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眼下,湧動的復工潮在各地上演。

百度城市遷徙大數據顯示,超過半數的“新一線”城市,都已將城市出行恢復至原先的50%以上。說明除了處於疫情風暴中心的武漢外,多數城市都已按下“重啟鍵”。

有趣的是,要不是這些數據,我們都不知道寧波在這輪復工潮的表現,竟是如此“硬核”——

21日,寧波城內出行指數恢復程度已躋身前三,並超過了杭州、蘇州、南京等長三角中心城市;

當日,寧波更是位居全國熱門遷入地TOP10,在“新一線”城市中僅次於東莞、蘇州、杭州、成都。

疫情正在重新定義城市競爭力,復工潮背後的城市格局備受關注。


01

這兩天,很多人在下班高峰曬起了堵車的照片,不是抱怨,而是覺得如此親切。

百度人口遷徙數據顯示,寧波2月23日的出行強度指數(全市有出行的人數與居住人口比值),已比一週前增長了75%!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這一個月及去年農曆同期,城市出行活躍度的變化

這一點,騰訊位置大數據也給出了印證。天一商圈城隍廟步行街是寧波中心城區人氣最活躍的區域之一。疫情期間,這一商圈的熱力圖在春節期間一度趨冷。而從2月17日起,每天人氣成倍回升,並在23日下午1點達到峰值。

當然,再怎麼按耐不住“出去浪”的心,在疫情結束前也不能到處“撒歡兒”。最近三天,寧波的出行強度指數,僅恢復到去年農曆同期的60%左右。

有意思的是,我們還能從百度出行指數中窺見覆工的跡象——

在尚未全面復工的2月10日之前,我們從曲線上基本看不出週末與工作日的差別。畢竟,彼時多數人都被無差別地“封印”在家中。

但就在上個週末,工作日與休息日的差異終於顯現出來了!先是出行指數較週五明顯下降,再是城隍廟步行街區域,在12:00-16:00表現出2倍的客流量,與年前愈發接近。按照這一節奏,商業中心人氣恢復又給人多了幾分信心。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更耐人尋味的是,寧波疏港公路、穿山疏港高速以及甬臺溫高速S1路段,均在一週內登上了擁堵排行榜。而2月23日,甬金高速奉化附近的一個路段,也創下了本月以來的擁堵指數記錄,平均時速低至37公里/小時。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而看似與復產無關的甬臺溫高速S1路段,恰好也是北侖集裝箱碼頭通往城區的要道,來往的車流繁忙說明港口物流已日漸恢復。

截至2月22日,寧波已有近7000名集卡司機復工復運。就在半個多月前,因為受疫情防控影響,這裡的物流、船公司、堆場幾乎全部停擺,導致貨物“爆倉”囤積。

而甬金高速,這則是寧波連接浙西腹地和江西、安徽等省的“大動脈”。隨著來甬務工人員的返崗潮到來,車流難免密集起來。

02


對比2月21日各城市內部出行指數不難發現,在全國各城市中,目前城內出行指數恢復程度最高的是青島,其次為昆明。而寧波已躋身前三,並超過了杭州、蘇州、南京等長三角中心城市。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圖例:長三角城市,珠三角城市,北方城市,中南/西南地區城市)

如果從春節假期結束的2月3日算起,截至2月21日,各城市“城內出行指數”恢復速度來看,共有5個城市出行強度指數翻了一倍,其中東莞和寧波的表現尤為出色,分別排名第一和第二,緊隨其後的依次是杭州、蘇州、深圳。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寧波城市出行指數活躍,或許與其率先迎來“返工大軍”存在一定的正相關。

從百度數據來看,2月21日,寧波在全國熱門遷入地中排在第10位,在“新一線”城市中僅次於東莞、蘇州、杭州、成都;而在一個月前的“春運潮”中,寧波在全國熱門遷出地中僅排行第16位,更是低於西安、重慶、鄭州等城市。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從2月10日成立企業復工工作應急組,幫助企業復工復產;到2月17日,進一步加快復工復產並調整簡化企業復工流程,寧波在精準防控疫情的同時,不斷按下復工復產的“快進鍵”。

寧波“快進”的底氣,在於一系列高效有力的公共治理政策配套。除了層層壓實防控責任,採取了周密的防控措施,寧波全域一碼通等運用大數據輔助防疫排查、政府買單助企業返程員工進行核酸檢測、各部門為產業鏈上下游復工的協調等都加快了企業復工復產的步伐。


03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從百度“熱門遷入地”大數據,不難看出寧波返城大軍背後的“硬核”之處——

2月21日,遷入寧波的人員來源地前3大省份,分別為安徽(26%)、浙江(17%)、河南(12%),主要來源城市為安徽阜陽、河南商丘、浙江台州、安徽亳州、江西上饒。

寧波是所有“新一線”城市中,唯一出現省內的人員遷入數量排名少於外省的城市!

不看全國城市遷徙數據,你都不知道復工潮裡的寧波,這麼硬核

數據顯示,在以瀋陽、青島、鄭州為代表的北方城市,和以成都、西安為代表的西部重鎮中,當日70%以上的人口遷入皆是省內流動;而長三角與珠三角的大城市,承接外省人口輸入的規模要更大一些,而寧波更是其中之最。

這就意味著,寧波要想率先復工,實則面臨更高的難度係數,必須拿出比其他城市更強的動員能力。當山東企業“點對點包車”在全省範圍內接人返工時,寧波便使出了“包專機、包專列”的殺手鐧。無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在“硬核復工”中交了高分答卷。

不過,當我們在為寧波點贊時,也不能忽視省內遷入比例過低所折射出的不足——

赴甬務工的人員,仍主要集中在安徽、河南等勞動力輸出大省,而排行靠前的遷入城市裡,鮮有長三角“新一線”城市的蹤跡。這固然體現了寧波以製造業見長的底色,但也從另一方面說明,寧波所能集聚的高端要素資源有待提升,仍需進一步推動新一代信息技術、生物、高端裝備和現代服務業等領域的發展。

同為製造業大市,東莞最大的兩個人口遷入城市,恰是廣東省內的一線城市——深圳、廣州。這或許與東莞坐擁不少世界500強企業製造基地的定位相關,卻也說明其與珠三角龍頭城市有更多的人員往來、資源互通。

目前各地紛紛開出“引才大單”。在長三角一體化的背景下,加強與“圈內”朋友互聯互通,寧波未來仍有許多值得期待和想象的空間!


END

文字:嚴瑾 編輯:諸新民 美編:周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