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抓捕周樹人跟我魯迅有什麼關係”,臺詞這樣說在邏輯上有沒有合理性?

電線杆555


這個是電視劇中的劇情展現,可能現實中真的有,民國時期社會比較亂,也表達了魯迅先生的機智。劇名是什麼?還真沒看到過。


江南杏花雨1


魯迅近代文學的代表人物,原名周樹人。如果你只知道周樹人,而不知道他的筆名叫魯迅,在那個年代,邏輯是具有一定合理性的。就像我小時候跟我媽姓,叫宋陸灣,讀書的時候跟我爸姓叫唐德友,以前的人還叫我宋陸灣,其實是一個人,然而,在這個年代,涉及到抓捕的話,只認定犯罪事實,是不管你叫什麼的。如果要擺上桌講,就是一個不折不扣的詭辯論問題了。



舞臺燈光


這是戶籍管理混亂的年代的一個代表,也是當年文人為什麼敢大膽發表文章的保證,而且當年信息閉塞,相片也十分少見,能去照相館的人都不是普通人家,平民百姓更不可能有照片,而且軍閥混戰年代,各個軍閥各自為政,戶籍的管理更是亂成一團,甚至有的人死了戶籍還在的情況,有些文人和一些有錢人,為了自己的利益往往會在多個軍閥的管理之地入戶,結果就造成了一個人在多地可以用不同的名字入戶,比如:你在孫傳芳的管轄地用一個名字入戶, 同樣你也可以在奉系軍閥張作霖的東北用另一個名字入戶,等到孫中山北伐勝利的時候,你也可以以流民的身份,用另一個名字,在國民黨的名下再入一個戶。相當於現在有人想拿雙重或多重國籍一樣,也就是我們說的兩頭通吃,這樣做的好處就是,當你在一個地方犯了事後,可以隨時拿著另一個戶籍跑路,就跟現在一些人拿了外國國籍卻不願註銷中國國籍一樣,目的就是提前給自己找好了後路,一旦在中國混不下去,或者做了什麼壞事,好拿著外國護照跑路,屬於給自己留後路的做法。不過,好在中國不承認雙重國籍。


斌哥哥不


這句臺詞寫的實在是高!

——“抓捕周樹人跟我魯迅有什麼關係!”

——“白馬非馬”:神邏輯!

     一、告訴他們我魯迅是硬骨頭,無所畏懼,“橫眉冷對千夫指”。

     魯迅在上海居住的那些年,身處“白色恐怖”的國統區,作為“左聯”盟主,儘管他“破帽遮顏過鬧市”,但還是經常被國民黨通緝、追蹤、迫害。因此,離家躲避、遭警察盤問是常有的事,先生早就習以為常了。所以,先生的一句“抓捕周樹人跟魯迅有什麼關係!”表現出來大義凜然、藐視敵人的錚錚鐵骨。

     二、借個膽給警察也不敢拘捕魯迅。

國民黨對魯迅的通緝令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難道警察是真的認錯人了嗎、抓錯人了嗎?否非否。以魯迅先生當時在文壇的地位和名氣,是那幾個小小的警察巡捕敢抓的嗎?國民黨對魯迅的通緝令只是“雷聲大雨點小”。

    1⃣️ 魯迅是國民政府教育部的公職人員,儘管離職但沒有停薪,政府還給他發基本生活保障費,一直希望他能加入國民黨陣線。魯迅在上海居住,而抓捕令卻從浙江杭州發佈,其實是不想真的抓魯迅,只是想警告一下魯迅收劍過激的攻擊國民黨的言論。

    2⃣️ 蔣介石和魯迅是浙江同鄉,蔣介石一直很看好魯迅,很器重他的才華,曾提出出錢讓魯迅去日本看病而被拒絕。魯迅因病逝世後,國內各界人士紛紛前往弔唁。讓人意外的是蔣介石,都讓人送來了輓聯緬懷,輓聯只有簡單的六個字:魯迅先生千古!

    能讓蔣介石做出如此敬意,恐非像魯迅這樣的中國文化巨匠讓人佩服。所以,警察捕頭的最後一句臺詞最有意思,也最合理,“趙田雨那邊搞什麼名堂?”只好悻悻然走人了。

{!-- PGC_COMMODITY:{"commodity_id": "3366883185057259878"} --}

祁連魯冰


不僅符合邏輯,而且符合法律。


魯迅和周樹人,看似一個人,但是在實際中有很大差距。根據戶籍登記要求,周樹人具有法律效力。而魯迅就不具備法律效率。到法院去起訴周樹人成立,但是到法院起訴魯迅就不成立,因為法律上無這個人。

同樣道理,魯迅要打官司,用周樹人就可以起訴,用魯迅就不可以起訴。因為所有的財產都登記在周樹人名下,魯迅只是個筆名。
因此魯迅的話符合法律,也符合邏輯的。


原上麈


從劇照上來看,大概編劇是想要表現魯迅先生鬥爭機智的一面,實際中大概是不可能是事兒。

這就好比今天的當年明月等大咖一樣,假如,假如啊,派出所人去找石悅,他說他是當年明月,這就完了?

中國自古以來就重視戶籍管理,到了民國時期是有身份證的,如圖:





威爾士同志


如果僅僅只從邏輯關係上去說,那麼這句話肯定不合理,因為魯迅就是周樹人,周樹人就是魯迅,抓捕周樹人就是抓捕魯迅。

但是如果這句話放到那個時代來說,在邏輯上倒也合理,因為雖然周樹人就是魯迅,但是出名的是魯迅這個名字而不是周樹人這個名字,一個名字是文壇巨人,一個是默默無名,從普通人角度來說兩者沒有很大的聯繫,而且在那個混亂的時代,憑著魯迅的名氣,大可以一推三二五,也可以和別人玩文字遊戲,到時候很可能敵人肉沒吃著反而惹了一身騷。


萬物皆明


按照邏輯學“白馬非馬”的理論來講,這句話還真具有合理性。周樹人是生活中的一個人,魯迅則是發表文章的作者。利用邏輯的模糊概念,混淆視聽,不失一種巧妙的答辨。當然了,在邏輯上可以這樣解釋,在生活中就是一個玩笑了。若存在這種事實,則是抓捕人自己裝糊塗而已。


大漢子民14


魯迅是筆名!這點是重點!戶籍上是周樹人,在民國百分之九十五以上都是文盲的年代裡,知道兩者是一個人的沒幾個,警察也大多同樣是文盲大字不識幾個,魯迅的住處不會有人叫他魯迅的,只知道他叫周樹人!所以這情節說得過去!


鬼刃老矣


魯迅之名氣,比起周樹人來說大了許多。抓周樹人沒有錯,抓魯迅也沒有錯,都指的是一個人。至於當事人為什麼不抓,只有兩個可能,一個是真糊塗,不清楚魯迅就是周樹人,另一個是裝糊塗,故意為之罷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