

黃鵬2月2日的行程從凌晨開始——

1時30分,冒雨從某軍用機場起飛。

4時36分,降落在嚴寒中的瀋陽桃仙機場。

5時47分,完成隊員、物資裝載,再次升空。

8時55分,落地武漢天河機場,穩穩滑入停機坪。

蘭州中川機場、廣州白雲機場、南京祿口機場……一架架軍用運輸機從暗夜飛向黎明,從大江南北飛向江城武漢。

鯤鵬落天河,馳援火神山。

這是繼汶川、玉樹抗震救災之後,空軍參與非戰爭軍事行動同時出動大型運輸機數量最多的一次。帶隊執行此次任務的空軍航空兵某師副師長王全勝說,他們受領任務後,爭分奪秒制訂緊急輸送預案,科學編組,規劃航線,按照打仗標準迅速完成起飛準備。

雷厲風行,中國速度。就在除夕之夜,我軍抽組3支醫療隊,奉命分別從上海、重慶、西安3地乘軍用運輸機出發,馳援武漢。從接到命令到抵達武漢收治患者,不到48小時。

這超越尋常的速度,與火神山醫院的建造速度同頻共振——

醫院建造之初,曾有人疑問:在一片荒蕪中建一所容納1000張床位的醫院需要多久?

2003年,非典疫情洶洶襲來,建造小湯山醫院用了7天。

17年後,“中國速度”再次震驚世人。透過時下最火的網絡直播,廣大網友見證了火神山醫院像“變魔術一樣建起來”。

國外媒體評論:這個奇蹟,只有中國能夠創造。

2日下午,軍隊支援湖北醫療隊開始進駐火神山醫院。踏上硬化完的瀝青路面,醫療隊隊員範恆全還能感覺到絲絲熱氣。

從聽令出征,到軍隊醫療工作者的腳步聲在火神山醫院病房響起,不到12小時。

加速!加速!中國速度!

面對來勢洶洶的疫魔,人民軍隊風雨兼程、急如星火的腳步,在大地上敲擊出一個個溫暖人心的音符。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在火神山醫院重症醫學一科,醫護人員各自忙碌在自己的崗位上。

這是一團凝聚著“中國精神”的信仰之火

清晨,迎著火紅的朝霞,軍醫黃永德和戰友登上飛往武漢的軍用運輸機。

17年前,黃永德作為一名年輕的軍醫,曾與戰友們並肩奮戰在小湯山。如今,成為專家骨幹的他又一次背上行囊奔赴抗疫前線。

落地,出艙,集合,整裝。出發前,妻子給黃永德的迷彩背囊繫上的紅飄帶,在風中微微飄動,格外鮮豔。妻子相信,這根紅飄帶會伴著丈夫凱旋。

“向前,向前,向前……”此時此刻,《中國人民解放軍軍歌》的旋律對醫療隊隊員而言,正是信仰和使命的召喚。

向前,向前——

沉甸甸的迷彩包,壓得24歲的女隊員顏小婕身體前傾,但她的腳步從容而堅定。這支奔向火神山醫院的隊伍中,既有醫術精湛的專家教授,也有參加過抗擊非典、援非抗埃、抗震救災等大項任務的業務骨幹,還有年輕的醫護人員……

向前,向前——

“黨和人民需要的時候,也是最能體現軍人價值的時候。”機翼下,醫療隊隊員王琪說出了所有戰友的心聲,“請全國人民放心!在疫情面前,我們解放軍一定護佑大家的平安。”

向前,向前——

火神山醫院,即將打響一場場更為關鍵的戰鬥。人民軍隊疾行的腳步聲,迴盪在長征途中的雪山草地、雄關漫道,迴盪在汶川和玉樹,迴盪在小湯山,也必將響徹火神山。

人民,必將聽到從這裡傳出的一份份捷報。世界,必將再一次見證在這裡凝聚的中國精神。

抗疫一線,人民軍隊帶來妥妥的安全感!

在火神山重症醫學一科,護士正在幫助患者喝水。

眾志成城的堅守

不懼艱險的衝鋒

致敬奮戰在前線的全體“戰士”

致敬堅守崗位為民服務的“勇士”

致敬所有參戰的防控工作人員

武漢必勝!中國必勝!

陽光燦爛的春天必將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